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对红河州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的王女士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平河边境派出所民警朱圆和周蓉帮助自己申请恢复的户口办好了,并成功办理了身份证。
今年以来,平河边境派出所以“发案少、治安好、群众满意”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践行“主防”理念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出“‘群防’解纷、助力、普法”工作模式,用实际行动守护辖区大平安。
“群防”解纷,当好辖区群众“贴心人”
平河镇,作为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南部的一个边境小镇,与越南莱州省孟蝶县独龙乡接壤,全镇国土面积460.31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123公里,有哈尼、瑶、彝、拉祜四种少数民族。
多年以来,平河边境派出所紧盯辖区矛盾纠纷隐患点,及时跟进分析化解矛盾纠纷的痛点和难点,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以“邻里党建+”为基础,政府驻村队员、驻村民辅警、村内德高望重的村民以及熟悉邻里情况的热心群众为主干,组建了11个“邻里解纷群防”,及时将很多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之中。
“真是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这么耐心地调解,我们的问题可能一直无法解决,两家的恩怨也会越发加深。”不久前,东斯村委会的两户人家因多年的土地边界纠纷得到了化解,双方拉着社区民警的手连声感谢。群众满意的笑容便是对派出所工作的最大肯定。
“大概是什么事儿?双方年纪都多大?”当天接到报警,电话里简单了解纠纷情况后,社区民警赵旭立马想到了村委会的李姐恰巧认识这两户人,对化解这起纠纷有优势,便赶忙叫上她一同前往化解。到达现场后,民警依法、用法、释法劝说双方,李姐凭借多年参与化解纠纷的经验和乡村邻里情进行劝说,多名邻里热心群众则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摆事实、讲道理,并提出合理建议。最后,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一致和解,并握手言和。
平河边境派出所紧盯化解纠纷的疑难点,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充分发挥“五老”、乡贤人熟地熟事熟优势,建立联动联调机制,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对疑难矛盾纠纷集中分析研判,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解纷群防”以其灵活多样的方式和耐心细致的工作,让群众之间的矛盾不再升级,让辖区充满了和谐与安宁。
“群防”助力,架起警民联系“暖心桥”
绿春边境平河小镇下辖11个村(社区)95个村寨,常住35027人,这些村寨分布广泛、交通不便,给户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平河边境派出所因地制宜打造“户籍群防”,让户籍服务更加贴心、高效,进一步拉近了警民关系。
多年漂泊,王女士离家十八载,未曾想户口竟被系统自动注销。今年八月,她回到了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怀揣着忐忑与希望走进了派出所户籍室。
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因时隔太久,原始材料早已无从寻觅,且王女士给出的自己的名字与系统中查询到的名字不一致,这无疑给恢复户口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户籍民辅警深知,这个户口对于王女士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更是她重新融入社会、开启新生活的重要凭证。于是,在时间跨度长、原始材料收集难、知情人员少的情况下,户籍民辅警联合社区民警用了4天,共9次深入村社,向老街坊、老邻居打听王女士的过往。终于,在不断地核实下,解决了名字不一致的问题。
同时,档案室里也是一片忙碌。民警仔细翻阅一页页泛黄的纸张,终于找到了与王女士有关的材料。最后,按照户籍补录政策,民警提交了相关资料并通过审核,为王女士成功补录了户口并办理了二代身份证。
在这个“群防”里,有熟悉户籍政策的民警,有乐于帮忙的政府工作人员,还有各村组干部。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户籍政策、办理流程。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老人行动不便、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等,“群防”成员主动上门服务,收集资料、办理手续,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户籍办理问题。
“群防”普法,织牢平安建设“安全网”
平河镇素有“平安和谐”的美誉,得益于当地群防群治力量的选优培植。长期以来,平河边境派出所积极发动群防群治力量融入派出所社会面主防大格局,打造“平”安“河”谐之路。
该所联袂辖区各村委会村干部、护边员、联防员,倾力打造反诈视听“小引擎”,挑选了一系列紧贴现实生活、富有教育意义的反诈短视频,充分利用乡村广播这一传统的传播渠道,将诈骗新动向、案例深度解析、防范策略等反诈信息,以亲切的乡音传播至每一片田野、每一条街巷,使其如同回响在边疆大地上的警钟,时刻唤醒乡亲们的防范意识。
通过“法治宣传群防”的不懈努力,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群众学会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
平河边境派出所依靠这一个个充满活力和爱心的“群防”,走出了一条守护边疆平安和谐的成功“路子”。未来,他们将紧盯辖区形势变化,继续培植、壮大这些“群防”,共同与辖区群众一起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让平安的种子在平河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