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旅居带热一方乡土

政务   2025-02-06 10:17   云南  


  从旅游到旅居、从浅游观光到深度体验,与村民比邻而居、与乡土文化亲密接触,昔日的古村落升起了“新炊烟”、老房子住进了“新村民”。

  云岭大地资源丰富、美不胜收,文化家底殷实,绿色画卷盎然,康养禀赋天成。全省乡村旅居产业正沿着融合自然美与人文美,打造差异化旅居产品,提升乡村旅居品质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前行,实现旅居消费需求和乡村资源赋能的“双向奔赴”。

  春节期间,各地特色村寨人气满满,年味“沸腾”。走进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碧溪村委会曼海村民小组,人流如织,欢声不断。农家小院里,“新村民”与老居民们围坐一起品尝特色美食;置身天然氧吧,漫步于万米石斛长廊感受自然风光。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杨柳井乡六郎城村仙草秘境景区,游客们正“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宋朝文化,“花式”过大年。在曲靖市马龙区杨官田社区土瓜冲村,来自湖南的旅客飞飞正享受着午后暖阳:“我在土瓜冲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春节,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和幸福。”他想把土瓜冲介绍给更多的朋友,来此乐享旅居生活。

  这些曾经只有寥寥十数名老人守望的村庄,何以成为北上广、川渝地区乃至国外旅居客青睐的安居之所?

  乡村旅居是云南文旅产业新IP打造中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承载乡村振兴内涵实质的重要着力点。我省各地正积极构建乡村旅游新空间、找准乡村建设新方向、用好乡村资源新引擎,助推“旅居云南”品牌释放更多潜能。

  土瓜冲村因地制宜,留住乡愁的同时主动适应旅居游客的需求,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土瓜冲村的落日黄昏 钟鹏 摄


  土瓜冲“很土”,修旧如旧的房屋保留着乡村风貌、彰显着乡土气息,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自然生态,黄色的土墙在蓝天下格外亮眼。土瓜冲也“不土”,随着越来越多外乡人旅居于此,许多当地特色文化被创造性转化,焕发新的生机。艺术家工作室、新华书店、曲靖师院美术学院研学基地等逐个建立,“新村民”为村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土瓜冲村引入若谷文旅将77间老屋打造成乡村民宿、咖啡馆、餐厅等,同时流转农户1000亩低效土地种植金丝皇菊、绣球花,发展花海观赏、打卡、露营等项目,打造了一系列旅游观光新业态。

游客在曼海村乡村非遗体验中心体验陶艺制作 普洱市委宣传部 供图

  曼海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挥集体土地用地优势、竹编优势等,探索出农文旅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村内闲置土地资源被盘活,曾经废弃的烤烟房、广场改造为民宿、研学中心、竹编非遗展示中心、田园会客中心等场所。村民李成梅是“村庄转型发展”中的一员。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闲置宅院,她经营起了“豆花小院”:“春节期间,单日营业额最高时超过了1000元。”如今,“豆花小院”名声在外,不少游客到曼海村,都要来这里尝一尝茶水豆花、花生凉粉等特色小吃。

游客在六郎城·仙草秘境观光打卡 广南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六郎城村依托壮族村寨特色发展农文旅综合项目,成为炙手可热的旅居村。村民以不同形式入股参与旅游合作社,实现领薪金、分股金、挣现金、获奖金、得租金“五金”增收。目前,六郎城吸纳社员1150户4600余人。去年,一二三产融合收入超过4000万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干事创业,生活越来越红火。

  乡村旅居关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关乎当地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发展前路。当地村民不仅是乡村旅游的服务者、参与者,也是产业发展推动美好生活的见证者、共享者。乡村旅居为古村落、老房子注入了新活力。


撰文:殷洁 胡梅君 张雯 王世涵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刘馨玙





推荐阅读


一年一度“后备箱大赛”开赛!

云南腌菜膏,登上国际期刊!


注意!本周上班时间有变

云南发布
欢迎来到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云南。这里是云南省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云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