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救
指
南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为强化大家的防震减灾意识,牢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提高大家在灾害来临时的应急避险能力和安全疏散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防震减灾小知识:
地震前兆
地下水
地下水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动物反应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猪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羊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狗狂吠不休、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猫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兔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鸡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鸽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鼠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蛇冬眠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鱼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蟾蜍(癞蛤蟆)成群出洞。
地震发生时,不管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要保持冷静并采取行动,抓紧时间紧急避险,不随处乱跑,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1.趴下:
立刻采取双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的姿势,这种姿势重心低,不容易在地震中跌倒。
2.掩护:
找一个结实的桌子或床作掩护,尽量把身体(至少头颈部)都躲到桌子下面去,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3.稳住:
摇晃期间一定要始终躲在相对安全的遮掩处,不要乱跑,直到摇晃停止。
4.三原则:
做到“伏地、遮挡、手抓牢”,使身体保持在结实的屏障之下,以免被击中。
在行走时:
在车上时:
乘车受困时:
乘车人员要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要用两手护住头部,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室内三角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户外平面避震空间: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
人体屈曲避震空间: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或蜷曲,面部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保护头颈部;口眼微闭,保护眼睛,低头闭眼,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自救空间。
注意事项
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成功脱险后:
1.不要回到危房里头再去取东西,要尽可能远离废墟。
2.不要在现场使用明火,以免引燃易燃易爆气体。
3.注意个人卫生,防止食物中毒。
地震自救顺口溜
遇地震,莫惊慌,保镇静,少伤亡。
先颠簸,是近震,只摇晃,震必远。
是远震,不用管,若近震,莫等闲。
住楼房,别慌张,到小间,暂躲藏。
厨与厕,牢又坚,跨度小,较安全!
编 辑:施逸飞
审 核:杨 毅
终 审:尹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