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波浩渺的长江岛城,到牛羊遍野的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中央对口援疆战略像一条纽带,把扬中与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紧紧系在一起。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对新疆戈壁,有一段充满洪荒感的描写:我在新疆出生,我所了解的土地,是一片绝大部分才刚刚开始承载人类活动的广袤大地,在这里,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
日前,记者跟随镇江“江河守望 援疆筑梦”主题采访团走进师市,深入实地的探访中,既感受到了扬中与师市之间深厚的援疆情谊,更深深被“土地上的脚印”所震撼,而我们的“扬中力量”也深嵌其中。水润民生,幸福流淌。在唐布拉草场上,输水管网的管道挖掘和回填、水管焊接和铺设,分水阀的安置,牵动着民心。今年,我市积极配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对口援建工作,筹措资金,由镇江牵头投入援疆资金499万元建成的人居饮水项目,让团场职工群众从援疆项目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过去用水需要靠人力看天气,现在项目建成投用了,可以满足6000人同时使用,对连里旅游发展大有好处。”第四师七十九团六连党支部书记阿合木拜·尼亚孜汗告诉记者。从项目立项到施工完成验收,扬中市援疆干部严理达自对口支援这一年半里,已经接手了三个援建项目。“到这里来不仅要负责党建工作,还要懂工程项目,从跟进项目的立项到项目的协调、施工、后续监管,这也增加了我对项目管理方面的经验。”严理达说。扬中市对口支援兵团第四师七十九团近十年光阴,作为第四批扬中援疆干部,严理达觉得,能够参与援疆工作是一个难得的历练机会,也是无上的荣誉。“扬中每年尽全市之力结对援建团场,自己作为援疆干部,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一线发扬兵团精神、扬中精神,我有信心。”严理达说。
同样关注群众饮水问题的还有兵团第四师七十二团。今年,七十二团利用兵地融合发展时机,投入援疆项目资金111万,将团场备用水源纳入到新源县供水提升改造项目中,目前已竣工。走进第四师七十二团,九座崭新的阀门井映入眼帘。“原来大家喝的都是井水,虽然都有过滤,但水质得不到保证,现在不仅解决了周边百姓用水安全问题,团场也有了备用水源。”扬中援疆干部朱炜告诉记者:“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积极走访人家,最大限度地听取群众意见,将采伐证办好以及安置1325棵树,获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朱炜话很少,但总是在忙,当问起援疆以来的感悟时,他回了八个字“三分执着,七分担当”。“咱们到这里来援疆,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来看,执着于自我提升,要有学习的态度,增加自己的经历阅历,要负责任有担当。”朱炜说。朱炜告诉记者:“团场将昔日荒无人烟的碱滩荒原变成如今的道渠成网、百业俱兴的崛起之城,屯垦戍边的兵团精神令人感动钦佩,这和扬中老一辈的精神类似,我很自豪我在这里。”
在第四师七十一团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现场,工人正在安装户外健身器材,和墙面细部处理等,目前项目主体已验收,运营后将为社区老人提供娱乐休闲、膳食供应、生活照料等服务。第四师七十一团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是扬中援疆干部张耀宸来到兵团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初到团场,一切都是新鲜的,每次外出去项目现场皮肤都被晒得发疼,整个人黑了,但蓝天碧水、香甜的水果和老百姓满意的笑脸,都让我渐渐爱上了这里。”张耀宸说。低调稳重,精打细算,是同事们对张耀宸的印象。干了几十年会计的他发挥所长,将援疆资金用在刀刃上。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已经按下“加速键”,很快能投入使用,张耀宸希望工程能打通基层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来到兵团就是一个兵,虽然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激励着我向无数扎根边疆的屯垦老兵学习,也鼓舞着我继续发扬扬中‘四千四万’精神,传承好扬中援疆干部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为大美新疆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张耀宸说。主办:中共扬中市委宣传部
内容与技术支持:扬中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