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有
“容貌焦虑”?
——各个时代的女性都在面临的难题
Appearance Anxiety
•••
导语
随着秋冬的来临,天气逐渐干燥。很多女孩开始烦恼自己脸上冒出来的小痘痘和小疙瘩,也开始对着镜子抱怨腿是不是不够细……亲爱的,请不要担心,或许千百年前的古人也正和你一样,陷入“容貌焦虑”的难关。
第一关
身材较量
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是人文主义精神,它的实质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人体不再被视为超越尘世、仅提供灵魂短暂栖所的躯壳,而成为人间生活的工具,同时顺理成章地变成人间欢乐的理想工具。人文主义者认为,完全的美就在于揭示男人和女人的特征,而不是如中世纪禁欲主义者那样把这种区别刻意磨灭掉,这才最接近于造物主的初衷。女人的身体如果具备为人母者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就被称作美人:丰乳、肥臀、粗腰、宽胯,诠释了这个时代理想的女性美。“性感的人”被宣布为人的理想典型。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阿里奥斯托在长诗《热恋的罗兰》中描绘了一位当时标准美女的形象:
她的喉部如同牛奶,脖子白嫩、柔美而深厚,胸部宽阔而丰满,双乳的动荡,就像微风吹起海浪。浅色衣衫里面优美的风光,是那连科尔戈斯的眼睛也无法看到的。但是所有人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从里面到外面都一样的美丽。优美的胳臂,手白的如同象牙雕成,十指纤丽,手掌无论如何反转,都不会看到一丝青筋、一根骨头,柔美而端庄至极的身子下面是一双浑圆的美足。她美得像仙女,透过厚实的面纱仍然美丽异常……
同样将丰满的女性视为性感的象征的还有唐朝。盛唐时期仕女画风格受到上流社会绮靡奢华的风气浸润影响,不拘于宗教传说和神话题材,逐渐冲破了礼教的堤防,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中妇女的形象体态,审美偏向于面圆多肉、相对丰腴的体态,为此更彰显大唐气象。中国最早描绘女性的图像据说是唐朝的《簪花仕女图》,其将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画得雍容华贵,画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本质,表现出娇、奢、雅、逸的气息和女性柔软、温腻、动人的姿态,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感。
第二关
“纯净”之拼
跟当今女性花钱主动去植发、嫁接睫毛不同,中世纪的欧洲女性为了变美,总会选择拔掉睫毛、剃干净眉毛来突出前额,有条件的,还会非常执着的去掉自己的发际线,以达到所谓完美的、水煮蛋般的“无毛脸”。比如《蒙娜丽莎》,就是当年众多女性梦想要变成的样子。而一头蓬松充盈的长发、浓密的睫毛和眉毛则被认为是缺乏教养,而且“丑拒”的外貌特征。
中世纪的欧洲,以上帝为代表的神,统领着一切、解释着一切。那么,大众的审美,也自然不免受到了宗教思想的暗示,即,摈除了虚荣心之罪的“禁欲式审美”。此时,有身份的良家妇女的标准形象为——皮肤苍白,眉毛浅淡,高高的发际线和圆圆的前额,并拒绝一切化妆品的介入。这或许是现代幼态审美的雏形。在“寡淡就是美”的理念下,女性浓密的毛发和有颜色的妆容,甚至天生的自来卷,都统统被认为是淫荡、甚至邪恶的象征。
第三关
“柔弱”之争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欧洲,飞扬清丽的衣衫变得繁重,女性肩膀常常由珠宝和蕾丝簇拥。而同样吸引目光的,还有她们依然俏丽的溜肩。当时低领口的服饰凸显了女性倾斜的肩部线条,让女性的脖子看上去柔和、修长,浑圆的肩膀更是增添了几分温柔。一度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美的象征。柔弱无骨的溜肩能够体现女性的优美、雅致与温柔。
同样喜爱“溜肩”的还有清代,其最有名的仕女图莫过于《胤禛美人图》,画中的十二个美人被置于不同的场景中,她们看上去各有风姿,端庄娴静,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看起来都有点“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感觉。这种纤弱娇弱而惹人怜爱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们的溜肩。
第四关
“多元”VS“同质”
在现代社会,审美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与全球化、科技发展、社会变革以及个人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各种审美观念也随之传播和碰撞。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审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表达方式。社会变革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开放和多元,个人意识的觉醒则让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和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
信息网络媒介的发展虽使女性有了更为开拓的自身呈现空间,却也强化了社会审美文化。社交媒体上个个容貌姣好的网红正在无形之中塑造整个社会的审美。这种社会审美所建构起来的身体形象标准也成为一种外在的虚假期望,媒体所推广的身体外貌形象成为女性以此为参照及向往、形塑和打造的模板,也让绝大多数女性对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满、迷茫和焦虑。我们不难否认在女性地位逐渐上升的今天,打破审美的趋同化和标准化局面仍是一道难题。
The diversity
of beauty
Find Your
own Beauty
纵观历史的演进,并没有哪一种审美标准能够流传千年,统一世界,统一时代。
所以,请你不必焦虑,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但只有当定义美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时,才能称得上“追求”,否则,都只能叫做“盲从”。在这个广阔而自由的审美世界里,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让审美成为我们的生活密码,美化我们的心灵。探索审美边界,这才是当代人追求美的真正魅力所在。
西安美术学院学生会媒体中心出品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文字 / 张沐璇
编辑 / 张沐璇
校对 / 王优璇
审核 / 陈韵竹
终审 / 魏兴 付伟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