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赴西部之约
当青春的脚步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当理想的火焰与祖国的需要交相辉映。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追求,他们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聆听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感悟,感受他们的热血与赤诚、付出与收获。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领略青春志愿之美。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
郑州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 沈小红
泰戈尔曾说:“要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初读这句话时,我莫名地有些焦虑。我害怕自己身上的光芒太过微弱,不足以照耀左右。因此,大学四年里,我一直在忙忙碌碌地寻找那束属于我自己的光芒:忙着学习教育理论、忙着锻炼教学技巧、忙着拓展科研视野、忙着积累支教经验。然而,从郑州到南阳、从驻马店到许昌、从华北平原到川西高原的支教之旅中,我似乎逐渐淡忘了最初的焦虑,开始放慢脚步去细细品味这段支教支心的历程,竟是快乐如斯。从那时起,我便与自己订立了一场“青春之约”。
启程:跨越山川的约定
2024年的夏天,我踏上了一段跨越2024公里的旅程,从山城重庆出发,目的地是祖国的北疆——广袤的锡林郭勒草原。怀揣着那份对教育的热爱,我背上行囊奔赴西部,去履行这场“青春之约”,这是一场大孩子和小孩子的约定。
千里赴约,无疑是一场浪漫也充满挑战的“冒险”。初到这个名叫多伦的美丽小城,我被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和浪漫奇幻的蓝天所吸引,这于我这个来自“大山”的孩子而言,绝对是一番十分新奇的景象。然而,不久之后,一些小波折便接踵而至。多伦的冬天来得格外的早,九月下旬便已寒风刺骨,国庆节那天,北风更是以一场鹅毛大雪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上祝福。习惯了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我开始体验到各种不适,仿佛我的身体在抗议我对气候的任性挑战。
然而,“少年何惧风与霜,寒冬尽头是春光”。更何况,每天置身于那300多个孩子之中,处处都是春意盎然。每当踏入教室,那些圆嘟嘟的“小豆丁”们便会异常激动、欢呼雀跃,这是他们给予自己喜爱的老师的一种“最高礼遇”。课后,他们总是围在我身边,争先恐后地向我倾诉各种各样的悄悄话——“老师,我好喜欢你呀”、“老师,你渴不渴,我给你接水”、“老师,我今天早上自己梳的头发哟”……“小豆丁”们还是一群特别注重仪式感的小孩,时不时地便会收到他们的小礼物。有写满了节日祝福的贺卡,有给我遮风挡雨的小纸伞,还有藏着悄悄话的小纸卡等等。因为他们,我每天都能收获许多的小确幸;因为他们,我仿佛感觉多伦的北风也没那么刺骨了。我越发庆幸,几个月前的自己坚定地奔赴了这场跨越山川的约定。
讲台:梦想萌芽的沃土
于我而言,支教,从来都不只是做一件好事,更是把一件事情做好。我服务于多伦县第二小学,负责一年级八个班的活动课程和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方面,凭借过往的讲台经验和支教经历,我并不陌生。然而,对于“活动课”的教学,我却感到相当困惑。由于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和可借鉴的教学设计,我甚至对这门课程的目标感到模糊不清,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把这堂课上好。
我突然意识到——教育的核心不正是“以人为本”吗?或许,我更应该思考的是我的“小豆丁们”在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们刚刚开始小学生活,可能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新的身份,也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求知的旅程已正式开始。我想,他们可能更需要理解“知识是什么”以及“为何要学习知识”。因此,我利用“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艰难的求学之路”这一主题,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小萝卜头的求知历程。在这堂课中,小萝卜头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烈士形象,而更像是一个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伙伴,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榜样。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这天刚好给“小豆丁”们讲小萝卜头的半截铅笔。听完故事,平时一贯叽叽喳喳的他们安静了好一会儿。然后有孩子抬起小脑袋对我说:“沈老师,我好想把我的铅笔都送给他。”“老师,我真的有好多话想跟小萝卜头说。”“老师,我以后要像小萝卜头那样好好珍惜我的铅笔,因为它可以陪着我学习好多好多知识。”“老师,我觉得如果小萝卜长大了,一定能成为一个大英雄”……话至此处,我莫名地欣慰和满足,一年级的娃仔们看着小小一只,其实他们能理解的内容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原来,这就是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个小英雄的故事不只是对历史的回顾,更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尊重。他们开始理解每一点知识都是宝贵的,每一次学习都是为了迎接更好的自己。
来到多伦支教的这三四个月的时光里,我所收获的,是比黄金更为珍贵的宝藏——心灵的蜕变与无尽的感动。
这些大多来自农村的孩子,就像一群怀揣着宝藏的天使,他们的质朴与纯真,如同一束束光照进我生命的深处。他们没有城市孩子那般丰富的物质享受,但他们拥有一颗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爱的心灵,那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课间,他们会带着羞涩的笑容,将自己亲手叠好的心形折纸递到我手中,告诉我“老师,我喜欢你”。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为我驱散阴霾,温暖心房。
与当地老师的交流也让我收获颇丰。他们宛如扎根在教育土地上的参天大树,多年来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着每一朵祖国的花朵。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如同涓涓细流,永不停息;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恰似磐石般坚定不移。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创造出无限的教育奇迹,如何用一颗赤诚之心,去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西部支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教育传递,更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旅程。我真切地感受到,成长的不仅只有我的学生们,还有我自己。我所获得的,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学生们赋予了我对教育更浓烈的热爱之情,让我对未来之路充满了更加坚定的憧憬。这群软乎乎的小娃仔用他们稚嫩的小手拉起我的手,教会了我倾听的艺术,让我懂得了耐心的重要性,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所在。“沈老师,啥时候上你的课呀”“老师,我最喜欢你的课了”“沈老师,等下课了,我把数学老师奖励我的小红花都送你”……每天沉醉在他们的甜言蜜语中,我愈发觉得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了多少,而在于他给予了什么。
当然,教育的力量并非源自于老师个人的光芒有多耀眼,而是来自于老师和学生一起点亮那片星空。两门课程,八个班级,超过三百名学生,让“我”变成了“我们”。在“我们”这个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作为教师,在这个集体中,我的角色不再是单向传授知识,而是与我的学生们并肩作战。因此,我更加注重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我,去探索知识的海洋。我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勇敢尝试并接受犯错。因为每个错误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他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学海无涯,我不愿我的学生们只做茫然的苦舟行者。我更愿如那萤火一般,用自己的微光,为这群懵懵懂懂的孩子们照亮一方天地,引领着他们慢慢驶向属于自己的彼岸。“萤火微光,愿为其芒;萤火微光,聚之如芒”。向后望去,我仿佛已然看见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浑身通红,满身炙热,手举火把,前赴后继,照亮一片灿烂的星河……
青春赴西,梦想绽放。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在这片地上留下了独属于他们与多伦县的印记,让理想之花尽情绽放。
编辑:曹嘉琪
初审:马 宁
终审:阿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