今天,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绿能产业科技创新分论坛在我市海陵岛举行,汇聚顶尖智慧,共商绿色发展大计,为阳江高质量发展、大湾区绿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注入动力。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大湾区科学论坛举办以来首届聚焦绿能产业科技创新的分论坛,论坛规格高、专业性强,吸引了“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顶尖专家学者共70多人,以及170多家国内外绿能产业领军企业,还有多家主流媒体参会。
本次论坛共同探讨绿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和科技创新,并将提出“阳江倡议”,积极推动绿能产业的可持续和创新发展,为构建绿色低碳未来共同努力。同时将借助本次论坛,聚集顶尖科学家高端智库,高位谋划绿能产业,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推动绿能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加速探索绿色经济创新的新思路、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
北斗技术,本身是一个通导遥一体的技术。所以,它对于风力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提供时空位置赋能的和时空信息数据赋能,给风力发电的一个基础设施,这种技术设施有它自己的形式,比如说跟通信结合起来跟5G结合起来,实现全链条的自动化、智能化,这就是一个创新之路。所以我们提出了实现通导遥一体的运维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思路,阳江现在正在探索这条路线,把风电绿色能源产业全面与跟北斗这种时空智能基础设施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安全的高效率的智能化管理的一种产业。
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亚大学能源科学中心主任、国际绿色能源期刊编委 张纹通:
阳江现在风电产业发展得特别好,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产业链,从它的风力资源,6米每秒以上的风速,这种潜能就是很好的潜能对离岸发电,而且位置靠近东南亚,尤其越南和菲律宾,所以中国(阳江)风电产业如果在“一带一路”,可以往这个东南亚发展,相信阳江在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
阳江的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它是在这个海平面,这个80米以上的高空风力资源,年平均可以达到六点几米到八点几米,接近9米每秒的速度。阳江是个山水园林城市、蓄水储能的优势非常明显,这就为互补性的弥补风能、太阳能的缺陷,通过它的丰厚的发电资源,能够转化为这个水利蓄能的资源,保证了将来供电的稳定,阳江将来会成为大湾区人力资源和产业资源汇聚的一个承载地。在广东省政府的指导下,阳江提出了打造绿能之都的这样一个规划,都对绿色能源的资源聚集会有很好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广东省院士工作站站长 张小曳:
阳江院士工作站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我们要用好阳江的绿电,确认阳江的碳资产,绿能之都就是它的绿电非常多的地方,它的这些企业是愿意确认它的碳资产的,能够得到一个城市的碳排放总量,还有他的碳汇,我们争取绿电直供;二是我们要扩大绿电,我们要帮助阳江做好对未来的绿电的规划,使得能够增加阳江的绿电;三是护好绿电,也就是说我们到阳江实际上是要把我们的对于未来国家应该怎么走一条碳中和之路,我们落到一个最最重要的城市尺度,来看能不能够实现;四是如果我们还有余力的话,我们实际上对这个空气质量,我们未来降碳减污、空气质量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MAE)、 香港工程院院士 (HKFEng) 刘锦茂:
任何的新的技术,包括清洁能源,在发展技术的时候,会制造一些废弃物,像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废弃的风电叶片,还有其它储能的一些废弃物,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我觉得回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进行机械化的回收,就是把它打碎后回收;第二种是燃烧,不过燃烧问题在什么地方,它产生的二氧化碳唯一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化学回收,把它溶解之后,希望能够百分百的把它还原,然后把还原的材料重新再利用,这是我们解决好环保的问题。据我了解,阳江现在已经吸引不少人才过来,把一些能够产业化的机构请到阳江来,给出政策,推动阳江绿能产业向质发展。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机遇,积极培育发展绿能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能之都”。
坚持以海上风电为引领,建设起涵盖风电、光伏、水电、抽水蓄能等多能齐发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7.4平方公里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打造阳江国际风电城,初步建成了涵盖能源开发与储存、装备制造、运维管理、综合服务的绿能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借助此次以“科技创新和绿能产业新质生产力”为年度主题的论坛,我市将打造“绿能产业科创汇客厅”这一常态化、国际化活动平台,让全球绿能行业人士更充分地了解广东,了解阳江。
来源 | 阳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