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穿新衣,贴对联,家庭团聚齐欢笑!每逢新年到来,与之相关的传统民俗消费格外红火。乙巳蛇年的正月初二,东台西溪古街上人山人海。和往年的一样,身穿汉服的小姑娘们手提着新买的花灯或剪纸穿梭在人群中。男孩子们则撅着小嘴吵着闹着四处寻找鞭炮店。
然而,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小男孩子们晃悠了半天,也没买到鞭炮。整条街上的鞭炮店似乎都销声匿迹了,只有路北的一家经营烟花鞭炮十多年的“老店”,还在开门营业。小男孩们一窝蜂地往里钻,嘴里吵着“老板,我要两盒小金鱼”“我要一盒窜天猴”“我要两盒仙女棒”......年轻的老板刘星只是笑着摇摇头,指着门口堆放的一摞包装鲜艳的鞭炮告诉他们:“今年店里只有电子鞭炮啦!”得到答案,小男孩们一溜烟地跑了。
刘星介绍,由于鞭炮禁燃禁放,周边原先的“烟花爆竹专卖店”差不多都改行了,自家店也不再是传统的鞭炮店了,了解到环保绿色的电子鞭炮成为了年货市场的新宠,他敏锐地抓住了商机,引进了新产品。刘星拿起手边的一盒电子礼花介绍,这个与传统烟花相仿,色彩更加艳丽,价格从几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电子礼花的外包装根据不同的场景设置不同的系列,各式各样的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刘星介绍说,电子礼花是利用空气爆炸的原理,进而出现传统烟花爆竹燃放的效果,就连声音也是仿真的烟花爆竹燃放的声音,无论是生产、储存、运输,都比较安全。
街市上的鞭炮店都转型了,但大家都没闲着。距离刘星家店铺不远处的一家曾经的烟花爆竹专卖店,老板娘何大妈正在给一盆盆鲜花修剪枝叶。去年年底,她们把往年购买鞭炮的十几万本钱用于购买了大量的现切鲜花和盆栽,看着面前的鲜艳欲滴的花朵,何大妈的脸上洋溢着甜甜的微笑。正在此时,一对母女走进了花店,幼小的孩子牵住妈妈的手,嘴里念念有词:“不买花,不算过年。”妈妈宠溺地看着孩子,笑着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在何大妈的推荐下,年轻的妈妈给自己买了一束白色百合,孩子给自己选了一盆多肉。目送着顾客走远,何大妈说:“放鞭炮,买鲜花,都是传统年俗,即使鞭炮禁燃禁放,照样红红火火过大年!”
有着相同经营理念的还有一起转型的原鞭炮经销商刘明辉。走进刘明辉的店铺里,大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寓意吉祥的福字等挂满档位,浓郁而热烈的过年氛围扑面而来。“以前店里主业是鞭炮,副业是卖红货,现在调了个,我们主打红货生意。”刘明辉说,今年,他们特意准备了多种款式的对联,从传统的金字黑字到带有生肖的各种精致款式对联,都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尤其是寓意吉祥、表达新年愿望的对联,更是供不应求。
“除了传统的春联、福字,一些带着‘生肖蛇’元素的新年装饰也特别受欢迎。”忙着给顾客包装货品的刘明辉说,比如带着卡通蛇元素的红包袋、卡通蛇公仔风铃、蛇生肖玩偶、生肖蛇的年画、红包、日历等,已经出现了断货,而造型小巧别致的春联冰箱贴更是销售一空。提起如今的收益情况,刘明辉坦言:“‘禁放’事关城市环境,即使收入有所减少,我也坚决支持。毕竟传统民俗背后总是充满无限商机。”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