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14岁少年刷短视频陷入电信诈骗局中局‍

政务   2024-12-07 20:05   新疆  


最近,某地警方破获一起案件,两名少年因轻信“高价回收电话卡”短视频,陷入电信诈骗局中局。对此,专家提醒,家校共育应注重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加强未成年人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









(一)案件:14岁少年刷短视频陷入电信诈骗局中局‍






“成天跟人瞎混”“天天说,根本不听”……近日,陈女士拉着14岁的儿子李某走进某市公安局派出所,向民警提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请求——帮忙教育管教孩子。

原来,陈女士的儿子放学后不回家,竟跟同学到处玩。原本以为断了孩子的零花钱能起到一定约束作用,但不承想,这次“封锁经济”却意外把孩子推向诈骗分子,好在派出所民警及时破案,才及时把走上歪路的孩子拉回正途。

据了解,面对父母的“狠心”,李某与朋友季某等人出去玩时缺乏“经费”,大家开始每天为“经费”而发愁。一天,李某刷视频时被“高价回收电话卡”的内容所吸引,决定卖掉自己的手机卡筹集“经费”,便果断联系上了所谓的“收购商”。

“对方看有人上钩了,就继续布局,承诺他们如能按照他们教的内容去沟通,报酬能加到1500元。”办案民警介绍说。

李某毫不犹豫地提供手机,由季某负责打电话,按照对方的指令进行电话沟通。一番操作下来,二人帮“收购商”成功骗取到近1.6万元。正当他们等待查收“报酬”的时候,却发现“收购商”失联了。此时,二人才发现自己陷入了电信诈骗局中局。直到民警找上门,李某与季某才傻了眼。

“尽管他并没有得到诈骗分子承诺的‘报酬’,但用自己的手机号成功实施诈骗,这是事实。”办案民警介绍,李某、季某落网后,对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最终被分别处以罚款5000元的处罚。






(二)痛点:孩子手机信息内容摄取杂家长难以掌控‍






“姐姐,能借你手机给我妈妈打个电话吗?”11月26日18时许,记者看到,某小学校警室门口的电话亭排起长队。走去校门口商店购买零食的王同学看到一名高年级女生正在使用手机,当即上前寻求帮助。

这名高年级的女生告诉记者,父母为了方便跟她联系,专门给她配备了手机,使用时间多在放学后和周末,父母严格管控使用时间和使用内容。“手机不像学习机,内容监管时妈妈只有口头提醒,所以我更愿意玩手机。”该女生坦言。

然而,并非所有家长都能实现有效的管束管理。“我爱看小红书”“我爱看电视推送的短视频”“我看抖音多”“拿着父母手机偷偷看”……说起平时使用手机都干些什么时,某学校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告诉记者,不少孩子表示父母对其刷视频的内容基本很难把控,“除非一起看的时候,父母会选择跳过很多内容”。

孩子所陈述的情况,在记者采访家长时也得到印证,能有效掌握和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家长并不多。

“我们这么忙,文化有限也辅导不了孩子,根本管不住孩子。某校家长陈女士表示,平时要打理家里的理发店,加之孩子也到了独立自主意识非常强烈的年纪,最终还是磨不过孩子的多次央求,给孩子配置了手机。有了手机后,孩子便出现肆无忌惮玩游戏、刷视频和约上朋友就不见人的情况,这令她有些措手不及。

“孩子无法正确辨识网络信息的真伪和陷阱,危害不可预估。”李先生的儿子与陈女士的女儿是同班同学,孩子每天都会刷视频、玩游戏,他因为工作忙,很难及时对孩子进行约束管理。“孩子从手机获得信息的来源太杂,难免会遇到类似这种‘高价回收电话卡’的虚假信息,家长一旦关注不到位就会受到影响,但‘一刀切’没收手机也不现实,怕引起孩子逆反心理。”李先生说,因为玩游戏太多的问题,他跟孩子多次沟通都没有效果。












(三)建议:尽快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必修课‍






 “必须重视未成年人使用所存在的风险隐患,孩子因为从手机上获得不良信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办案民警向广大家长发出警示,提出当今社会存在各式各样的网络诈骗形式,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无业、无收入,贪图小利的心理,通过快手、微信等软件寻找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以赚钱快、赚钱易为诱惑,利用未成年人提供的手机卡等设备背后操控拨打诈骗电话,犯罪团伙的犯罪行为具有隐蔽性,使公安机关在打击该类犯罪团伙难度增大。

未成年人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相对有限,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特别是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压力或挫折时,如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往往更容易在网络上寻求慰藉和逃避。此时,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一心理弱点,通过短视频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引诱未成年人参与诈骗活动。

 针对此案件的情况,建议广大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避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和无助。“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很重要。家长应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历,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发现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育、网信等职能部门需加大力度,对网络环境进行深度净化与严格监督,确保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家校共育至关重要,双方要重点加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开展如何识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如何避免网络诈骗等重点培训,提高未成年人的信息辨别能力。




来源于:防骗每日电讯

     编辑丨张  博      

  审核丨张娜娜  

签发丨龙宏鹏


博湖公安
欢迎关注“博湖公安”。提供警务咨讯、便民服务、安全防范知识、交通出行提醒,开展警民交流,服务群众,宣传法律,树立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