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化场景应用越来越多,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无人超市……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我市首家无人农场——扬中耀威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正式投产使用。种田大户告别“手经风霜”“脚下沾泥”的种田“老把式”,仅用指尖在屏幕上“指点江山”,即可完成一千余亩地农作物收割、收储、田块翻耕等工作,一场农业现代化的新尝试正在掀起农作物耕作方式的变革浪潮。
走进八桥镇利民村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只见一望无边的金色稻田间,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正缓缓行进着,一旁的农机手徐耀威仅仅盯着手机屏幕,手头并未进行任何的操作。他向记者介绍,收割作业前只需在手机上预先设定收割点位、作业线路,点击一键启动后自己便可“高枕无忧”,另一边无人农场的总控室内也会实时记录每一次的作业过程与数据。“这台收割机配备了GPS、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和高精度传感器,能够自主规划路径、精准导航,而且通过传感器和算法,智慧大屏可以定制‘收割计划’,精确控制收割速度和作业方式,减少对农作物的损伤,确保高效收割,降低粮食损耗。”记者了解到,从筹备到投产使用,这座无人农场花费2年左右时间,投入100万元左右,农业部门补贴50万元。该家庭农场农场主徐兴雷说,这座无人农场面积共有1500余亩,目前智能收割机、智能拖拉机、智能插秧机一应俱全,覆盖了种田的全过程。“我目前最大的感受就是解放了双手,降低了农场的人力成本支出。”徐兴雷在现场给记者算起了账:“请一个农机手一天的费用在600元,一季需要花费6万元,一年就是12万元。目前一年农场总收入在300万元左右,从短期效益来看,至少能增长20%以上,3年就可以收回投入成本。”他还告诉记者,一般到了收割、播种的高峰期,专业农机手非常抢手,有时候遇上天气不好,还会错过最佳播种期,无人驾驶的智慧农机可以让自己种田更高效、更科学。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科科长朱凌说,当前是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期,农业机械化是科技强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市从事种植农业的人员90%均为种田大户,在种植农业劳动力缺乏的情况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传统生产模式和农机装备转型来提升生产效率,“无人化”成为了推进“谁来种田、怎样种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引入无人驾驶农机后,可以将农机具的使用率提高30%以上,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谈及无人农场未来在我市的后续推广计划,朱凌介绍,我市属冲积平原,全市无山岳、地势低,适宜推广、建设无人农场,“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广大农民的需求,定期开展与无人化农场相关的业务培训,并针对有需求的农民朋友结合相关政策给予建设补助。”看着屏幕上无人驾驶的农机在田间忙碌的场景,徐兴雷笑着说,种了大半辈子的田,没想到真的实现了“坐在办公室里种田”的愿景,“接下来,我还打算不断优化、引进新的智能化设备,让自己农场‘慧种地’的程度再升级。”
主办:中共扬中市委宣传部
内容与技术支持:扬中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