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引领能源新时代:毕马威重磅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

企业   2024-08-27 17:28   北京  


2023年,全球能源版图再度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复苏,化石燃料消费量与能源相关碳排放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地缘政治波诡云谲,持续扰动能源市场,能源问题愈发棘手复杂;但与此同时,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依靠技术创新与成本下降,实现了发电量的显著增长,彰显了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无限潜力。

作为能源研究院的合作伙伴,毕马威今年继续参与编纂了第73版《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并编译了中文版,旨在为政府、企业界及社会各界提供权威、独立、全面的数据与分析,助力各方共同应对时代赋予的能源挑战。本报告通过丰富的可视化数据,直观展现了不同地区间的显著差异:在发达经济体中,化石燃料需求初现疲态,或已触及峰值;而在“全球南方”经济体中,经济发展与民众生活仍依赖于化石燃料的持续供应,需求增长势头不减。这些对比鲜明的景象共同绘制了一幅复杂而充满变数的全球能源转型画卷。



2023年概览


2023年,全球能源供应链困境得到改善,众多市场在能源领域迎来了双重复苏——生产与消费并驾齐驱,不仅恢复了2019年之前长期保持的稳健增长态势,更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这一年,天然气需求维持稳定态势,而原油消费则跨越了前所未有的门槛,日消费量历史性突破1亿桶大关;同时,煤炭需求也展现出积极增长,超越了前一年的水平。尤为瞩目的是,可再生能源消费展现惊人活力,其增速之迅猛,竟达到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的六倍,彰显出绿色转型的强劲势头。此外,电力需求的增速更是远远超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25%,反映了全球经济活动对电力的持续依赖。



图: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年度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



毕马威视角

2023年,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版图中的主导地位依旧稳固,占比居高不下,同时碳排放也攀升新高峰,此现状提醒各界加大减碳力度,加速迈向净零排放的征程。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增强对“全球南方”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与技术援助,赋能这些地区建设更为坚实的低碳能源基础设施。这既可满足这些地区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也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共同为地球家园的可持续未来保驾护航。



一次能源消费量分析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较前一年增长2%,高出十年平均水平,甚至超越2019年之前水平。虽然化石燃料占比微降,但石油和煤炭作为碳含量较高的两种化石燃料,其使用量持续上涨。



图:一次能源消费量2023年占比


图: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率对比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



毕马威视角

2023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较2022年增长2%,较十年平均水平高出0.6%,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高出5%以上。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连续第二年创下新纪录,非经合组织国家在份额和年增长率两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化石燃料继续支撑能源发展,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81.5%。

全球各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2014年,“全球南方”的一次能源消费量首次超过“全球北方”。2023年,“全球南方”占总能源消费量的56%,增长率是全球平均水平2%的两倍。其中,亚太地区占“全球南方”需求的85%(占全球需求的47%),亚太地区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占主导地位。虽然中南美洲和亚太地区的增长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2023年非洲的总需求下降了0.4%,电力消耗保持平稳。北美洲和欧洲的电力需求分别下跌-1%和-2%。这些地区的电力需求尤其受到能效法规、节能照明和不断转变的消费习惯影响。


化石能源仍占据绝对主导

2023年,全球石油产量创下新高。美国继续稳坐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其产量占比超过8%;亚太地区,中国石油产量增长2%,占区内石油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全球煤炭产量继续打破记录,创下历史新高179艾焦。全球煤炭消费量同样跨越式突破,首次超越164艾焦,较前一年增长1.6%,高出十年平均增长率七倍。



图:一次能源变化趋势(按燃料划分)


图:近15年全球消费量变化趋势(按燃料划分)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



毕马威视角

一次能源消费中,化石燃料消费量(按绝对值计算)创下了新纪录。该比率从2022年的接近81.9%降至2023年的81.5%。由于天然气(一种碳含量相对较低的化石燃料)需求保持平稳,碳含量更高的石油和煤炭的使用增加,意味着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创下历史新高,并首次超过40吉吨二氧化碳当量。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迄今为止能源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来源,约占总排放量的87%。消费量占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下降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形成。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


全球发电量创下新纪录——29,925太瓦时,同比增长2.5%,高出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25%。亚太区和中东地区电力需求上涨约5%,而欧洲和北美双双出现下滑,分别为2.4%和1%。化石燃料占总发电量高达6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包含水电)占比微升至16%,其中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以72%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领先全球。核能发电占比稳定在9%左右。



图:2016年-2023年各燃料发电量占全球发电总量的占比


图:2023年各区域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占全球的比例

备注:可再生能源不包含水电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



毕马威视角

发达经济体和新型经济体发电量的增长关键支撑能源不同,与经济体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禀赋,电力市场化程度有较大关系。可再生能源(含水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从29%上升至30%。在地区层面上,南美和中美地区可再生能源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2%。巴西占地区电力需求的40%以上,其风能和太阳能分别增长了17%和71%。



矿产在能源转型中重要性凸显

在过去十年间,铜产量的平均增长率略低于2%,甚至在2023年更是遭遇1.6%下滑,尽管如此,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年增长率保持在4%左右。就锂电池制造业而言,关键金属与材料的供应版图落于亚太地区,其中,中国锂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20%,中国石墨产量更是高达74%。葡萄牙锂储量在欧洲地区位居榜首,至少超过60,000公吨。



图:2023年各区域主要矿产资源情况


图:2023年钴产量及储量占比情况


图:2023年锂产量及储量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4》



毕马威视角

中国在精炼钴产业中占据首要地位,不仅产量领先全球,消费量也名列前茅,凸显了中国在该领域的资源影响力。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钴资源储备,还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钴的精炼能力和产品质量,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高质量钴产品的需求。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储能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钴消费量的增长,巩固了中国在全球钴市场中的领先地位。葡萄牙在锂资源方面拥有巨大潜力,近年来更是计划进军锂市场,预示未来该领域可能出现新竞争格局。尽管金属与矿产价格已从2022年高位回落,但碳酸锂和铜的价格较2019年之前仍有所增长,反映了全球对新能源材料需求的持续旺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毕马威中国于近期发起了“Leaders 2050”青年领导力计划,旨在建立一个活跃、开放的全球网络,致力于培育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的未来领导者。

毕马威期待与更多的能源领域伙伴合作,共同加速向清洁能源与安全能源体系的转型步伐。在这一转型的关键时期,毕马威致力于成为能源企业及社会各界值得信赖的伙伴,凭借过硬的行业专业知识以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本地化协助的能力,通过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与创新策略,助力能源企业有效达成净零排放目标,推动运营活动的深度脱碳,共同迈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更多内容与数据,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获取毕马威最新发布的73版《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往期回顾: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蔡忠铨

毕马威中国董事

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主管合伙人

邮箱:alex.choi@kpmg.com


沈莹

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

能源及天然资源行业咨询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邮箱:daisy.shen@kpmg.com


周雪梅

交易战略与并购融资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邮箱:may.zhou@kpmg.com




行业洞察系列

Insights

及时追踪市场变动,解读社会热点背后的行业脉络,毕马威全新推出“行业洞察系列”,汇聚各领域专家,旨在以多种形式呈现毕马威独家洞察,为市场各方参与、理解、改变、引领行业打开新视野。

洞察可以为每个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当行动为洞察所驱动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成果。


点击进入毕马威行业智汇

获取更多资讯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4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毕马威KPMG
欢迎关注毕马威中国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