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洪城大地上,越来越多“新农人”耕耘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们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逐梦广阔的农村,建功希望的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新农人·兴乡记”系列报道今天播出第四期——新农人杨红:以生态种养为笔 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2018年,杨红在天仙镇飞跃村流转撂荒土地350亩,作为一名“新农人”,她成立射洪圣太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循环农业稻渔综合种养,探索既能种粮又能养鱼养虾养蟹的一田多收模式。
杨红说,天仙稻渔园区目前面临的三个问题:设施、资金、用工,已经得到初步解决。农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等,帮助她解决了不小的问题。虽然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党委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扶持返乡人员创业,不仅帮助她清除了“拦路虎”,更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心,蹄疾步稳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她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由最初的350亩,扩展到2024年的1100亩,年产值有五百余万元。
天仙镇人大副主席 唐丹
杨红的发展对当地群众的增收带动作用显著。大批原本荒废的土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产生了可观的效益。去年,仅土地租金一项就支付了超过30万,同时解决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问题。
飞跃村村民钱清华对现在的生活状态非常满意。2021年,她把土地流转给杨红的圣太种植专业合作社后,平时农闲时她会整理自己的超市,农忙时节合作社又请她去打工,这一干就是3年。
天仙镇飞跃村村民 钱清华
我觉得很满意,钱也赚了,家庭也照顾了。
射洪圣太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杨红
在政府的帮扶下,我把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也有义务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现在,常年在我这里务工的当地村民就有30多名,每月按时兑现工资。去年,仅工资我就发了60多万。我手下5名管理人员也是当地农民,他们每年工资都是5万多元。
作为“新农人”,杨红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也积极带动身边的人,202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牵头组织下,她联合周边5家合作社,20户家庭农场,成立了射洪市梓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动这些过去“单打独斗”的业主“抱团发展”。水产养殖大户胥超加入联合社后不久,就完成了养殖技术的迭代升级,如今,他只需要打开手机小程序就可以实时操控鱼塘放水、造氧等,相比以前人工操作抽水,极大地提升了效率,节省了大量成本。
射洪超敏家庭农场负责人 胥超
以前没加入联合社,我们销路一般,一年赚的钱也不多,现在加入联合社,销路打开了,还有专业的技术扶持,销售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一倍。
射洪梓渔水产养殖联合社社员 何勇
现在我有鱼塘20余亩,粮食有200多亩,算上工资和基地收入,我平均每年有60多万元收入。
联合社的组建,既让入社社员尝到了甜头,又给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现在,常年在联合社务工的当地群众就有300人,2023年,发放工资200余万元。联合社精心打造的“俏天仙”品牌米、面、油等农产品也小有名气,通过“电商直播+线下实体店”的经营模式,2023年销售额达100余万元。
射洪圣太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杨红
作为一名“新农人”,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等多方共同努力,我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我们“新农人”的队伍,为射洪的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杨红的故事是我市“新农人”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她的带领下,目前已建成以天仙镇飞跃村为核心,辐射圣学村、天福村的4000余亩稻鱼、粮油轮作基地,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投身到乡村产业发展中,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乡村产业在绿水青山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天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王翡翠
2024年以来,天仙镇共引育新农人59名,主要从事特色水产养殖和现代农业种植等,常年解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500余人。下一步,我镇将加大“新农人”引育力度,聚焦“水产养殖大户”培育行动,围绕“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这条主线,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我镇今年将开展水产养殖大户培育行动,实现新农人之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风险共担。
往期推荐
记 者:彭 可
编 辑:郑 蕾
责 编:黄 志 许竣钦
监 制:龚 弦
更快接收『微播射洪』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