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
秉承“自由、开放、严谨、和谐”的核心价值观,践行“正心诚意,勤学躬行”的校训,计算机学院致力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专业,精心培养能积极投入地区、国家乃至国际活动的,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公民;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IT企业需要的能力和素养合格的初、中级IT工程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7年成为四川省“省级第一批应用示范性专业”,在2020年又成为四川省一流专业。
2.核心课程
核心基础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电路、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
专业特色课程:web前端开发、web框架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Linux系统及编程、web应用开发、移动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产品开发等。
3.专业优势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办学强大办学实力,引进国内一流工科教育资源和理念;
本专业曾获四川应用示范型专业、四川省一流专业等称号,是学院极具特色的信创方向专业;
建有强大的校企合作平台,确保学生接触最新技术动态和实战项目;
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全程,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及科研项目;
专业融合,携手天府学院合作办学创建智能金融专业;同时与多媒体专业融合孕育游戏开发课程,培养适应金融IT、游戏行业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具备广阔的就业前景和升学、考公选择,助力学生在职场与学术上成功进阶。
4.师资力量
目前共用专职教师一共26名,副高及以上职称超半数,2名博士,2名海外经历教师,6位具有华为、摩托罗拉等五百强企业履历的“双师型”教师,是具有国际视野、较高学术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5.教学特色
专业教学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能力为目标,平台产品为载体,项目化教学为模式,按角色、分层次培养具有行业领先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优培路线设计:
系内选拔30名大二优秀学子组建互联网+特色班,以竞赛、项目开发、科研方向为主导,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互联网+方向精英人才。互联网+特色班为每5位特色班学生安排一位活跃在竞赛、项目开发、科研一线的导师,采用小班教学,实施专业导师制和班主任制。集中优质教学资源、教学配比,有利于产出,以下是2017级-2020级互联网+特色班获奖汇总表。
姓名 | 比赛名称 | 比赛奖项 | 奖项级别 | 年级 |
李思杰 |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 优胜奖 | 国家 | 2020级 |
李思杰 | 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三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陈欣 | 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大赛 | 三等奖 | 国家 | 2020级 |
陈欣 | 第八届建行杯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铜奖 | 省级 | 2020级 |
陈欣 | 第十二届电子商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 | 三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陈欣 | 第十九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 | 一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陈欣 |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 | 三等奖 | 院级 | 2020级 |
陈欣 | 第八届建行杯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银奖 | 院级 | 2020级 |
陈欣 | 第十二届电子商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 | 二等奖 | 院级 | 2020级 |
吴嘉玲 | 第八届建行杯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铜奖 | 省级 | 2020级 |
吴嘉玲 | 第十二届电子商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 | 三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吴嘉玲 | 第十九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 | 一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吴嘉玲 |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 | 三等奖 | 院级 | 2020级 |
吴嘉玲 | 第八届建行杯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银奖 | 院级 | 2020级 |
吴嘉玲 | 第十二届电子商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 | 二等奖 | 院级 | 2020级 |
李福冉 | 第十九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 | 一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赵晓庆 |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 | 一等奖 | 院级 | 2020级 |
金宗文 | 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大赛 | 三等奖 | 国家 | 2020级 |
熊川东 | 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三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熊川东 | 第八届建行杯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铜奖 | 省级 | 2020级 |
熊川东 | 第八届建行杯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 银奖 | 院级 | 2020级 |
任驰 | 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技术素养大赛 | 三等奖 | 国家 | 2020级 |
李佳鋆 | 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三等奖 | 省级 | 2020级 |
姓名 | 比赛名称 | 比赛奖项 | 奖项级别 | 年级 |
武鑫林 | 龙燕参加2020年四川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华迪杯省赛 | 二等奖 | 省级 | 2017级 |
武鑫林 | 龙燕参加2020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暨华迪杯国赛 | 三等奖 | 国家 | 2017级 |
高光耀 | 全国英语阅读大赛,二等奖 | 国家 | 2017级 | |
柳鸿 | 第九届蓝桥杯四川赛区C/C++程序设计 | 三等奖 | 省级 | 2017级 |
王庆山 |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本科组 | 三等奖 | 国家 | 2017级 |
马步云 | 第二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 二等 | 省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 三等 | 国家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二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 | 二等 | 省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一届旋风杯机器人大赛 | 一等 | 校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第四届成长报告会 | 第二名 | 校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第一届班级辩论赛 | 冠军 | 校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十二届DI创新思维中国赛区总决赛 | 三等 | 国家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三十四届北京学生科技节工程挑战赛 | 二等 | 市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三十四届北京学生科技节月球车制作项目 | 一等 | 市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三十五届北京学生科技节DI创新思维竞赛 | 一等 | 市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延庆一中第十八届科技节 | 科技之星 | 校级 | 2019级 |
马步云 | 第三十五届延庆学生科技节 | 科技达人 | 县级 | 2019级 |
李跃 | 中国软件杯 | 三等 | 国家 | 2019级 |
刘旭桂 | 第十三届蓝桥杯本科组JavaB组 | 一等奖 | 省级 | 2019级 |
严浩 | 第十三届蓝桥杯本科组JavaB组 | 三等奖 | 省级 | 2019级 |
专业融合优势:
近年来,本专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专业融合,于2022年9月获批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合作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开办智能金融专业,成为省内跨校合作进行专业融合的典范,旨在重点培养具有信创应用设计及开发的多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广受家长与考生们的关注,反响热烈。
6.就业前景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致力为计算机工程领域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知识结构合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主要研究信创领域及系统开发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具有胜任所选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人工智能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和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夯实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应用工程与技术为核心,以人工智能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及人工智能多行业应用为拓展,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见识协调发展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产业视角,能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及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处理等领域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人工智能软件开发与科研、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教学、算法分析与设计、人工智能项目管理与咨询与运维的应用型人才。
2.核心课程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CV)、知识工程与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NLP)。
3.专业优势
2020年,我校作为第二批,获批建立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专业开始招生。至今为止已有2020级、2021级、2022级、2023四届学生,每个年级的招生规模稳定在100余人左右。主要研究应用计算机科学基础领域技术复合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计算机视觉四个方面的基础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安防、金融、医疗、教育、零售、机器人以及智能驾驶等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并完成人工智能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重点培养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知识以及工程实践知识,联合解决复杂应用场景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校人工智能专业有一定的省内社会声誉,在2020年,我校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单位。田军老师受聘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2021年,人工智能专业“人工智能实验中心”申报并获四川省教育厅立项四川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实验班,目前有2020、2021、2022三年三个人工智能实验班,基本采用30余人左右的小班教学。
作为科研属性较强的专业,该专业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科研,从大二开始,讲论文阅读、写作、并介绍前沿工作。
4.师资力量
目前共用专职教师一共7名,4位副高以上职称超半数,2名博士,2名海外经历教师,是具有国际视野、较高学术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5.特色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实验班由计算机学院首席教授、计算机应用系主任田军教授牵头建立并于2021年开展首届招生,旨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強实践”与“科研、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社会责任感强、创新实践能力强的人工智能精英人才,实验班以“知原理、能应用、会创新”为班训,实行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培养与“项目制+导师制+学分制”的管理双模式驱动。此外,实验班拥有强大师资力量,教师团队新老融合,既有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几十年的资深专家,也有青年才俊、海归人才。其中,聘请来自校外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作为专业导师,同时与华为、科大讯飞、BAT等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密切合作,为实验班参观见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校企合作,多学科交叉融合,老师多态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人工智能专业近几年,涌现出了很多赛事成绩,如:
2023年,Junction China 2023国际极客马拉松圆满闭幕,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由陈东祥老师带领的人工智能实验班的两个队伍分别获得数字孪生赛道的亚军和人工智能赛道的季军。
2023华为开发者大赛全球总决赛上,我校学子凭借AI 眼部医疗辅助诊断系统获得了中国赛区学生赛道全国一等奖年度铜奖。团队由计算机学院21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孙洋、何阳、李雨佳,2020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余柯欣、王张怡等优秀学生组成,指导老师是计算机学院专职教师、(兼)科技处副处长黄海涛老师和计算机学院实验实践中心教师陈东祥老师。
6.就业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专业目前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虽然学习要求较高,入职有一定门槛,但人才需求量大,相比于其他技术岗位,薪资相对较高。随着时代发展,就业岗位将不断扩充,就业前景广泛,人工智能的就业方向包括: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智慧医疗。 同时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制造、自动驾驶、网络AI教学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前景。其主要就业岗位有: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应用型)、智能系统开发工程师、图像识别工程师、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等。
计算机应用专业简介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TO)是以“互联网+”战略为指引,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能积极投入地区、国家乃至国际活动的、素质合格的公民,以及能成为企业需要的、能力素养合格的应用软件设计、编码和技术服务人才。
2.核心课程
python语言程序设计、HTML 5和CSS 3基础、JavaScript程序设计、Web前端框架技术、UI前端设计工具、交互动效设计、用户体验设计、PBL项目实践。
3.专业优势
掌握基础的数学、应用软件开发等知识。熟悉网站应用软件的开发流程。掌握网站前端开发、UI设计岗位要求的专项知识、技术和技能。积极参与实际的应用开发实践,并能用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应用软件(或其部件)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营销、推广等活动。
4.师资力量
潘虹: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 计算机机应用技术专业负责人,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近15年,历任省级图形艺术实验示范中心副主任,曾主持参与四川省实验示范教学中心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研项目多项、校与校之间联合办学项目、院级项目等,积累了丰富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及数字媒体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授课中培养学生专业认知和实操能力,让学生就业具有匹配岗位技能的能力。
王晓玲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 高级项目经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大数据、图像处理、无人机。双师型教师,具有十多年的大型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曾参与多行发明专利的申请,以及C#和Android方面教材的编写。在教学上倡导将学生的思维、工程师的实用、教授的严谨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
朱镕申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计算机系统与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有多年一线算法课程教学经验,学院ACM竞赛负责人,致力于发掘培养以赛促学的高素质人才。
梅文凤 硕士研究生,计算机学院专职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学院应用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UI设计、动态图形设计。曾从事广汇美术馆教育推广工作。参与完成澳门基金1项、并发表学术文章2篇,其中获得米兰设计周大赛论文专业奖。
王星雯 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学院专职教师。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硕士以二等荣誉硕士学位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主要从事计算机学院应用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JAVA后端开发、Web应用开发以及基于主观逻辑的后端框架开发。曾参与四川九通智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后端开发、学院育才工程开发以及目前负责学校官网建设。
万英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计算机学院专职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优秀课程思政教师、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担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程序设计基础示范课程建设》、省教师基金课题《算法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及实施方案的探索与研究》负责人,参与多项省级、校级课题;发表论文多篇;参编教材3部;获得软件著作权三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5.特色培养模式
教学体系源自OBE和PBL教育模式,强调培养效果,措施有效,自评和社会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专业课程体系依据IT产业发展趋势构建,教学体系引入行业和企业标准,倾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工业界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6.就业前景广阔
专业课程体系依据IT产业发展趋势构建,教学体系引入行业和企业标准,倾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为工业界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包括网站前端开发工程师、UI设计师、网站测试工程师、网站运维工程师和其他技术/市场服务工程师等,就业前景广阔。
学院办公室:028-87838114
学院学生科:028-87829738
排版:余彦庆
审核: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