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研讨会圆满落幕

科技   2025-01-15 18:32   上海  

为扎实推进教育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实施,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化学学科教育质量提升,由上海市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与复旦大学化学系联合主办的“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1月11日至12日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集结了众多化学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化学学科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以及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实现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目标。两天会议共吸引约150位化学学科教育工作者前来参加。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合作媒体全程参与报道。

会议现场

开幕式

复旦大学化学系 刘永梅副教授

会议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化学系刘永梅副教授进行主持。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复旦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马蔚纯、复旦大学化学系麻生明院士分别做精彩致辞。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 罗长远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首先代表复旦大学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表示欢迎,并对他们为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表示感谢。研讨会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人才。罗长远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加深了解、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最后,他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祝愿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将所学所得带回自己的工作岗位,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复旦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 马蔚纯

复旦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马蔚纯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市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在麻生明院士的带领下,完成了沪科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教材注重实验和实践,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复旦大学化学系通过开放资源、举办讲座和进修项目支持基础教育发展。最后,马蔚纯预祝研讨会成功举办并期待与会者在未来两天有所收获。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麻生明

麻生明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经历,强调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他呼吁教育工作者优化教材使用,减少应试教育的倾向,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的实际应用。麻生明院士还期望与会者共同努力,推动教育改革,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01

“双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开幕式结束后是精彩的报告环节,三位专家学者和六位中学一线教师就高中化学“双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进行报告分享,由复旦大学化学系麻生明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王全瑞教授、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刘丽君和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陆莉萍共同主持。

复旦大学化学系 王全瑞教授

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 刘丽君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 陆莉萍

会议主题报告

复旦大学 刘智攀教授

刘智攀教授以“人工智能化学:从计算模拟到实验”为题做了精彩报告,与大家探讨如何实现化学智能。刘智攀教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到如今的深度学习和大模型应用,强调了AI在化学领域的巨大潜力。他指出,尽管目前AI在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分子结构预测和化学反应模拟方面。

刘教授分享了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利用AI进行分子结构的自动生成和优化,以及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加速化学反应路径的预测。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科研效率,还能为新材料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 郑长龙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报告题为“基于学科理解的素养导向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分享了化学教育领域的新理念和教学方法。

郑长龙教授指出,我国新世纪课程改革已推进约二十五年,当下从内容视角深化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难度增大,关键在于解决知识如何走向素养以及素养与问题解决的关系。他强调大概念在其中的核心作用,并以电解质概念为例,阐释了从具体概念上升到大概念对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意义,如从电解质导电现象深入到极性分子、能量等大概念层面。

郑长龙教授认为学科知识通过解决本原性问题的独特价值体现其功能,并随着对这些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形成具有相同学科属性的稳定主题和标识独特功能的大概念,从而将知识结构化为有机整体。

山东师范大学 毕华林教授

毕华林教授做了题为“要加强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的精彩报告,主要探讨了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其独特育人价值。化学不仅是一门积累大量知识的学科,更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即化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可迁移性,对学生的未来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化学学科思维的具体体现方面,宏观与微观结合是重要部分。如金刚石与石墨的对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等实例,体现出宏观现象与微观分析的紧密联系,包括因果推理及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倾向,像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不同思考角度。

毕华林教授还指出,化学学习的三重表征包括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利用微观图示等手段促进学生对不同表征的理解与转换。此外,毕教授还提到,利用数字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可以更直观地展示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观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魏丽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魏丽老师带来了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双新课程建设和实施”的精彩报告,展示了该校在化学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在课程建设方面,魏老师介绍了他们学校在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情况。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校采取了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基础课程采用“类比法”,发展课程运用“推理法”,从不同角度、不同体系展开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实现同年级内横向及跨年级纵向的教学优化。此外,魏丽老师还介绍了UBD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实验课程和资源平台的建设。她强调要以评促学促教,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获得学生积极反馈。

上海市奉贤中学 张莉

上海市奉贤中学的张莉老师带来了一场关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策略研究”的精彩报告。张莉老师指出,中学教师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面临内容选择、要素设计及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她以“测定菠菜中铁元素含量”项目为例,从目标、驱动问题、反思改进及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进行介绍。通过项目化学习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合作探究、深度学习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 孙静

上海久隆模范中学的孙静老师做题为“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实现‘宏微符曲’相结合——以‘离子反应’一课为例”的精彩报告,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实践经验。

孙静老师指出,离子反应作为高中化学核心观念,是学生化学观念形成的关键,且初中化学知识为其奠定了一定基础。在教学中,不同阶段涉及的四重表征存在差异。在案例实践部分,通过生活化情境引入,构建了“宏观-微观-符号”表征,例如探讨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用的问题。实验演示环节利用电导率传感器等数字化手持技术,实现了“宏-微-符-曲”结合,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溶液的反应,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曲线,分析离子浓度变化,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

最后,孙老师强调了数字化手持技术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增强图像处理与分析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提出了未来化学教学应加强跨学科整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建议。

上海市吴淞中学 焉砚

上海吴淞中学的焉砚老师带来了“基于跨学科的6E设计型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的精彩报告。6E设计型学习模式涵盖参与、探索、解释、工程、评价与深化六个阶段,融合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核心竞争力,与项目化学习相互补充融合,形成独特教学优势。焉砚老师通过《污水治理》、《立体周期表设计与制作》和《定位氧化锌结晶釉的元素周期表制作》三个案例展示了该模式的应用。焉老师表示6E模式将教学流程结构化,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索、助力解释实践、促进深化拓展、实现多元评价与经验总结,从师生双角度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俞家欢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俞家欢老师带来的报告题为“情境化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以‘海水中的氯’单元作业为例”,介绍高中化学情境化作业设计。俞家欢老师的作业设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题型,她将作业与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俞家欢老师还强调,设计的作业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检验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她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广州广雅中学 钟国华

来自广州广雅中学的钟国华老师带来了题为“基于三元整合教学模式的高三化学微专题教学研究”的精彩报告。钟国华老师指出,当前高考题注重在陌生情境中考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凸显知识结构化与功能化,而随着高考改革,化学课时被大幅压缩,传统教学易致知识模糊、碎片化,微专题教学成为关键。

他提出的三元整合模式以化学实验、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为核心,在教学中设计整合型实验和驱动任务群,促使学生融合知识解决问题。三元整合模式优势明显,实现内容结构化与认知思路结构化,在问题解决中推动教学,且情境简单易操作。钟国华老师期望未来能挖掘更多优质素材,持续深化该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化学素养提升。

投稿快报展示

复旦大学 钱林平副教授

本次会议除主题报告外还设置了投稿快报展示,助力各位教师更好交流,并同时对教学和教育的细节问题进行思考。投稿快报由复旦大学钱林平副教授主持,华中师范大学杜江缘、上海市奉贤中学刘清华老师以及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顾晔老师分别进行快报展示。

华中师范大学 杜江缘

快报题目:图形组织器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应用——以聚偏氟乙烯膜处理含蛋白质污水为例

上海市奉贤中学 刘清华

快报题目: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化学项目化教学——以“电解池基本原理”为例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顾晔

快报题目: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对2021版沪科版高中化学教科书栏目特色的赏析

上海市高桥中学校长 沈正东

最后,上海市高桥中学沈正东校长为第一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回顾了上海在化学教育领域的发展历程,包括从关注学生素养力量的课程改革,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结构调整,以及新高考改革的推进。沈校长指出,尽管教材编写和课程改革面临挑战,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上海的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强调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并呼吁教师们在应对考试压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02

新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研究探索


第二天的会议内容主要围绕“‘素养为本’视角下的新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研究”进行,上海师范大学竺际舜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陈寅副校长共同主持。

上海师范大学 竺际舜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副校长 陈寅

山东省潍坊四中 逄金满

山东省潍坊四中逄金满老师带来了一场关于“新高考形势下命题策略探讨”的报告。逄老师指出,教师会命题至关重要,模拟命题是高考命题研究的深化,有助于提高教师试题研究水平与教学针对性,同时让学生参与命题能增强其知识理解与解题能力。最后,逄金满总结了命题的几个关键要点:高度、温度、基础和融合。他强调,命题不仅要有高思维、高能力的试题来选拔拔尖创新人才,还要通过适量的基础题让大多数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果和进步。这种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副校长 徐凯里

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北郊高级中学徐凯里老师分享了题为“真实情境下高中化学命题的一些探索”的精彩报告,探讨了高中化学命题策略,以核心素养测试为宗旨,强调真实情境和实际问题在命题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新高考命题要求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徐凯里老师建议,命题应结合真实情境,将化学知识融入实际问题解决中,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澳门菜农子弟学校科学科科组长 苏才俄

来自澳门菜农子弟学校的苏才俄老师带来了“澳门中学化学跨学科的创新教育”的精彩报告。她介绍了澳门地区在化学教学上的现状和挑战,特别是在没有高考压力下,如何通过跨学科创新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综合能力。

此外,苏才俄老师还聚焦于教育中的创新教育、跨学科学习、AI教学和实验教学,强调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以及因材施教和培养创新思维在澳门地区教育现状中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 岳斌教授

复旦大学岳斌教授进行了“选拔性考试研究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岳斌教授主要介绍了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简称:“国优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和提升中小学科学教师的质量。此外,岳教授还分享了关于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强调了对教材的严格遵循和对命题质量的高标准要求。最后,岳教授强调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他呼吁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研究和实践中来,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

复旦大学麻生明院士作总结发言

在会议最后,麻生明院士分享了他这两天参会的深刻见解与期望。他以自身经历为例,强调优秀教师对学科兴趣激发的关键作用,突出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鼓励教师持续重视并优化实验教学环节。麻生明院士还指出,当前高中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提升显著,这为教育发展带来新契机与挑战。他敦促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平台,确保教材等教育资源物尽其用,切实落实教育使命。


03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使命,更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次教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学术交流和研讨,推动化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研讨会的圆满结束,参与者们满载而归,他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继续探索和实践立德树人在化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共同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分析测试百科网
分析测试百科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