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 “土特产”带来好日子

时事   2025-01-06 15:06   甘肃  

在甘肃祁连雪淀粉有限公司,土豆是最稀松平常的物品。


一个个大土豆、小土豆,被装在篮子里,整齐地排列着。


篮子背后是它们的名片:应发1号、青薯9号、沃土9号……这些土豆是李应发的“孩子”,由他精心培育而出。


李应发检查土豆


“我的应发1号、应发2号、应发3号土豆良种,种植面积占会宁土豆面积的10%左右。”甘肃祁连雪淀粉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应发嘴角上扬。


在会宁,熟人们都不叫李应发名字,而是喊他的绰号:土豆先生。


多年前,他从街边土豆小摊起步,一颗颗小土豆竟发展成上亿元产业,他不但把小土豆变身小金豆,还让会宁土豆及其相关产品,走出会宁、冲出西北、卖向全国。


李应发还有一个特殊身份:红军后代。


李应发介绍父亲李先俊长征事迹


李应发的父亲叫李先俊,1932年,红四方面军路过四川营山时,15岁的李先俊踊跃参军,爬雪山、过草地一路北上。1936年末,李先俊小腿中枪,被敌冲散后,流落会宁。


李先俊去世时,李应发只有14岁,但父亲的一言一行,塑造了他的性格,影响着他的人生。


“父亲总给我提起爬雪山、过草地的情形。他们爬雪山时,雪山上有很多雪洞,东西一旦掉下去,立马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沼泽和草地会‘吃人’,不少红军战士被‘吃’掉。”李应发回忆。


每每无助时,父亲都是李应发的精神支柱,父亲的精神像黑夜中的灯塔,引领着他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李应发先后创立会宁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甘肃省利贞亨元有限公司,并收购了甘肃祁连雪淀粉有限公司,年产值1.3亿元。他带头研发的土豆良种还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奖。


土豆产业是会宁农业基础性产业,2023年全县土豆种植面积达到100.2万亩,总产量230万吨以上,总产值20多亿元。


今天的会宁,是中国小杂粮之乡,小杂粮产业也正加快发展。


王华是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从事小杂粮产业已有6年多。她也有一个绰号:杂粮女士。


王华


2018年以前,她在县城陪小孩念书。


在一次次和小杂粮的接触中,王华发现会宁小杂粮耐旱、耐瘠薄,品种多、做法多元,很受城里人喜欢,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小杂粮也与红军有着深厚的渊源,它是会师期间红军的主要军粮。一旦品质化、品牌化、产业化后,将释放出澎湃的发展能量。


2018年,王华选择自主创业。


她投身发展小杂粮产业,牵头成立会宁县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甘肃省农科院、甘肃省农业大学食品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进行种子研发,建立集试验示范种植、食品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小杂粮产业链条,以科技赋能助力小杂粮产业发展。


“我们注册了‘甜聚缘’商标,建立了2万亩种植基地,品种覆盖良谷、扁豆、糜子、莜麦、荞麦、苦荞等,绿色食品认证产品8个,小杂粮年产量达2000吨,产值2000多万元。”王华告诉记者。


王华以兴农富民为己任,她所在的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向脱贫户免费发放种子1.6万余斤,小型播种机60余台,技术服务300余次,带动小杂粮种植3000余户,其中脱贫户600余户,带动户均小杂粮种植增收2000元以上。


目前,祥泽小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厂区正在改造升级,安装投资200多万元购置全新生产线,产能将有望提升4倍。


会宁县城一角


会宁有小杂粮加工企业18家,组建了小杂粮合作社147家。2023年,小杂粮种植面积12.96万亩、总产量1.69万吨,产值达1.19亿元。2024年,全县种植小杂粮13.69万亩。


如今,会宁正立足“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共有10个商标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累计引培加工型龙头企业2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15.2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2.4亿元。


来源:遵义发布


The End

编辑:牛雪宁 张彩涛
监制:居尚



会宁电视台
讲好会宁故事,做好桥梁纽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