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小咕就会重温一部华语片。
它上映于2005年的冬天,
故事情节也发生在冬天。
这部影片从形式到内核,都非常讲究。
在华语影坛甚少触碰歌舞题材的年代,
它拍出了红遍整个亚洲的华语歌舞片。
影片上映后,更是让周迅拿奖拿到手软。
看过的人,都被它打动、流泪。
进而思考,什么才是爱情?
今天就来说说这部经典——
《如果·爱》
这部影片有太多值得聊的内容。
从大背景来说,
它诞生于香港导演迁徙试水的年代。
18年前,陈可辛迈出了北上的步伐。
拍了这部歌舞片。
当时,歌舞片这个类型,
在华语电影圈里,少之又少。
听说陈可辛要拍歌舞片,
没几个人看好。
没想到,陈可辛顶着压力,
拍出了这个领域的巅峰之作。
影片接连贡献了《十字街头》
《忘了我是谁》等惊艳的视听桥段。
一举拿下香港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原创电影音乐等大奖。
被媒体称赞是华语版《红磨坊》。
直到现在,影片里的歌舞场面,
依然被各路网红明星们模仿表演。
一部成功的歌舞片,
不仅要有精彩的歌舞场面,
还要把故事内核讲好。
从剧情层面来说,
《如果·爱》依然带来了惊喜。
剧情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赏析角度。
第一个角度:女演员上位史。
谁也没想到,
陈可辛能把一个女演员北漂的故事,
拍得如此本土化且充满戏剧性。
女主角是如何一步步借人上位,
从小透明变成今天的大明星,
影片交代的非常透彻。
尤其把演员被虚荣心支配的状态,
事无巨细的呈现出来,看起来真实可信。
第二个角度:爱情故事。
影片不仅是部歌舞电影,
还是陈可辛最后一部爱情影片。
在小咕看来,这是他继《甜蜜蜜》后,
另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爱情片。
他提炼出困扰无数男女的感情谜题——
到底落魄时期的相濡以沫是爱情?
还是功成名就后的相互帮衬为爱情?
爱情要跟着感觉走?还是权衡利弊?
陈可辛给出的答案,并没有落俗。
他把爱情谜题,放到人性的范围里去审视。
给出了看似残酷,却又真实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爱》引爆的名利效应,
成就了周迅演艺生涯难以逾越的高峰。
那年,几乎所有华语电影颁奖礼的——
最佳女主角奖都被她锁定。
无论观众呼声还是评审票数,
周迅都以压倒性优势,毫无悬念的胜出。
伯乐与千里马相会,碰撞出一部影坛传奇。
填补了华语歌舞片的类型空白,
展现了周迅浑然天成的表演魅力。
影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漂女孩孙纳(周迅饰),
梦想做大明星,出人头地。
香港小伙林见东(金城武饰),
来北京学导演专业,
因为没有天分,打算退学。
二人在最艰难的阶段相遇。
相似的落魄状态,
让俩人迅速拉近距离,互相取暖。
也是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
滋生出了暧昧和好感。
二人最大的不同是,
孙纳目标清晰,林见东情感先行。
当不同的成名机会来临时,
孙纳都会果断抛弃林见东,
做出对自己星途最有利的选择。
几次分分合合后,
孙纳在一个清晨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分开的十年内,
孙纳借助各大贵人上位,
成为了当红女明星。
林见东回到香港,兜兜转转做了演员。
二人受导演聂文(张学友饰)邀请,
出演爱情片的男女主角。
而聂文正是孙纳的现男友。
于是,
一出反复拉扯的三角恋,
和一段不光彩的陈年往事,
就此浮出水面。
按照以往爱情片的拍法,
女主角往往会痛彻心扉,
最终与男主重修于好,
完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闭环叙事。
但《如果·爱》没有这样,
陈可辛用戏中戏的方式,
拍出了感情世界里,
最残酷不堪,也是最现实的一面。
在这部影片里,
爱情绝非美好甜蜜的象征。
它想说的是,
当爱情赤裸裸站在利益和欲望面前,
它的脆弱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起码对孙纳这样的人来说,
爱情,经不起考验。
爱情,也不一定是刚需。
而林见东之所以心里还有孙纳,
更多是出于不甘心。
因为情感陪伴,对他来说很重要。
分手对他来说,沉没成本太高了。
影片结尾,他选择告别孙纳。
道出了爱情世界里的一个真相,
反复拉扯的关系,只会自我消耗。
唯有忘记过去,
才能彻底放下错误的爱情。
这也是陈可辛想跟所有恋爱脑说的话。
《如果·爱》的英文名叫perhaps love,
直译为——或许是爱,可能是爱。
对照人物关系来说,
孙纳与两位男性的缘分是真的,
但不一定是爱情。
健康良性的亲密关系,
不会像林见东一样,
陷入自我怀疑消耗的道德困境。
那些一看到利益就丢弃你的“情人”,
更不值得珍惜和等待。
进一步来说,
那些拿不起又放不下的情感关系,
并不是为了教我们如何谈恋爱的。
而是为了让我们锻炼出,
稳定又强大的精神内核。
这样才能在下一次爱情到来的时候,
擦亮双眼,选择对的人。
编辑:赛门
校审:编辑部全体
监制: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