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创建活动”丨三务融合助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平安创建携手民族团结再上新台阶

民生   2024-11-11 17:28   云南  

平河镇坐落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西南边陲的重山之间,世居有哈尼族、拉祜族、瑶族等少数民族。






   

       近年来,平河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辅警聚焦边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的新问题,从“三务融合”入手,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着力解决边境地区突出治安问题,不断提升边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引领夯实精管善治“同心圆”

        基层治理事关民生福祉,更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平河边境派出所以“红色纽带”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工作为契机,选派12名党员民警兼任村委会副总支书记,联动辖区1100余名党员干部,共同探索开展“党务、村务、警务”三务一体边境辖区社会治理体系,在上巴东、梅尼新寨、丫口水塘等红色文化基地开展重温入党誓词、讲述红色故事等活动。与地方党委、检查站、解放军等驻地职能部门签订了党建联创联建协议、管边控边联勤联动协议,明确了“日巡逻、周小结、月汇报、季度联席”工作方式,党政军警民形成了“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实事联抓、困难联克、发展联促”的“五联动”工作机制。在机制的有效助推下,越来越多的群众理解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刻意义,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村村是堡垒的大团结大稳定格局进一步稳固。



整合资源点亮共治共享“满天星”

 

       平河辖区面积大、人口多、分布广,单靠“一村一警”难以实现有效精准管控服务。聚焦难点堵点,平河边境派出所紧紧围绕“主防”定位,持续强化群防群治队伍资源整合,推动资源信息、“五情”要素、职能工作融合促效,摸索出“合署办公、资源互换、职能前移”的党务村务警务“三务融合”全新路径。成立义警队伍时,群众朱某某第一个站了出来说“我这人没什么爱好,就喜欢到山上转悠,对情况也熟悉,让我加入义警去巡山巡边,我一定能干好”。越来越多人熟、地熟、语言熟的群众加入到信息收集、走访宣传、纠纷调处、隐患排查等基层治理全方面工作之中,有效解决了语言不通、民俗不清、警力不足问题,平河边境派出所依靠最广大的群防力量,做到了聚民力、访民意、解民忧



双语宣传树立思想转变“风向标”


       “吃个野味也要抓?”,面对警民联系群里以案释法的宣传链接,群众王某回复了这样一句话。早期,拉祜寨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作为直过民族,拉祜同胞不懂耕田种地、更不知法律法规,狩猎采果是他们的生存手段。

       直至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党委政府、村组干部、派出所民辅警进驻帮扶,从革陋习、戒毒瘾到强体魄、学技能,拉祜寨迎来了“一步跨千年”的巨大改变,但思想上的改变并非朝夕能成,平河边境派出所民辅警通过双语普法模式将法治种子撒在边境村寨,以入户走访、村民大会、移动影院普法等工作为抓手,持续而广泛的传递着党的声音,从方针政策到法律法规,从安全防范常识到举报奖励办法,一句一句说,逐人逐人讲,认真呵护法治之花在边疆沃土生根发芽,“吃个野味也要被抓”的疑惑反问变成了主动转发法治宣传链接的学法守法。“义警”“党员护村队”“国门护村队”“红袖标”,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治组织加入到基层共治共享大格局之中,梅尼新寨被誉为国门第一村,拉祜寨在2024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都是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最好体现。



靠前服务构筑便民利民“连心桥”


        “阿弟,我赶着出去打工,没记起来今天是节假日不开门,真是太麻烦你了!” “阿妹,我小孩是在外省生的,好多办落户的材料差点没带,还好社区民警提前和我说了,省的折腾!”  

        随叫随到、随时待命是对每一名民辅警的要求,看似能够准点上下班的户籍民警也是这样的。平河辖区面积约460.31平方公里,12个村委会错落分布在重山之间,相距远且交通状况较差,来回耗时长。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平河边境派出所通过在一站式服务中心粘贴民警联系方式、警民联系群宣传户籍业务办理须知、延时办证等多种便民举措避免群众多次跑。面对年龄大、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社区民警主动上门,梳头、整理、拍照、上传制证、送证到家,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在山路蜿蜒的边境地区切切实实打通了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




审核 | 杨金华
编辑 | 赵   叶
来源 | 平河边境派出所



绿春警方
绿春县公安局开展新闻宣传和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