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
10月16日
仓廪实,天下安。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记者来到江阳粮食储备库,只见一排排粮仓整齐划一,偌大的库区内却少见人影。“我们人手虽然不多,但粮食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储备库经理李俊边说边带领记者近距离了解国家粮库如何为老百姓储粮,怎样用科技、绿色、智能化的方式守护粮食安全。
粮食从进入库区开始到入库储存,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科技之旅”。入库的第一站是抽检化验,“在检验环节,粮食会经过质量指标如水分、杂质和食品安全指标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方面的检测,只有合格的粮食才能进入仓库。”检验员李学映介绍,粮食成功入库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质量监督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检验合格,称重过磅,粮食进入入库环节。稻谷运输车辆停靠在指定的粮仓前,通过搭接输送带,便可以将粮食送入粮仓。大米运输车辆则在叉车的帮助下,一袋袋一摞摞在粮仓内堆码得整整齐齐。
入库的粮食如何保管?记者跟随库管员的脚步,沿着粮仓外部的侧梯,爬上约两层楼高后,来到了粮仓入口,到仓里头寻找答案。
在工作人员打开仓门的瞬间,一股带着凉意的稻香味儿扑面而来。眼前一片金黄,带壳的稻谷铺了满地,看上去十分平整。“别看上面薄薄的一层,其实整个粮堆有五六米高。一个仓能存放好几千吨粮食。”库管员蹲下身指着稻谷介绍,仓内采用低温储藏技术,温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能有效抑制害虫发育、延缓储粮陈化,同时还使用物理无害化杀灭技术和低药剂环流熏蒸技术,通过这一整套低温绿色储粮技术,提高储粮品质,降低粮食损耗。
近两年,江阳区粮食储备库紧紧围绕“保质、降耗、增效、绿色、安全”的总体目标,按照储粮生态理论,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投入836万元实施低温库改造工程,投入237万元实施智能信息化监管系统,逐步形成了“秋冬季揭膜通风,春季隔热密闭,夏季控温降温,虫霉防治贯穿始终”的绿色智能储粮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粮库储粮科技水平的提升。
记者跟随李俊来到信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这是新启用的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系统,每一个粮仓信息都有明显的标识,点开一间粮仓标识,温湿度检测、虫害检测、气体检测等数据都一目了然。
“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知道仓内的数据和变化趋势,一有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我们可以立马查看异常点,进行原因分析,再进行针对性的处置。”李俊说,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技运用,工作人员可以24小时查看粮库仓内、仓外实况,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比,可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预测和预警,真正实现了粮食“看得见、管得住”,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
图文丨张 红
编辑丨秦梦月 邱美
责编丨李盛琴
编委丨黄 丽
监制丨彭 芸
江阳区融媒体中心星光路上工作室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