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绒花
非遗绒花被称为指尖绽放的绚丽之花
绒花,这一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以其独特魅力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绒花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时便已成为宫廷装饰的宠儿,至明清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它以蚕丝为主要原料,经过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复杂工序制作而成。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容不得半点马虎。
绒花造型丰富多样,涵盖了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物造型等。无论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还是灵动可爱的动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赞叹不已。色彩上,绒花鲜艳夺目,红似火、粉如霞、白若雪,巧妙搭配之下,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传统文化中,绒花寓意吉祥美好。与“荣华”谐音,寓意着荣华富贵。春节时的“春幡”绒花,象征着迎春纳福;婚庆场合的龙凤、牡丹等造型绒花,代表着新人的幸福美满、富贵吉祥。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情感与祝福的寄托。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绒花制作工艺面临着传承危机。复杂的制作流程和微薄的经济效益,使得愿意投身这门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绒花制作艺人日益稀缺。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绒花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各类文化展览、民俗活动中,绒花以其独特风姿吸引了众多目光。一些手工艺人也通过网络平台展示绒花制作过程,吸引了许多爱好者学习。
吴茗老师是辰园非遗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和实践者。她心灵手巧,在日常工作中,她勤于思考善于动手,不仅亲手参与绒花等非遗技艺的学习和制作,还参与策展很多非遗展览和沙龙活动。
这次,吴茗老师参与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喜乐汇》元旦特别节目的录制,他指导央视著名主持人心悦、喜剧明星郭阳郭亮双胞胎兄弟一起完成了一幅完整的“绒花”作品。这幅绒花作品是喜鹊和柿子组合而成的发簪,取喜事之意,把喜事连连、喜事多多的美好祝福送给电视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