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广东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重大举措,是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一年来,深圳坚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通过构建有力的指挥体系、“1+7+11+X”政策体系以及完善的工作推进体系,实现了首年“百千万工程”工作的良好开局。
初冬,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东水村的开味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绿意盎然。
今年以来,深圳扎实推进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市对口帮扶协作和与惠州3县对口产业协作,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深化对口帮扶,安排资金63.5亿元,选派480余名干部常驻当地县镇村,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深圳-汕头产业协作基金助力产业发展;持续深化产业协作,推动建设汕头、河源、汕尾、潮州4个市级产业转移园区和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区,引导900余家企业到对口地区设立企业、投资兴业,落地200余个百万元以上产业项目;持续深化周边城市协同,加快建设深江铁路、深惠城际、地铁10号线东延、11号线北延等跨市轨道交通,强化与东莞、惠州、中山、江门等市协作,实现区域产业共兴、要素共用、服务共融。
辐射带动、协作共赢,深圳正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协作力量,在省内对口地区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大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力奏好“协奏曲”、共绘“一张图”。
产业篇
产业资金“集约度”有多高?
深圳打造省内产业协作新高地
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也是深圳在省内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主阵地。2023年以来,深圳共安排60余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帮扶协作,重点用于造血项目上,与对口地区共建了4个市级产业园区、一批县级特色产业园区,市级园区管委会均已挂牌。合作创设总规模25亿元的园区产业基金,今年以来完成固投超110亿元,引进7个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引导深圳产业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协同互补,促进经济纵深拓展新维度和新广度。
深潮产业合作园区已有34家企业投产运营
日前,记者乘车来到位于潮州市凤泉湖高新区的深圳市—潮州市产业合作园区,这里作为深潮帮扶协作的主平台、主阵地,是产业高地、政策洼地和投资宝地。自深圳市对口帮扶协作潮州指挥部进驻以来,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外溢发展需求及潮州“3+3+2”现代化产业体系特点,探索谋划合作园区产业发展方向。
指挥部招商二组(产业招商园区服务组)组长杨威指着园区地图上一片刚刚平整完毕的地块介绍说,这里原本是山坡,从去年指挥部入驻潮州后开始进行场地平整、道路、水电等“四通一平”基础建设,这片荒山已转变为具有一定设施基础的园区区域。合作园区包括启动区和启动区拓展区,目前,深潮产业合作园区启动区及拓展区已有34家企业投产运营。园区内既有潮州深能凤泉热电有限公司、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提供用电、用热、用气的保障型企业,也有广东佳宝、广东铭丰、广东晋泽等潮州本土企业,还有新引进的现象光伏、捷创睿医疗等光伏、医疗设备企业。
在凤泉湖高新区深潮路,我国首台套小F型国产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坐落在此。这是深圳市属国企深圳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潮州深能凤泉湖高新区燃气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约12.1亿元,建设两台套2×10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两套机组装机容量约24万千瓦,可满足潮州市夏季用电负荷10%以上的需求量,已经成为潮州市重要的骨干电源和电力支撑点。
公司总经理吕水淼告诉记者:“配套的热网实行集中供热,显著降低园区及周边用热企业设备投资、运维等成本和安全管理风险,对园区招商引资、促进节能减排起到重要作用。”电厂从建设、投产到运营,是深潮两地深度协作的成果,创造了多项国内纪录,在助力燃机国产化发展进程与保障区域电网安全、提高电网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圳与汕头产业协作跑出加速度
携手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是关键“落子”。在深圳和汕头两市的推动下,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初步形成“1+7+N”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市、区两级和“反向飞地”园区的规划、挂牌、运营。为护航更多企业在此“安家”,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会同汕头市工信局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扩大投资,降低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创新投入等。据了解,总规模10亿元、首期2亿元的深圳—汕头产业协作基金将专项投向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重点项目、深圳与汕头产业合作项目等,打造帮扶资金赋能耐心资本的“深圳样板”。
在市级合作园内,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正酣,据了解,基地的产业用房即将完工,计划年底前投入使用,建成后将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检验检测等4大业态。毗邻基地,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已经投入使用,该中心聚焦链接深圳的设计创意和大市场,对汕头传统产业再创新、再升级,助力实现品牌化、数字化、全球化发展。来到中心内,一个个创新项目正“落地开花”。中心总规划面积近7000平方米,共三层,第一层以产业创新展示为核心功能,以数字化方式展现两地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规划及成果;第二层以产业赋能孵化为核心功能,规划了涵盖初创孵化、产业直播、路演发布等空间,为濠江区的创新创意项目提供便捷的赋能与孵化通道。第三层拟打造为省级电商产业园首开区……
据悉,未来两地将立足汕头资源禀赋,发挥深圳科技、人才、市场、资金等优势,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和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布局,整合两地产业资源,聚力推进两地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控链、稳链,培育一批支柱型企业和产业集群。积极搭建联合招商平台,通过金融赋能、数字赋能,助力汕头传统特色产业的升级提级。共同建好产业转移主平台,并采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创新+孵化”的产业合作模式,持续推动“反向飞地”等园区拓展。结合汕头历史文化、山海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等资源,助力汕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深圳助力汕尾打造“类深圳”营商环境,
推动产业协作共赢
产业协作过程中,深圳同样注重打造“类深圳”营商环境,在帮扶协作地区的共建园区先行推动营商环境与深圳同等化,全力协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深圳光明—汕尾城区共建产业园是深圳市光明区与汕尾市城区政府共同谋划、共同筹建的高品质产业转移工业园。园区内,汕尾恒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工厂的生产车间内20多台最新型模具生产设备正进行最后的精密调试,未来预计年生产各类塑胶模具约500套、注塑件2000万件、提供500-600个就业岗位。办公室负责人曾小慧告诉记者,汕尾恒佳的总部是深圳恒佳精密模具注塑有限公司,主营模具制造,在深圳经营23年,现回归汕尾投资建厂,不仅是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也是因为当地营商环境可比拟深圳,为企业从项目考察、买地审批、工商注册等手续都提供了一系列“保姆式”的服务。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深圳携手汕尾扎实推进1个市级产业园区和4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相继挂牌成立市县两级产业园区管委会,构建“党政联席会议—园区联席会议—园区管委会”三级协调指挥体系,导入深圳国企主导市级园区共建,平移特区运营管理经验,还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优势产业及区位毗邻优势,推动市级共建园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不分边界、连片发展,出台了园区产业、空间等法定规划,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轻奢珠宝、现代农业等一批产业融合集群。据悉,自去年以来,两地推出共建园区“16条”招商政策,开展联合招商引资活动超200次,引进了上海和达、创芯人(新能源汽车配套)、中科兴业(新材料)、滁州新意控股(智能制造)等企业落户投产。
民生篇
民生项目“效用度”有多高?
深圳助力绘就对口地区民生福祉画卷
加快建设深汕中医医院(汕尾中医院);支持河源新改扩建30多所学校、10多所医院;帮助汕头提升13个基层医院环境、援建9所幼儿园;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百校联百县”等活动,打造华为数字化网格治理平台、平安集团“三村工程”等社会帮扶品牌……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市级重点民生工程,到基层民生微实事,深圳各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驻镇驻村工作队,坚持立体帮扶、民生为重、全面推进,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民生帮扶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民生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民生帮扶的新成果。
情系桑梓报家乡,深圳校长让汕尾百年老校焕新颜
教育是民生之本,更是强国之基。一栋栋带有深圳印记的教学楼,共同见证了深圳改善对口地区教育条件的故事,一个个助学圆梦的动人故事在此演绎。
走进汕尾百年老校——汕尾中学,绿树成荫的校园里,“木修楼”“自强楼”“厚德楼”“日新楼”矗立其间,这是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教学处主任黄茂希来汕尾中学任职校长后,为教学楼新取的名字。这些新名字,正体现了黄茂希对学校的期望和愿景:“希望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幸福感;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使这座百年老校重焕荣光……”
去年9月,黄茂希由深圳市光明区派驻到汕尾开展帮扶协作工作,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汕尾人,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教育使命,开启了为期3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如今的汕尾中学,正如他所期望般,慢慢地发生改变。
上任伊始,黄茂希一边熟悉了解学校情况,一边四处奔走寻找解决办法,最终争取了多方的资金支持,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他向深圳市光明区争取到帮扶资金150万元,建设改造了学校的实验室、校史室、书法室、美术室、文印室;向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申请帮扶资金500万元,用于建设学生宿舍楼;在汕尾城区新港街道的支持下,学校进行基建维修,学校地坪、校门立面完成了翻新改造……这些硬件设施的完善,一改学校下雨地坪积水、设施设备老旧、功能教室不全等问题,极大改善了学校办学环境,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解决了学校硬件问题,黄茂希的关注点又转移到学校管理上。黄茂希认为:“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套好制度和一支好队伍。”他牵头制定了更为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上课的教师得到了超出预期的绩效奖励,他同时帮助学校修改和制定各项制度,汇编成《汕尾中学新编管理制度》。一系列改革后,教师和学生们的信心得到提升,学校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高考方面,汕尾学校实现了很大的进步,2024年该校高考特控上线4人,改变了往年特控类0人的局面;本科上线率比去年高考提高7%,上线人数增加20人。
非遗“潮菜”入万家,深潮合作促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深圳不仅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更注重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拓宽对口地区多样的就业渠道、开展因地制宜的专业课程、建立人才库,不遗余力培养一批批乡村振兴骨干,支持更多骨干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一提起享誉“世界美食之都”的潮州,必然要提起潮州菜。潮州菜烹饪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潮州卤鹅、生腌海鲜、红桃粿……数不完的潮州美食,香飘四海。如今,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潮州指挥部的支持下,潮州菜烹饪这项传统技艺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增添了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原本一个月工资是六千到八千左右,取得‘潮菜嫂’资格后,工资能上涨两千到四千不等。”湘桥区人社局局长林少敏告诉记者。今年1月31日,深圳在此设立了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首个乡村振兴技能工作站——潮州湘桥站点,搭建了深圳福田和潮州湘桥职业技能培训共联共建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具有潮州特色的家政服务品牌。
该工作站的搭建始于两地深入的前期调研工作。去年,深圳市福田区人力资源局和潮州市湘桥区人社局组建技能调研工作组,对湘桥区辖下全部5个街道、4个镇开展多次实地调研和座谈交流,摸清了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和人才缺口规模,为后续的技能培训工作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
技能培训作为人才帮扶协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大幅度地提升了当地家政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在培训基地,这些“潮菜嫂”需要掌握26道潮州菜和14道潮州小吃的制作技艺,以满足市场需求。工作站不仅为当地提供了技能培训的平台,还通过举办潮州菜职业技能竞赛,促成一批获奖选手与用人单位签约,推动人才就业服务高水平发展。
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湘桥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圳创新打造“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系列线下课程,依托工作站线上公益培训小程序,将深圳发展直播电商、新媒体运营的优秀经验带到湘桥。成功举办6场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系列培训服务惠及210人次,为湘桥区技能人才实施精准“滴灌”。
“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深河协作在河源搬进“深活圈”
民生帮扶要惠及民生,就得覆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近年来,在交通、教育、卫生、规划、住建、文化、旅游、农业各个领域,深圳的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更新更广,不仅关注民众基本生活需求,还打造类深圳“生活圈”,不断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
“一杯咖啡”的时间能做什么?在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的河源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站,一辆辆新能源汽车停靠在充电桩前,指示灯不停闪烁,充电桩正在为汽车充电。不一会儿,充电完毕的新能源汽车满电出发驶离停车场。
今年9月29日,由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以下简称“深河指挥部”)支持建设的超充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河源市首座采用华为技术的新能源超充站。据悉,该超充站按照深圳超充的建设标准,全套设备均采用深圳华为最先进的分体式超充系统。超充站设2个480kW超充终端(单枪)、4个360kW快充终端(双枪,单枪180kW),总共为河源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10个充电车位。超充站正式投运以后,两台超充终端可提供不低于480kW的充电功率,达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速度。
深圳能源集团超充项目工程师邵成介绍,超充站自投运以来总充电量12.42万度,总充电次数4242次。在为期一年的推广期中还推出服务费优惠,相比同区域、同时段服务费打五折,服务费低至每度0.1元,助力河源市民更方便的出行。
深河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圳正在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深圳的新能源产业、充电桩制造生产企业具有领先优势。目前,河源新能源汽车普及率在进一步提升,外地新能源汽车自驾赴河也日益增多,超充站在河源的市场前景广阔。今年年底,深河指挥部还将联合河源市在深河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再建成一座使用华为技术的超充站,助力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农业篇
农业科技“含深度”有多高?
深圳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效建设
深圳,在众人印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农业500强企业数量却位居全国前列。深圳人或许不直接从事种养劳动,但他们却积极输出深圳技术、深圳经验和深圳产品,以创新的方式参与和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农业。
“深圳农场”河源建,“河源农产”深圳销
“深圳农场”是深圳农业创新精神的体现之一。
正值初冬,于今年7月授牌的“深圳农场”——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东水村的开味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却是绿意盎然。慕名而来的张女士,与朋友驱车3小时从深圳来到此处,就为体验一次“深圳农场”的新鲜蔬果与采摘乐趣。在恒温采摘馆中,张女士采摘了6斤的小番茄,包括红色、奶白色、黄色和绿色,“听朋友说这里的水果色香味俱全,并且看不到农药的痕迹,此行一趟果然不失所望。”她开心地与记者分享道。
作为河源市5家获评“深圳农场”称号的企业之一,开味缘集团是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县的典型代表,2017年经南山区引进,在溪山镇东水村建设蔬菜示范园基地,发展现代农业,至今已投入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目前,示范园种植规模300余亩,生产五彩小番茄等10个品种蔬果,九成以上产品销往深圳,园区年产值达900万元。
正是深圳技术与标准的加持,该基地奏响了农业现代化与休闲文旅的双重奏。据开味缘集团董事长吴开孟介绍,深圳技术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等高校为农场提供了种植技术和研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助力农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王洛阳告诉记者,随着深圳标准的引入,农场的检测频率显著增加,从原来的每两周一次提高到每周两次,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在深河指挥部、驻连平县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该基地不仅在技术层面得到了深圳的大力协助,更在品牌建设上得到了更深的认可。吴开孟强调,该基地挂牌为“深圳农场”后,其带来的品牌效应使得产品在宣传和市场推广上更具优势。
记者了解到,“深圳农场”计划启动以来,多家深圳企业在河源开展示范创建,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共同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2023年已认定的47家“深圳农场”中,河源有5家。“深圳农场”计划鼓励包括帮扶专项资金和政策支持、打通深圳市场等方面的支持。这些都为“深圳农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为河源农产品销往大湾区提供了平台。
深圳力量点“荒”成金,智慧农业奏响富民增收曲
记者乘车前往南澳县后宅镇,沿着环岛公路北线行驶,一路风景如画,直至抵达南澳县“美丽乡村风貌带”北线的起点位置,也正是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支持,引入深圳国企深圳农科集团与当地共同推动的重点项目——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项目所在地。
站在此处,眼前两座现代化的玻璃温室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温室内,一串串草莓和南澳珠瓜在设施栽培架上生长得正旺,它们通过智能感应器和管道、风机等设施调控,实现了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的科学管理,呈现出满满的科技感。
来自深圳农科集团的刘拾生博士表示,南澳珠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闻名,但传统上仅在夏秋季节有产出。自从推广设施栽培技术,即使在非传统季节,也能实现珠瓜的稳定生产,如今,珠瓜的产量达到传统种植方式的两倍。“我们的目标是让南澳的珠瓜全年都能种植,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进而提高产量和农民收入。”刘拾生说。
深圳通过引入国企力量,不仅带来了技术,还盘活了当地的闲置资源。据了解,该地块曾因海水倒灌的缘故,成了高低不平、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荒地。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的背景下,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作为深圳与汕头南澳共同实施的休闲农旅示范项目,集高科种植、休闲采摘、主题民宿、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不仅改变了土地撂荒状况,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还解决了附近村民就业问题,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
据悉,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将发挥深圳在科技、文旅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汕头历史文化、山海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等资源,助力汕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比如在汕头南澳县,重点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和现代种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深圳农科集团派驻农业专业团队进驻,与后宅镇组建合资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共同参与,探索出了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刘拾生告诉记者。据悉,西山项目开发目前分为两期,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二期正在加紧施工中。
产业相连“圳品”相牵,全链帮扶助品牌入湾
在农产品产业链前端,深圳农业科技力量的注入,帮助对口地区的农业产能实现了提质增效;而在后端,深圳以“圳品”为纽带,强化“线上和线下”“政府和市场”“机关和企业”三协同,助力消费帮扶产品进入深圳和大湾区乃至更大的消费市场。
记者来到陆河国泰青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品一口青梅油柑,其以清新爽口的口感,成为当地特色饮品的代表。今年10月,得益于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的积极牵线搭桥,汕尾企业生产的青梅果醋饮料、青梅油柑饮料2款产品通过深圳市深圳标准促进会认证为“圳品”,截至目前,已有35款汕尾产品成为“圳品”。此前,这两款饮品在汕尾市场已颇具名气,成为“圳品”后,它们不仅具有了更高的湾区知名度,同时也享有了更高的议价权。如今,该企业不仅在拼多多、1688等电商平台建立了线上销售渠道,还以代加工为主,与东鹏特饮等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青梅资源。
在广东汇万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河消费帮扶平台)的农产品展销中心,记者见到该展厅陈列有大米、茶叶、油茶、米粉等各类河源优质农产品,部分产品已成功认定为“圳品”并销往大湾区。
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平猕猴桃、龙川油茶、紫金蝉茶、连平鹰嘴桃等农产品产业蓬勃发展……2024年,深河指挥部联合河源市农业农村局认定3家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消费帮扶平台,截至11月,深河消费帮扶平台运营企业销售总额已达283.74万元。
据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深圳已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新增“圳品”34个、累计133个;2024年全市完成采购帮扶产品预计约160亿元。
采写|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编辑|林霓
审读丨吴剑林 段琳筠 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