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成都
今天的成都,不仅是一个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更是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
试点新模式、推出新技术、冲刺新赛道……在成都,各界正向着更领先、更卓越的方向奔跑迈进:工厂车间里、中试平台上、实验室里、班列的轨道上,处处响起冲锋号!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推出《奔跑吧,成都》系列报道,我们将把镜头对准那些在成都这片热土上拼搏奋进、创新创造、追求卓越的“追梦人”,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的信仰与追求,探寻这座城市澎湃发展的不竭动力。
年关将至,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倍特药业”)核酸药物研发平台总经理程熙文博士却愈发忙碌起来。除了和团队一起准备即将开始的临床试验,还带着公司最新的研发成果前往海外进行合作交流。
这项成果与一种罕见病有关——
近期,倍特药业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BPR-30221616注射液,拟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的批准,将于近期启动临床试验。与此同时,该药另一适应症也已获批,拟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多发性神经病(ATTR-PN)。
从平台搭建到技术攻关,这项成果不仅是地地道道的“成都造”,也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款针对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治疗临床研究的siRNA药物。
创新药研发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系统工程,全球药企争相竞逐的小核酸药更是如此。近期,记者对话倍特药业,探寻背后的故事。
✦ +
+
谈进展:
将于本月启动首例受试者入组
在探讨这项成果之前,需要先了解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这类疾病。通俗来讲,转甲状腺素蛋白是从肝脏里面产生的,它的作用是运输甲状腺素。对于正常人,运输完后它就会进行正常的代谢。但一旦发生错配、病变,蛋白将不能够正常代谢,会沉积在人体的组织里,当它沉积到心脏里,就是“心肌病”,也被称为“淀粉心”,而且除了心脏,它也会累积神经、眼、肾脏等多个器官。针对这类疾病最早的治疗手段是进行肝移植,不仅费用高,感染风险也很大。直到2020年,治疗该疾病的小分子药物在国内上市,这一情况才得到改观。
▲倍特药业研发场景
与小分子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的是,此次倍特药业研发的药物采用的是新一代核酸技术,可以在上游抑制TTR(转甲状腺素蛋白)的生成。
采访时,程熙文准备了一张药理作用机制图。他告诉记者,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是由转甲状腺素蛋白解离成单体并错误折叠为淀粉样物质后沉积于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外区所致,疾病进展快、生存率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BPR-30221616注射液通过靶向和沉默特定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阻断野生型和变体转甲状腺素蛋白的产生而达到治疗目的。
“传统药物以蛋白质为靶点,而在疾病中有超过80%的致病蛋白被认为是难以成药的,小核酸的核心技术逻辑就是绕过蛋白质直接解决编码它们基因的问题。因此,小核酸药物可选择的靶点变得丰富,理论上可以靶向任何基因,从而让许多疾病由不可治成为可治。”程熙文说,小核酸药物独特的机制,使药物治疗从短效到长效或超长效,有的慢性病在以前需要每天服药,而小核酸药物可以实现让病人半年或一年只打一针。这会给一些疾病,特别是一些慢病的治疗带来改变。
据悉,倍特药业目前针对此款药物已与国内医院的临床试验中心签订协议,预计本月就可以启动首例受试者入组。“在临床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评估药物的安全性,也要看后续的疗效。在往后二期、三期临床中,我们也会提供给药指导。”
✦ +
+
谈技术: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除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二”,该成果还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倍特药业药物研究院院长黄浩喜博士介绍说,1998年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了小核酸药物技术中的一个关键作用机制,经过数十年的理论研究和一些先驱公司的尝试,几经波折后,在近年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各大跨国医药巨头加码布局小核酸赛道,掀起多轮投资热潮。
▲倍特药业
小核酸药物的高潜力和研发的高难度也是相伴相生的,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递送技术、稳定性、毒性等问题是核心挑战。目前全球有十余款小核酸药物上市,而国内当下公开的管线大多处于临床早期阶段,在研小核酸药物的适应症布局主要集中在罕见病以及心血管疾病、肝病等慢病领域。
“创新药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从0到1’很难,面临着很多探索和突破,包括建立核酸相关的知识产权体系、核酸序列设计及合成、小核酸药物生物评价体系等。更为重要的是,克服小核酸药物中涉及核酸体内稳定性的问题。”黄浩喜提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倍特药业于2020年开始搭建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及相应的技术平台。除了此次药物所采用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酸稳定性修饰平台,公司在核酸领域还成功搭建了其他技术平台。这些平台为未来各类新药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和平台支撑。
在平台支撑下,BPR-30221616注射液于三年前正式立项。“若进展顺利,有望于2029年前后上市。”
✦ +
+
谈产业:
“离不开城市和园区”
“一款创新药从前期研发到抵达患者,其间链条很长,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和多部门通力合作。”黄浩喜说,成都是国内布局小核酸药物较早的城市之一,倍特药业能在短短三四年间就取得成效,离不开城市和园区的支持。
▲倍特药业
“生物医药是对‘园区资源’高度需求的产业。生态打造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他提及,目前,倍特药业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温江成都医学城等园区企业都有上下游协作关系,这些聚集效应也加快了企业药物开发速度。此外,在发展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和新川科技产业园也给予了政策激励、载体支持等,“让我们可以一心一意专注于主营业务。”
“近年来成都生物医药的产业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也正是城市和产业的发展,让在海外工作已有20多年的程熙文决定回国,来到成都。
“人才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在怎样的环境下能够创新?我认为需要一种平衡的环境。”程熙文所说的“平衡”,一面,来自于由高度发展的产业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节奏”所组成的城市创新氛围;另一面,来自于成都“巴适安逸”的城市底色。“从长远来看,我们有信心能在这片沃土上种出更多果实。”
这些果实也正在孕育中。
“倍特药业布局了很多前沿新兴领域,这些领域陆续会‘开花结果’。”黄浩喜透露了倍特药业在研发领域更多新动向——除了小核酸药物研发平台,公司还布局了核药平台,今年也有望迎来阶段性的突破。此外,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司美格鲁肽项目,预计今年也将完成三期临床。
推荐阅读>>
○成都市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活动举行 曹立军董卫民衣立东讲话 王凤朝出席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彭祥萍
摄影记者 | 王效
成都发布编辑丨文思瑶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