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专题讲座在蒙古国立大学成功举办

文摘   2024-09-27 11:32   蒙古  


9月26日下午,当代中国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访问了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和孔子学院翻译研究中心,并在蒙古国立大学一号楼报告厅奉献了一场主题为“文学的底色是哲学”的精彩讲座。

讲座由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与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蒙中友好协会、及ADMON出版社联合主办,在中蒙学术界、教育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吸引了众多中蒙学者、文学爱好者及学生前来聆听。本次讲座由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程胜利主持,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蒙古国记者站首席记者都仁吉日嘎拉先生担任翻译。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峙发表精彩致辞。他首先代表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和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向刘震云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讲到,刘震云老师作为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赞誉,也深受国际读者的喜爱,今天带着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对哲学的独到见解,飞跃茫茫戈壁,来到蒙古国,与我们共同分享他的文学世界和哲学思考,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他指出本次讲座通过文学与哲学的交流必定促进中蒙两国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激发蒙古学生和读者对文学和哲学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他衷心祝愿本次讲座圆满成功,中蒙两国携手共进,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哲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李峙参赞致辞


随后,讲座正式开始。刘震云先生首先向我们讲述了他对文学与哲学的理解。他认为哲学是要阐释关于世界、社会和人生的道理,哲学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是要把这个世界说明白,不管是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荀子,还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德国的康德、尼采等,这些伟人力图要把这个世界说明白,但哲学说不明白的事情,恰恰是文学的范畴,文学则承载了人们复杂的情感及无边界的灵魂,但这些情感和灵魂,其“底色”一定还是哲学,文学家在其最本真的意义上一定是哲学家。


刘震云先生分享讲座


他认为“文学的底色是哲学”的另一层含义,就是用最细碎的生活和最质朴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例如《论语》中颜回的故事,李白的诗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红楼梦》中的“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鲁迅笔下的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经典的文学人物和作品实例,都一定有哲学的力量起着支撑的作用。他旁征博引,详细阐述了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引导读者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刘震云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哲学洞察力,深入剖析了文学与哲学的内在联系,阐述了文学作品如何通过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深刻议题的探讨。他强调,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哲学问题的深刻追问与回答。讲座中,刘震云先生还结合个人创作经历,生动讲述了如何将哲学思考融入文学创作之中,使在座听众受益匪浅,赢得了阵阵掌声。

在讲座的过程中,他还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代表作品《一句顶一万句》《一日三秋》《我不是潘金莲》等。他认为,“写作不是倾诉,而是倾听”;他鼓励大家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不断积累和思考,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互动环节


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刘震云先生热情邀请在场听众提问,并就他们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解答。无论是关于文学创作的心得体会,还是对文学作品中哲学思想的探讨,刘震云先生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给予了回应。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本次讲座是此次刘震云先生访问蒙古所开展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之一。讲座活动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25日,刘震云先生的长篇小说《一日三秋》西里尔蒙文版首发式暨读者见面会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此书由蒙古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蒙古国立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其米德策耶精心翻译而成。

今年是中蒙建交75周年,恰逢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与蒙中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中蒙友好周”正在进行中,蒙文版《一日三秋》在蒙古国的成功出版发行和《文学的底色是哲学》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必将加深中蒙两国在文学、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文学这一桥梁,使两国人民跨越地域与文化的界限,共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奥秘,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刘震云

刘震云,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茅盾文学奖、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得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俄罗斯联邦圣彼得堡大学名誉博士。曾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一句顶一万句》《一腔废话》《我叫刘跃进》等、中篇小说《塔铺》《一地鸡毛》等。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捷克语、荷兰语、俄语等多种文字,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也在国际上多次得奖。

长篇小说《一日三秋》,2022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翻译出版俄文版,2023年在伦敦翻译出版英文版。2024年翻译出版蒙文版。


(撰文/摄影:郭正纪;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供稿)


往期推荐

2024-2025年度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到岗培训圆满举办

2024年《蒙古国汉学研究》征稿启事

光明日报:我国外派中文教育志愿者20年

蒙古国第三届中学生“汉语故事会”成功举办

草原之路
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是中蒙友谊的桥梁;中蒙文化教育交流的坚实平台;蒙古国汉学研究的重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