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描述道:“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北方银装素裹,皑皑白雪将城市覆盖。南方虽鲜见漫天飞雪,却也有别样的冬日景致。
清 张若霭 墨妙珠林(卯)册图 大雪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大雪有三候:
一候鹖鴠不鸣;
二候虎始交;
三候荔挺出。
鹖鴠鸟的声音隐匿在这片银白的世界里;猛虎于雪地留下足迹,生命在此时悄然延续;荔草破土而出,在寒冬中点亮一片生机。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便开始精心准备腌制“咸货”,迎接寒冬。庭院里挂满了晾晒的食物,迎着凛冽的北风,散发诱人的香气。这些“咸货”,是寒冷日子里不可或缺的佳肴。
南宋 徐禹功 雪中梅竹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 藏
每当寒冬来临,赏雪观梅便成为了一种传统雅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往往将“雪”与“梅”并写,正如宋代诗人卢梅坡在《雪梅》中所吟:“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雪与梅在寒冬相互映衬,雪之纯净,梅之高洁,不仅是佳景天成,更表达了人们心中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与追求。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卷草纹瓷梅瓶
四川宋瓷博物馆 藏
如今正值“大雪”,自然也少不了“梅”的映衬。这件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卷草纹瓷梅瓶,则是这一节气美学的最佳诠释。此瓶造型典雅,工艺细腻。唇口,颈饰环节纹,圆肩,腹下渐敛,圈足内隐。瓶身刻有精美的卷草纹,并以两道弦纹点缀上下,里外皆施以青白釉,釉层厚处如湖水涟漪,充分展现了宋代瓷器的独特魅力。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卷草纹瓷梅瓶
四川宋瓷博物馆 藏
“梅瓶”虽以花命名,在宋代却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酒瓶,也被宋人称为“经瓶”。而“梅瓶”的称谓,是后人约定俗成的。民国时许之衡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而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这样的设计不仅迎合了宋代人的审美偏好,同时也非常适合用于储存酒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出土的梅瓶多无盖,人们不再知道其原本的用途,反而因其优美的外形和适合插放梅花的特点,逐渐被当作花瓶使用。
当外界被白雪覆盖,仍有梅花凌寒独自开。梅香暗浮,瓶影幽深,寒冷锤炼出那些经久不衰的存在。雨雪霏霏,寒风凛凛,驻足窗前,静待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