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七,现在拜个早年其实都不算太早了,尤其除夕不是三天后,而是后天,今年没有大年三十,腊月二十九直接连着大年初一。
不光今年没有三十,连续五年都没有,再有大年三十得是2030年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没有大年三十,除夕的习俗会受影响吗?
首先,腊月二十九三十、正月初一初二,都是指的农历,农历里的一个月,主要是用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定义的。
古人把完全看不见月亮的那一天定为农历初一,称之为“朔”,到了十五左右满月的那天称之为“望”,一朔一望再到下一朔,就是农历完整的一个月。
可是,太阳地球月亮的相对运动不是手表的时针分针秒针,不可能都凑出人为定义的整数来,现代天文学早算出来,一整个月相的变化周期大约是29.5306天,也就是大约29天12小时44分钟,可是人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不可能说刚到中午12时44分就集体给日历翻一篇,中午没法强行变成第二天。
所以,农历的一个月,只能是要么29天,也就是小月;要么30天,也就是大月。大小月,并不是一大一小有规律的排列,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来决定,如果腊月赶上小月,那就是29天,没有大年三十。
腊月逢小月的情形并不少见,3至5年就会出现。
2013年、2016年、2022年,以及从2025年到2029年的连续5年都没有年三十,不过由于“朔望月”平均长度稍长于29.5天,所以每年大月出现的次数要稍多于小月,这也导致有年三十的农历年份,要比没有年三十的农历年份多。
这其实也回答了开头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至于说除夕是腊月二十九,到底是按二十九的习俗过,还是按除夕的习俗过,其实也完全不是问题。
“二十九,蒸馒头”,北方蒸馒头蒸豆包,南方蒸年糕;“腊月二十九,提壶去打酒”,不但要准备年夜饭上的酒,更要用酒去祭祀祖先。
小提示: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一天摄入酒精不要超过15克,小罐啤酒别超过两罐,高度白酒别超过半两。
按照这些腊月二十九的民俗去过,一点问题都没有,同时还不会把除夕的正事给忘了,团圆、祭祖、守岁、挂灯笼、贴春联、吃年夜饭,都少不了。
“未来5年都没有年三十”的消息一出,不少网友担心,未来的春节假期是否会有影响?
实际上,假期并没少,还多了一天!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
2025年的春节假期,从1月28日(农历除夕、周二)至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周二),共放假调休8天。
虽然未来5年没有了“年三十”,但过年的味道还是一样的。不管是腊月二十九还是腊月三十,虽然大年三十有时会“消失”,但我们的传统节日除夕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