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里的方法论”第二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河北探索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7月17日拍摄的张家口市怀来县东花园大数据产业园。(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摄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引发特色产业集聚的“葡萄串效应”。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助力未来产业加速布局。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河北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比较优势,瞄准发展方向,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重要的方法论;在破与立中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推进改革发展,要立足当时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把握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要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不能未立先破、只破不立。8月30日14时,河钢集团邯钢新区炼钢厂中控室,炼完一炉钢后,厂长王要欣查看了一下用时,发现仅用了30分钟,这比以前减少10多分钟。应用智能炼钢系统,“一键炼钢”在邯钢新区变为现实。智能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加料、吹炼、吹氩等大部分工艺过程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一个转炉所需工人从6人缩减为4人。“这得益于企业上云。在数智技术支撑下,炼钢全过程得到优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王要欣说。企业上云催生出传统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让更多企业“老树发新芽”,重获竞争优势。河北是传统制造业大省,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进程中,一度步履沉重。在破与立的考量间,传统产业何去何从?面对新形势,河北从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现实因素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其中,最具“性价比”的手段是推动企业上云,以数智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助推河北制造迈向河北“智造”。“十万企业上云”行动、企业上云星级评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河北持续“云”上发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上云企业总数9.6万余家。自2021年以来,河北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立足本地实际,辩证看待自己的长短板,找准改革发展的着力点,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推动钢铁、焦化等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增加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河北旭阳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创A行动成功转型,年产5000吨的氨基醇产业化项目正加快建设,项目一期今年10月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实施“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助力县域特色产业蝶变。河北中泊防爆工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聚创新资源,与北京交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建安全工具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集群企业打造创新链提供了示范样板。延伸产业链、畅通循环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赢。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0多家化工企业集聚发展循环经济,引发环向关联效应。生动的实践启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立足实际,先立后破,因地制宜。不仅不能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且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在改造提升中脱“旧”向“新”。同时,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2月20日,工作人员在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环线组装生产线上作业。设备上云后,企业生产管理变得更加智能。(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推进改革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改什么、怎么改,发展什么、怎么发展,需要全面审视自身条件,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精准选择发展方向,规划统筹好产业布局,探索出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的发展之路。研发一款便携式助浴机器人,从概念萌发到样机下线需要多久?仅仅3个月!这是不久前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在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体验的“共享速度”。“要知道,我们的创业团队只有5个人,是共享制造工厂提供设备、技术等支持,让创意的‘火苗’汇聚成创新的‘火炬’。”河北佳定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浩田说。自年初成立以来,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已与80余家企业签订合同110余单,预计今年全年可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机器人,是唐山最具特色的产业名片。处在转型发展加速期的唐山,在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力点。高新区每年安排2000万元预算资金,专项支持共享制造,整合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资源,产业集聚的“葡萄串效应”不断显现。目前,唐山机器人企业达195家,产业规模占全省同类产业比重52.4%,“机器人兵团”日渐壮大。今年1至7月,全市机器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11.3%。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有差异,改革发展的重点、路径也会有所不同。科学研判、扬长避短,才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竞争优势。根据各地资源、技术、人力等要素条件,聚焦重点产业开展专题调研,河北提出,支持11个设区市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素有“华北药都”之称的石家庄,设立200亿元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中央创新区等共享平台,催生出CpG疫苗佐剂、纳米制剂等一批全球领先技术成果,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利用京津雄“黄金三角”中心腹地区位优势,廊坊以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为重点,全面落实领办代办制度,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的物流发展首选地,成为京津冀首个“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拥有首个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的秦皇岛,着力推进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培育壮大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中国康养名城。一项项新成果熠熠生辉,一个个新产业蓬勃生长,这是河北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推动改革发展的生动诠释。找准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靶向施策、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就能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让产业发展的动能得到最大释放。7月28日,无人机航拍的雄安机器人大厦。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察势者明,识势者智,驭势者成。因地制宜,还要谋时谋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解决当前的问题,更要看清大势,前瞻布局,抢先落子,下好先手棋,为未来积势蓄势谋势,赢得新一轮发展的战略主动权。8月31日,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伏羲农场”数据指挥中心大屏上,不同颜色的格子错落分布,清晰显示了20多公里外农田的土壤状况,包括碱解氮、pH值等关键数据。收集这些信息的“神器”,正是在2024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中获奖的产品——土壤养分伽马能谱分析仪。近零碳建筑、“北斗+室分地下空间导航”技术……场景汇上,10项大赛28个赛道377项获奖作品,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来的大门。具有创新先发优势的雄安新区,顺应未来发展大势,大力实施“雄才计划”,出台支持企业创新的一揽子“硬核”政策,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创新优势日益显现。如今,空天信息产业正在雄安破土成长。2021年4月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2024年4月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雄安新区抢先在未来产业布局新质生产力,彰显了对自身优势和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河北各地以战略眼光抢抓新机遇,布局新赛道。张家口谋建京津冀“算力之都”,目前累计投运大数据服务器160万台;位于廊坊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河北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显示,河北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四。海量数据汇成“算力长河”,筑起河北算力新优势。从“种出”胶原蛋白的神奇“细胞工厂”,到细胞免疫治疗研发和产业化,再到多靶点AI早筛医疗系统开发……基因与细胞产业在河北呈勃发之势。河钢集团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坡制氢站获得国内首张“绿氢通行证”……不断丰富的应用场景,汇聚起河北绿色氢能新势力。未来始于当下。瞄准改革发展目标,把握时与势,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下去,就一定能在未来产业发展赛道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让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加澎湃。7月28日,雄安机器人大厦内,市民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展厅参观。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基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工作方法,本质上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推进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是必然要求,也是重要原则。河北是传统制造业大省,长期以来,钢铁、水泥等产业比重较高。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都是绕不过去的坎。河北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改革,正确对待取与舍、破与立,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着力推进产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通过推动企业上云,为传统产业植入数智化基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坚持错位发展,积极引导机器人、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蓬勃生长,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竞争优势;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以战略眼光抢抓新机遇,加快布局先进算力、空天信息、绿色氢能等未来产业。产业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河北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实践启示我们,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多样性,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针对性地推出改革创新举措,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能让新质生产力蓬勃涌动,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 | 韩森 贾明帅
审核 | 葛晓笛
审签 | 孙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