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堇2月2日从区文广旅体局获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将于2月3日(大年初六)登陆央视综合频道(CCTV-1)21点档和央视纪录频道(CCTV-9)21点档,在乙巳蛇年立春之际,向全世界献上来自中国的新春大餐。
作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佳节,乙巳蛇年春节期间,《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将通过对百姓生活细致生动的呈现,以“舌尖”品美食、品人间,为大家“再上新菜”,与您共品美食的滋味,生活的滋味。
图为朱英健在海边“荡蟹”。
值得一提的是,鄞州“荡红钳蟹”技艺传承人——咸祥镇咸六村村民朱英健的“荡蟹”技艺被《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安排在第一集的开篇故事来进行讲述。从2019年到2025年初,近六年的时间里,咸祥这位“手艺人”五次登上央视,让荡蟹这门技艺被更多的人“看见”。
图为朱英健钩到的红钳蟹。
在浙东沿海滩涂上,有一种叫做“红钳蟹”的小螃蟹,得名于其雄性的一只螯特别大而且颜色鲜艳,通常为红色,学名又叫“招潮蟹”。当潮水退去时,“招潮蟹”会离开它们的洞穴来到海滩上觅食或进行其他活动。而当潮水上涨时,它们则会返回洞穴中。因此,人们观察到招潮蟹似乎是在“召唤”潮水的到来。长期以来,“招潮蟹”都是沿海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
因为动作迅速、反应机敏,抓小蟹效率最高的是一种叫做“荡蟹”的特殊手法——用特制的八角蟹钩在空中荡出去,落在3米外的红钳蟹前面,手腕一抖,钩子收回的同时,就把“红钳蟹”也钩了回来。
“荡蟹”实则是钩蟹,因蟹钩在悬空中荡来荡去钩蟹,故而得名。
朱英健是“荡红钳蟹”技艺传承人,他自小随父辈学习“荡蟹”,8岁起便在滩涂上与“红钳蟹”打交道,一步步成长为熟练掌握这门技艺的人。说起来,其使用的八极蟹钩自父辈沿用下来,已经有七十多年历史。
图为朱英健在咸六村非遗馆进行技艺展示。
为了“后继有人”,目前朱英健在全市首个村级非遗馆——咸六村非遗馆设立荡蟹技艺展示区,定期进行表演传授,让村民与游客近距离体验这门技艺,同时积极参与各类媒体传播活动。
此次《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节目内容精心选取了美食与百姓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七大空间,这些空间不仅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将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人间烟火与生活百态。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一档美食纪录片,更是讲述中华美食文化的“文化大餐”。朱英健的“荡蟹”技艺被央视安排在《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第一集的开篇故事来讲述,将对我区非遗技巧传承、乡土文化普及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对鄞州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生动诠释。
图为《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宣传海报。
2月3日,锁定央视综合频道(CCTV-1)21点档、央视纪录频道(CCTV-9)21点档,让我们跟随《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开启一场有滋有味的美食之旅,品味中国味道,感受中国美学,共同享受这份热辣滚烫、活色生香的“新春大餐”!
来源|鄞响客户端 记者|辛宗保
编辑|施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