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缙云县召开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工作调度会,会上传达了全省、全市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全县“共富工坊”前一阶段建设情况,认真剖析问题短板,明晰了下步工作方向。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巧玲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牵头部门和乡镇进行了经验交流。
近年来,缙云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以村企联建、党建聚链、电商赋能等方式,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实现送技能到人、送就业到户、送项目到村,推动群众增收、企业增收、集体增富。
共建共享 搭建村民共富桥
走进五云·黄龙果蔬采摘基地“共富工坊”,浓浓花果香扑面而来,城乡绿野为心灵带来旺盛的生命力。该工坊以“高校+企业+村集体+农户”四方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建立“区域统筹、产业融合、资源共享”机制,将项目送到企业、政策送到企业、技能送到村民、岗位送到村民。2024年共带动300多户村民种植生态农产品1000余亩,带动就业3000余人,助力村民增收280多万元,开展观光旅游、果蔬采摘、研学实践5万余人。
村企联建 拓宽富民兴村路
壶镇·联丰“共富工坊”内,数十名妇女正干得热火朝天,自从联丰村建起这所“共富工坊”,她们实现了就近就业,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两不耽误。联丰村充分利用村域靠近工业园区的优势,与周边龙头企业开展党建联建,有效链接村企资源,共谋村级增收项目,探索以碎片化加工创收的增收模式,助力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已建成2条企业生产线,吸纳就业人数60人,年发放加工费200余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10余万元。
以点带线 串起产业共富链
新建镇依托麻鸭生态产业资源优势,将麻鸭从小溪带进“共富工坊”,实现了“共富鸭”的华丽蜕变。线下,依托工坊吸收固定就业人数40余名,柔性就业人数20余名,带领周边1600余户鸭农实现年平均增收2万余元,实现缙云麻鸭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超8000万元;线上,联通直播推广,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带动产品线上销售达3500万元,不断创造增收效益。把就业机会引流到农村一线、把致富岗位送到农户家中,推动工坊“输血”向区域“造血”、全域“活血”转变。
聚焦产业 激活共富新引擎
凭借东方镇菜干产业发展优势,东方镇·菜味居“共富工坊”以工业化思路推动菜干生产革命,对菜干生产加工技艺进行颠覆性变革,菜干产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得以提升。目前“共富工坊”与周边8个村建立党建联建,加强就业信息互通,有效盘活村内富余劳动力,实现了3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每名工人每月有效增收4000余元,同时,争取到全省首张“助农惠农”高龄保险单,人身意外保险从65周岁提高到73周岁,较好解决老龄化用工安全保障问题。
电商赋能 技能培训促就业
手机、支架、补光灯......方寸之间,蕴含极大商机。七里乡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支部+工坊+服务”模式,秉持“电商赋能、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整合多个功能中心,成为集创业指导、供应链服务、运营陪跑、平台资源对接、智能云仓等一站式全链条电商服务阵地。工坊通过数字下乡、电商进村、特产“云售”等举措,推动村民从事电商直播相关产业,创业就业培训累计覆盖3000余人,培育孵化电商企业40余家,促进企业实现年收益8000万元以上。
组织科
编辑:蔡岱霖 二审:胡 迪 三审:梁彬彬
重点推荐
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