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修古瓷

民生   2024-12-01 16:00   云南  

初冬的大理,温暖而舒适。洱海深蓝,苍山闪着贝母的光泽,白墙青瓦的白族民居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如新雪点点。


背靠苍山中和峰的中和村,也是大理著名的“三月街”集市起源地。每月四天赶集日,街上熙熙攘攘。背着竹篓的赶集客中,经常有人操着外地口音,熟练地挑选果蔬、乳扇和山货,村民们也早已熟悉了这些生活在村里的艺术家。


邓虎藏在工作室里修瓷器。段玉良摄


近年来,大理吸引了近10万外来人士长期居住。中和村原本只有400多名居民,却吸引了超过1000名“新大理人”,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2015年,中和村迎来了第一批驻扎的艺术家。2023年,中和村成为大理州“艺术家第二居所”试点村之一。这里陆续举办了二十四节气火塘诗歌会、农民书画家作品展、西南丝绸艺术集市、“遇上大理”国际艺术展等艺术活动。音乐、绘画、陶瓷、书画、服装、漆器、颜料制作和装裱等艺术家工作室陆续在这儿生根发芽,多元文化业态逐渐形成。


如今的中和村,由古老民居改造的客栈和艺术空间比比皆是。“中和书院”作为艺术综合服务中心,由原本的村民议事中心改造而成。巷口白墙,竹影摇曳,随处可见词曲音乐家、音乐制作人陈越创作的歌词诗句,大理瑰丽的风土人情和深情乡愁融入其中。


邓虎藏的工作室。段玉良摄


午后阳光正好,艺术家邓虎藏骑着自行车从坡上经过,他和房东杨大爷攀谈了几句,并约好明天去帮老人收拾杂物。拐进小巷,就是他的手工小院——“雲工开物”。


邓虎藏来自成都,12年前正式定居大理,此前曾从事过漆器行业,又辗转于广告行业。今年,是他在中和村居住的第八年。怀揣一颗惜物之心,他在院子里用传统“金缮”手艺修复古瓷器,重新成为了一个手工艺人。


金缮,即“以金修缮”,是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修补残缺器物的传统手工艺。


破碎的瓷器历经粘合、渗漆、描漆补平、磨漆,最后施以金粉,在复原的基础上拥有了新的艺术表达,蕴含着“破镜重圆”的东方式审美气质。


作为一个半隐居的手艺人,邓虎藏也惊讶于大理当地古老手工艺的传承,花纹精致的竹器、扎染、甲马……生活审美与功能性两全其美,工匠们松弛与专注的状态浑然天成。


从2017年起,邓虎藏开启了修复上千件古瓷器的“我在大理修古瓷”计划。


邓虎藏骑车穿过小巷。段玉良摄


走进“雲工开物”小院,你能看到产自玉溪的“滇青花”玉壶春、双耳瓶……听到云南玉溪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并称为“中国青花瓷三大产地”的故事,感受云南陶瓷质朴与温润的独特美感。


闲暇时光,邓虎藏还会教游客与孩子们打磨犀皮漆珠,制作云南传统瓦猫和甲马,探索将漆艺和大理本土手工艺相结合。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因为纯净的阳光、空气等“外部因素”爱上大理,如今邓虎藏已经成为了大理“慢生活”生态中的一员。关心粮食和蔬菜,爱赶“三月街”与古城北门菜市场,骄傲于“我们村到现在喝的都是山泉水”。


邓虎藏说,他在大理完成了人生“重启”,也在大理组建了家庭。


6年前,伴随着孩子出生,邓虎藏对大理的感情也更深刻长远。“每个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所以我给了他在大理的生活。”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辑:陈丝华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文明城市建设我知道
问: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向本地12345或社区或相关部门反映的问题,对办理情况是否满意?


大理市采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线上平台和市级各部门、各街道(乡镇)、社区(村组)的投诉意见箱、信访接待室等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座谈会、专题调研、走访巡访、问卷调查等形式不断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巡访,及时交办整改,持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大理融媒
发布大理大小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