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数年的李子柒
带着“雕漆隐花”的传统技艺
重回人们的视线
归来仍是“顶流”
以田园美食风格出圈的她
这次将镜头转向了“非遗”
带观众沉浸式体验制作过程
每一道工序都很治愈
在“天上村前”古朴的街巷中
同样能体验到传统非遗技艺
感受其与现代艺术的奇妙碰撞
- 点茶 -
漫步于“天上村前”
不难发现街巷之中
有一处小院的
窗前不时飘来阵阵茶香
向窗口望去,小院主理人正熟练演绎一项起源于中国唐代的“点茶”技艺,行云流水的“七汤点茶法”和醇厚的茶香,很难不吸引往来行人的注意。
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
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
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
四汤:稍宽勿速,轻云渐生。
五汤:乃可稍纵,茶色尽矣。
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然。
七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
“点茶”,是将茶叶磨成粉末后,用热水冲泡饮用的茶艺。它“兴于唐、盛于宋”。
当时在民间十分流行“茶百戏”。在点茶完毕后,于茶汤之上仅用茶粉和水,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相较于仅供观赏的咖啡拉花,茶粉还能增强茶的风味。
闲暇时,来“天上村前”小坐,在这江南文脉浸润之地,饮一杯清茶,赏非遗文化,岂不妙哉。
雲归茶境
“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
- 掐丝珐琅 -
在历史的长河中,掐丝珐琅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起源于元朝,成熟于明清,以其色泽鲜艳、图案繁复、工艺精细而著称。
制作一件掐丝珐琅工艺品,需要经过:图案设计、掐丝 、焊丝、点蓝、烧制等一系列精细的步骤,在反复多次的高温烧制过程中,珐琅釉料会逐渐固化,颜色均匀饱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师们将这项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许多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工艺品作品。
如今,禾以文化将这项非遗技艺融汇成方便零基础人群快速上手的DIY项目,用传统文化艺术丰富了堰桥人的生活。
落地“天上村前”这块延续着江南文脉的宝地,禾以文化通过古代技艺与现代艺术擦出火花,让传统非遗工艺在此开出现代生机。
禾以文化
“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
- 麦秆画 -
麦秆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农作物,心灵手巧的民间艺人别具匠心,用普通的麦秆制成精美的麦秆画,该项技艺可谓是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延续。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麦秆画技艺变得越来越成熟。将大麦杆外皮去除,经过刮平、剪切、黏贴、熨烫等二十多道程序,栩栩如生的麦秆画作方可跃然纸上。
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惠平,将这项技艺带到了堰桥,带进了“天上村前”。
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由花卉鸟兽发展到人物、风景、山水、书法。这些作品曾赴世界各地办展并获奖,也曾被多家博物馆、档案馆、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
如今,她将三怡堂装饰得别有一番韵味,人们在这里可以进行DIY手作体验,亲身感受非遗魅力。
三怡堂
“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乃国之瑰宝,堰桥街道“天上村前”历史文化街区自规划以来,不断引入全国各地非遗文化品牌,致力于以非遗文创、非遗工艺体验等方式,激活堰桥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池春水。
拟稿:灵汎
部分动图截取自:李子柒、江阴映像视频号
审核:文倩
发布:小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