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tecdat.cn/?p=37621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医药行业作为关乎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之中。数智医疗服务的崛起,为医疗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转变,开启了医疗服务的新时代(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专题报告合集PDF版本)。
人工智能的潜能不断释放,为医药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有望重塑医药行业的发展格局。阅读原文,获取专题报告合集全文,解锁文末269份医药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同时,国家政策的导向对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产业园的建设也为医药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对医药研发趋势的年度回顾,则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为未来的创新之路指明方向。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深入分析与汇总,我们将全面洞察医药行业的现状与未来,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行业趋势与洞察
2024 数智医疗服务时代营销机遇洞察
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众多智能技术持续且深入地在医药产业中得到应用。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还有力地促进了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使市场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一系列政策与监管长效机制的出台,实现了对医药市场的常态化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促使医药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医药产业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也为医药数字化营销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来源和精准营销的绝佳切入点。
国药研发产业化加速,零售市场增长,医药营销获新机遇。研发、流通、营销相辅相成,政策变化带来新挑战与要求。
如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众多智能技术持续且深入地在医药产业中得到应用。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还有力地促进了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使市场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政府一系列政策与监管长效机制的出台,实现了对医药市场的常态化监管,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促使医药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医药产业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也为医药数字化营销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数据来源和精准营销的绝佳切入点。
国药研发产业化加速,零售市场增长,医药营销获新机遇。研发、流通、营销相辅相成,政策变化带来新挑战与要求。
在医药产业中,研发、流通与营销三者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研发奠定产品的核心价值,流通保证产品顺利抵达市场,而营销肩负着传递价值、塑造品牌以及推动销售的重任,三者合力推动医药产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并实现长远发展。
从研发端考量,随着政策环境的变迁以及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国产创新药及进口替代产品的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加速推进,引发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促使相关医药企业和品牌必须采用更能凸显自身产品价值与优势的数字化营销手段,以抢占新兴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从流通端观察,随着医保支付、商业保险理赔等支付方式的不断完善,患者获取医药服务更加便捷,有力地促进了医药零售市场的持续增长,为医药营销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医药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洞察力、策略灵活性以及营销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医药新零售的探索
传统药企都在谈营销转型,纷纷布局新零售版块。医药新零售做得好的企业,本质上是更加高效地触达了 C 端消费者,掌握了营销消费者的工具和方法。新,意味着更多的消费有了新途径、新获客方式、新营销方式。所以,做新零售一定要先清晰新零售的本质。
在多维度的政策环境下,数字营销的“刚需”地位日益凸显
随着药品售价的“腰斩”,药物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回顾我国医疗行业自1990年起的发展历程,我们经历了医药企业的扶持发展期、医疗行业的规范引导期,现正处于以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为重点的新阶段,这一过程中,系列相关政策也相继颁布。
2012年,一致性评价开始试行,经过几年的推进,2016年3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这标志着一致性评价正式开始。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每种药物品种完成一致性评价的费用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依此评估单个药物完成一致性评价的平均费用约为500万元左右。
三年后,药品集中采购拉开帷幕,进一步削弱了仿制药的利润。截至2023年4月,国家已开展8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33种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超过50%。据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再加上3批4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叠加地方联盟集采,已累计降低药耗费用超过4000亿元。巨大的医保费用节约也对应着企业被大幅度压缩的利润空间。
2024 医药研发趋势年度回顾白皮书
在开始编纂2024年的药物研发合集之前,我们先概览当前研发管线中的药物总数,以确立后续分析所依托的框架。鉴于本报告合集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些药物展开,对“研发管线”的明确定义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我们界定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制药公司正在研发的所有药物,这包括处于临床前阶段、临床试验阶段、监管审批阶段以及已上市的药物。若已上市药物仍在进行其他适应症或市场的拓展开发,亦将纳入统计。然而,已完成研发或已终止开发的药物则不在此次统计范围内。
2024年药物管线进展显著,各阶段增长有差异,临床前及I期增长尤为明显。
图展示了2024年管线药物目前的总体状态分解情况。总体状态反映了每款药物在任何国家/地区、针对任何疾病、由任何公司开发的最新开发阶段,因此每款药物在此仅统计一次。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临床前阶段的管线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共计新增了650款药物。然而,从百分比的角度来看,这一增长仅为5.5%,低于整个管线的整体增长率,但相较于2023年的4.3%有所上升。
在增长百分比方面,I期药物的数量增长最为显著,增幅高达13.5%,较去年报告的10.7%有所加快。同样,II期药物的增长也呈现出积极的趋势,数量增长了7.8%,而去年的增长率为7.2%。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最初I期药物的数量可能高于II期药物数量,这在表面上看似不合常理,但这些数据仅代表某个特定时间点的状态。即使II期药物数量与I期药物数量大致相同,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药物都能顺利地从I期过渡到II期。这两个开发阶段之间的流失率是相当高的。由于II期开发通常耗时较长,可能导致药物在II期阶段“堆积”。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点,I期药物的数量都会高于II期。
2024 医疗人才健康行业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业界预测,2022年我国医药工业市场规模已攀升至约2.9万亿元,并预计至2030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的收入将突破4.8万亿元,实现年复合增长率约6.5%的稳健增长。过去三年,新冠疫情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疫苗研发、中药、创新药、生物技术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均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这要求医疗健康企业在研发上加大资金与人员投入,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随着集采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品类增加,产品价值逐渐回归合理状态,这也促使企业需要在高效的组织运转和敏捷的市场布局上投入更多人才资源。展望未来,医药与生物技术领域将呈现技术平台多样化、组合创新成为主流创新模式的趋势。同时,管线进度的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资本市场对商业化现状和预期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大额license out交易的频繁出现也标志着中国本土药企正加速国际化进程,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在医疗技术与器械领域,企业积极拥抱集采,持续投入底层技术和原创技术的研发。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实现自我革新。数字技术全面赋能产业发展,全球化布局成为新阶段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也催生了对跨行业复合人才和跨地域全球人才的强烈需求。
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医疗健康领域近三年的发展变化在人才市场亦得到了体现。本简报将从活跃人才、企业需求和供需流动三个维度,对2020-2022年医疗健康行业人才市场进行深入对比分析,以期为医疗健康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趋势观察和参考。
医药代表人才在业内极为活跃,市场需求巨大。随着生物制药等专业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在当前的医药行业中,人才分布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其中,医药代表人才占据了显著的多数,他们作为医药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重要桥梁,承担着推广产品、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重任。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代表人才的存量占比持续保持高位,这反映出他们在行业中的核心地位与不可或缺性。
与此同时,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制药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步上升。这一变化在人才结构上体现为生物制药人才的占比逐渐增加,他们凭借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为药物的研发、生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生物制药、研发、技术、分析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存量也因此在人才市场上排名靠前,成为行业内的热门人才。
作为一线业务人员,医药代表人才的活跃性和存量都相对较大。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药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些能力使得他们在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竞争力,也让他们在23年主动找工作的人群中占比排名第一。这一趋势进一步证明了医药代表人才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以及行业对他们的需求。
总的来说,医药代表人才和生物制药人才是当前医药行业的两大核心人才群体。他们的存在不仅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为行业的未来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这两个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二、政策与产业
2024 中国生命科学政策导向及产业园研究
中国生命科学行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黄金期,政策利好、人口老龄化趋势、消费能力提升以及科研创新等多重因素共同助力该行业迈向前所未有的增长轨道。报告合集深刻剖析了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医疗政策倾斜,到人口结构变迁,再到科研投资增长的全面推动力量,这些均为中国生命科学行业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国已展现出与国际成熟市场比肩的实力,据预测,到2027年全国卫生总费用有望达到1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5%。然而,行业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仍是摆在面前的挑战。
展望未来,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深化国际合作以及提升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能力,将是中国生命科学行业能否在全球舞台上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中国经济增长和老龄化驱动医疗支出增加,生命科学企业受益,2022年医疗支出占GDP比重达7.05%,人均卫生费用达6,010元,显示公民在生命科学领域消费能力增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公民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这为中国的生命科学领域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利益。自2010年以来,医疗支出占中国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至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已经提升至7.05%。
与此同时,中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提升。随着收入的增长,公民个人对于健康投入的意愿也在不断加强,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自己及家人的健康保障上。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2022年人均卫生总费用已达到6,010元(如图所示),这进一步体现了公民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苏州:生命科学行业的区域发展展望
北京:为满足未来生命健康和医疗需求,北京在海淀、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平谷、密云、经开区等多个区域,集中力量发展基因技术、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细分产业,旨在打造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产业高地。
上海:上海正积极融合医学创新研发、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医疗、数字医疗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致力于在未来几年内成为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中心市场。其丰富的研发资源和创新能力,将推动上海在全球生命科学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
深圳:深圳通过打造专业型产业园,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集基础研发、成果转化、临床应用、高端制造于一体的现代国际化产业空间。这不仅增强了深圳在生物医药各专业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提升了其在全球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力。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州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正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到2025年,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目标将实现2,100亿元,其产业规模和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苏州:苏州凭借其成熟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将继续吸引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企业。未来,苏州将在生命科学领域持续深化发展,为全球生命科学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三、创新与回报
2024 释放人工智能 AI 潜能报告 — 衡量医药创新回报
本报告合集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探讨,聚焦于生物制药行业的表现以及该行业从研发管线创新产品投资中获取回报的能力。当前,生物制药研发运营模式可谓是面临着多项极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持续的监管变革犹如汹涌波涛,不断冲击着行业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前所未有的大量高价值资产丧失专利独占权,这无疑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科技的快速进步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让行业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之中。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恰似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提高研发生产力提供了崭新的机遇。这些进步不仅为创新新纪元铺平了道路,让行业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而且还大大加快了患者获得新疗法的速度,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报告合集细致地探讨了生物制药行业的表现、企业临床晚期阶段投资组合的变化特征,以及生物制药企业提高资本回报的机会。企业若能巧妙借助人工智能(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进步,便有望揭开复杂疾病生物学的神秘面纱,加快药物发现的进程,缩短漫长的研发时间,提升临床试验的体验感,并显著提高监管批准的成功率。
归根结底,释放人工智能的巨大潜能,极有可能是改善整个生物制药研发行业长期存在的内外部生产力挑战的关键所在,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过去十年,生物制药企业靠外部创新扩管线。2020 年起外部资产占比 60%,专利悬崖下并购活动关键,22 -23 年交易价值翻倍。
在过去的十年间,生物制药企业一直依靠外部创新来拓展研发管线。从数量层面来看,自 2020 年起,通过并购、收购、组建合资企业或者许可授权等形式获取的外部资产,在报告所分析的企业临床晚期管线中占据了大约 60% 的比例。面临专利悬崖的挑战,企业或许会加大对外部采购的关注度,以此来填补投资组合的空缺,弥补商业资金流入的损失。
由于外部资产在被收购时可能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所以企业需要组建内部团队或者寻觅适宜的合作伙伴,从而推动此类资产的商业化进程。受访者还提醒道,过度依赖收购晚期去风险化资产,可能会因为收购成本急剧增加而致使投资回报率降低。能否在确保高成功率与高收购价格之间寻得平衡,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决策的专家团队。
并购活动在生物制药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即将来临的专利悬崖依旧是对行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关键要素。随着生物制药企业谋求建立在治疗领域更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对于那些有着坚实数据支撑的高价值资产的收购竞争将会越发激烈。实际上,我们对 2022 年至 2023 年期间制药企业完成的并购交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如图所示,从 2022 年到 2023 年,20 大生物制药企业完成的交易价值实现了翻番。2023 年,这些企业将更高比例的资金投入到临床晚期研发资产的收购当中,尤其是处于临床二期和三期的资产,这类交易的价值占比从 2022 年的 17% 增长至 2023 年的 45%。
为了达成长期的成功,生物制药企业在制定管线战略时,需要采用一种既能够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又能够动态平衡内部和外部资源的策略,并且建立和维护战略关注领域的疗法知识库以及专业知识储备。建立这一知识库依赖于吸引并留住拥有多年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才,以指导诸如在估值飙升之前收购资产等关键决策。多数受访者表示,鉴于当今的职业模式常常涉及在多家公司工作的经历,并且角色的多样化程度大大提高,他们所在的企业正在努力应对这一挑战。传统上,科学家会在同一家企业服务 30 至 40 年,并且深入钻研单一疗法领域的特定机制,但如今这种模式已不再常见。
本专题内的参考报告(PDF)目录
报告获取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医药报告”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免费获取专题所有报告PDF版本。
加入会员群获取更多优质的服务,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加群!
点击标题查阅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