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无人机“上岗” 勐海田间奏响“智慧春耕曲”

政务   2025-02-13 16:48   云南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勐海县的田间地头已是一派“抢春之势”,近年来田地间少了许多弯腰劳作的人群,取而代之的是来回穿梭的插秧机和低空盘旋的植保无人机,一场由智能装备带来的农业生产新变化正在这片热土上演。

图片8.jpg

“传送秧盘、装载秧盘、均匀插入……”走进勐遮镇,记者看到以往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耕种作业现在只需一人操控插秧机,一人调整秧盘即可完成。随着插秧机规律的轰鸣声,提前育好的秧苗被一列列整齐地插入地中,一垄垄翠绿的秧苗为广袤的土地披上了崭新的绿装。

图片6.png图片 7.png

图片1.png

与此同时,低空不时掠过的植保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无人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缓缓升空,按照设定的路线,沿着稻田匀速飞行,将事先装好的肥料均匀洒下,短短几分钟便完成了稻田施肥工作。不仅提高了施肥的精准度,还能随时随地在田间地头起降,适用于多种作业环境。

佐连江 摄

微信图片_20250213103945.png

勐海稻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岩依焕说:“无人机起飞一次可以播撒70公斤肥料,1分钟之内就可以撒完,一整天作业可以播撒10吨左右肥料,面积达到300至400亩。现在无人机一整天播撒肥料的量和面积相当于以前50多个工人一整天的工作量。

作为勐海县的种植大户,今年已经是岩扁种植水稻的第6年,以往在春耕时节,每亩地需要5个人才能完成作业,还会出现招工难的情况,在使用插秧机和无人机后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解决了劳动力紧张的难题,科技带来的高效便捷让岩扁深有体会。


勐海稻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岩扁说:“今年我们育了5000多亩的水稻苗,计划种植面积大概在10000亩左右。今年我们是第一次用70公斤的大疆无人机来施肥、运输,它作业效率比较高,50个工人同时作业也没有它快,希望今年科技的助力给我们带来好收成、带来大丰收。


做好春耕工作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勐海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普及推广科技化种植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据了解,目前我县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57.1%,共有植保无人机300余(套)台,主要应用于打药、吊运、测量等场景。



勐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汉明说:“今年勐海县计划种植早稻100000亩,截止目前已落实93000余亩。为做好春耕生产工作,勐海县农业农村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挂包帮扶指导组,深入乡镇对早稻生产开展技术服务,依托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开展集中育秧,以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为重点,提高育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育出好秧,坚决打好早稻生产‘第一仗

此外,为满足农户春耕备耕的生产需求,确保群众能买到安全、优质、放心的农资农具,农业部门对农资店物资储备情况进行摸排,严格把控农资质量安全关,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县储备肥料约1.57万吨、农药约101吨,水稻种子24吨、玉米种子53吨,物资储备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能充分满足当前春耕生产需求。

佐连江 摄

每次春耕都是精气神的提振,农人们播下种子,也播下了新一年的希望。在勐海这片孕育着稻花芬芳和普洱茶香的土地上,科技与农业交融的春耕交响曲,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


来源:勐海发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西双版纳发布

ID: xsbnwx


图片

图片

西双版纳发布

☆欢迎投稿☆

微信号:xsbnwx



编辑:杨   斌
责编:潘欢欢
终审:王   晶
监制:孙   浩  岩温香


邮箱

xsbnrtv@163.com

西双版纳发布
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