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点击上方“ZOOMiN特写”关注本公众号↑
时逢十周年,我们希望通过一本全新的校友故事,记录下这十年以来的收获。
我们选择了12位在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校友做访谈,他们来自艺术、生化、商科、理工等领域。
这本故事手册由两位18岁的Zier:Michael和Annie历时两周,从0到1进行邀约、采访、撰写完成。在这个过程中,18岁的Michael和Annie对话不同阶段的Zier们,从18岁的大学新生,到24岁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再至进入社会多年的青壮年。
Michael和Annie在师哥师姐身上看到了人生不同的可能性,鲜活而动人,中间依旧会有困惑、不解、蜕变、奋起、丰收,这些都是人生组成的一部分。
我们希望这本手册,让读者感知到留学生生涯发展的多样性,能理解“长期主义”的价值,不需要总是为内卷而感到焦虑,为短期内成绩不够好,而感到焦虑,能理解人在发展中需要找到自己定位的价值。
我们希望读者能切实地感觉到,通过ZOOMiN,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这种机会并非偶然,是Zi教育理念的体现,是我们播下的种子,并注视它们在生根发芽。
访谈录效果图
特写君想说,吴诗阳的故事又是一个关于学生生涯发展的精彩范本,揭示了长期主义的力量和个体定位的重要性。
加州伯克利,在庞大的学生基数面前,校园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中,看似I人的师哥吴诗阳,选择主动出击,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他从最初的“怕”到主动争取机会,经历了与自我斗争的过程,他学会了如何应对变化,并逐步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吴诗阳的经历让人深刻体会到,兴趣和方向可以随着发展而变化,短期成绩的焦虑并不必然决定未来。他在探索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是盲目追求外界定义的成功,但在外部世界,他又同样拥有着优异的发展。
或许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中成长,要理解“自我变化”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定位。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Zi
”
名字:吴诗阳
录取年份:2019
就读学校和专业: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昆虫学 进化生态学
Zi校友说
与吴学长的对话是在微信语音上进行的。他的语速总是平和缓慢,一听上去就自带一种I人的独有氛围。但是联系到他所就读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个在刻板印象中需要极高社交能量的E人天堂,就会对于他的择校与大学生活产生强烈的好奇。
毕业于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的吴诗阳并不像许多申请成功案例一样,与自己的梦校有所谓特殊的情结。相反,他选择美本与加州伯克利的原因很直白实在:英本不可以换专业、加州伯克利的排名与实力在自己收获的offer中最为雄厚。
2023年4月的伯克利校园开放日
当I人进入美国最负盛名的公立牛校,在网上快速直接的“accept offer”开始转化为真真切切的学习与生活体验。加州伯克利显然没有辜负吴诗阳的信任,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探索机会成为了他本科四年中最鲜明的记忆——“只要是你愿意主动去寻求机会,你总归会找到你想要的。”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一个内向的灵魂在令人耸人听闻的超大课体会到了难得的安全感,在人来人往的校园中逐渐找到了自己舒适的一隅。
但建立起这些一切的前提,是一趟不断闯关打怪、与自我斗争、战胜自己的旅途。
从‘不敢’到‘敢’:伯克利资源争夺战的胜利秘诀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僧多粥少”的环境中争取资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年动辄录取一万多名学生,再充沛的资源,都会在庞大的学生基数面前,被消解的微不足道。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主动出击为自己赢得机会是必须要踏出的一步。刚刚进入大学的吴诗阳也经历从“不敢”到“敢”的过程。为了联系感兴趣的实验室,他会花很多很多时间写邮件,一遍又一遍地检查邮件是否写得恰当。但慢慢地写的多了,吴诗阳开始习惯这种青涩的紧张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身边同学朋友的帮助与鼓励,以及内核的逐渐强大(i.e. 自我洗脑“没关系,这是我一定要经历的事”或是减少自我纠结的时间)。
在交谈的过程中,“纯粹”与“平和”是两个不断浮现我脑海中的关键词。
2023年5月泰国沙墩,吴诗阳在野外考察时遇见两米多的黄环林蛇。
“纯粹”体现在对于自然、生物赤诚的热爱。在吴诗阳的朋友圈中,时常可以看到他在田间寻觅到的蛇。“找蛇”是他上大学后才发展起来的爱好。在此之前,他与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蛇是一种阴暗爬行的可怕生物。但开始真正去了解这个被长久以来误解的种群后,吴诗阳发现蛇和人们所接收到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人们对于它们的认识始终停留在非常浅薄片面的层面。因此,被强烈的好奇心所驱动,他亲自去野外寻找各种各样的蛇,并且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始思考很多有关于它们的问题,(比如,蛇会在什么样的栖息地里生活?)在历经波折的寻找过程中,吴诗阳所体验到的乐趣与成就感,还有与自然环境和其他多种生物之间所碰撞出的奇妙的相互作用,为他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快乐与满足。
而“平和”则是一种面对人生变化的坦然。
兴趣与现实的平衡:坦然接受变化的大学生活
许多大学生都有过理想幻灭的经历——少时所喜爱的事物如果变成了专业或职业,那份兴趣似乎总不能天长地久,最终都会因为这种或那种的原因,偏离了原本规划好的轨道。而吴诗阳像是一个例外,他自小就对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喜欢捉虫;在大学里也读了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专业;这份热爱在时光的冲刷中看似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但当我们问起他这个“保鲜”的过程时,吴诗阳却说:“我虽然在大方向上保持了自己的兴趣,但其实我的研究方向和各种爱好其实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一直热爱昆虫,但是我可以很明确地说,我从大一开始到现在,甚至从高中开始到现在,我所做的所有research projects,没有一个是关于昆虫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将爱好保持的始终如一,我们需要去接受“自己会变化”的事实,这是我才意识到的。随着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你所想要的、你所喜欢的会变化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2022年6月,美国蛛形纲学会会议在加州戴维斯召开,吴诗阳做了关于两种鞭蛛新物种的分享
“会有很多非常现实的因素会迫使你改变你所要做的事情、放弃将兴趣爱好作为自己的职业,比如说,可能几年后没有人可以给我,或是我自己也无法找到一个人给我研究所要的经费,但无论如何,我也需要去接受这样这样的变化。”
对于大学的意义,他说:“进入大学,你会发现你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会成为你的参考。有些人将自己的爱好当作职业,并且坚持了下来;有的人为了谋生,迫不得已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你会知道很多新的东西,不管是人也好,知识点本身也好,这些都会改变你的想法和思考方式,最终也会对’自己想要什么’这一问题的看法产生影响,慢慢指引你更加了解自己,向真实的自己不断靠近。”
2024年4月的圣路易斯。一天夜里捞鱼时遇见了一只成年的拟鳄龟。在人工环境下,这种龟两三年就能长到图中的大小,但在野外,要长到图中的大小需要很多年,历经千辛万苦。
相关阅读可点击:
更多留学相关及录取案例,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特写酱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