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遗
贺
岁
非遗传拓术
秦砖汉瓦是中式建筑特有的建筑构件,两千年来体现了东方美学的最高标准,而中国又是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文明,我们用传拓的方式,将雕刻之美呈现在纸上,称为“传拓术”。
非遗传拓术又被成为纸墨间的历史遗韵。
非遗传拓术,作为一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瑰宝。它以纸墨为媒介,将金石器物上的文字、图案逼真地复制下来,让那些原本深藏于岁月中的信息重见天日。
传拓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最初,人们为了保存和传播碑刻上的文字内容,发明了这种独特技艺。随着时间推移,传拓术不断发展完善,从简单的文字拓印,逐渐拓展到对各种器物纹饰、造像等的拓制,应用范围也涵盖了碑刻、青铜器、甲骨、玉器等诸多领域 。
传拓的过程精细而考究,需经清洗器物、上纸、捶拓、上墨等多道工序。清洗要确保器物表面干净,以免影响拓印效果。上纸需依据器物形状和质地,选择合适纸张,通过喷水、刷纸等操作,使纸张紧密贴合器物表面。捶拓时,力度与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力度过轻,纸与器物纹理无法充分接触;过重,则可能损坏纸张。上墨同样讲究,要均匀涂抹,才能呈现出清晰、美观的拓片。
传拓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拓片黑白分明,线条刚劲流畅,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是书法、绘画艺术的重要借鉴素材。而且在学术研究领域意义非凡,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字演变、艺术风格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然而,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拓术这一古老技艺面临着传承困境。掌握传统传拓技法的艺人日益减少,年轻人对其兴趣不高。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像辰园这样的机构开始关注非遗保护,通过举办传拓技艺培训班、展览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技艺,努力让传拓术在新时代绽放异彩新。
作为辰园高管,一名专注于美学空间研究20多年的工匠,钟明君老师特别喜爱非遗传拓术。这次为了宣传“传拓术”,他也参与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喜乐汇》元旦特别节目的录制,他指导央视著名主持人心悦、喜剧明星何云伟等一起完成了一副完整的“拓印”作品。这幅拓印作品的“欢喜”二字出土于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为北魏碑刻的残片,仅存“欢喜”二字,世称“欢喜碑”。钟明君老师在完成作品后,把这份来自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欢喜祝福,送给主持人和所有的观众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