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花式解锁“科普+”,让青少年尽享科技“大餐”
政务
2024-11-17 18:53
江苏
“学校社团课、机器人教育基地、各类科普研学、科普讲座……”作为一个“科技小达人”,外国语小学学生张译心感叹道,如今,科普似乎无处不在。近年来,我市解锁各类科普课堂,持续做好科学“加法”,通过各类“科普+”新模式,不断为青少年送上科技“大餐”。来到市青少年机器人教育培训基地,只见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进行机器人编程学习,并开展实操练习。“这是流程图代码,我们现在来一起尝试设置下机器人到1号路口掉头的程序编写。”11岁的张译心正在带着他的“徒弟”一起埋头研究,刚来这儿几个月的他很快就上手,并成为4位同学的小老师,带领着他们开始入门学习。“我们这儿采用的是‘导师制’,通过培养小老师,让孩子们拜师结对,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基地负责人贾晓昕告诉记者,科学是需要孩子们不断去探索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升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据了解,市青少年机器人培训基地,由市科协与市第二高级中学合作设立于2018年,成立至今一直以公益为导向,为青少年提供免费科技科普课程,开设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等课程。并持续开展机器人进社区、机器人进校园,举办机器人教练员培训班,开展科技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通过这种“科普+教育”的方式,让青少年尽情追梦科技,拔节成长。在市外国语小学主题科技馆,学生们可以在实景体验中探索宇宙的奥秘,领略地质变化,揭示自然规律;在市一中生命安全体验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科技性为一体的展项为学生带来难忘的科技体验;在长旺中心小学儿童梦工厂,各类科技文化长廊、比特实验室、模型实验室,不仅为学生带来了静态科技文化展示,还提供了动态学习、实践的空间……在我市,各类科普阵地百花齐放,为青少年带来不一样的科技体验。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对科普阵地的指导和培育力度,改造提升现有综合性科普场馆,强化资源整合,提升科普阵地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外国语小学科技馆、兴隆中心小学生态教育馆、同德中学院士风采馆等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并充分利用各类科普阵地,开展多样化的科普活动,构建起地域分布合理、行业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格局,有效打通科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还推出了6条科普研学线路,涵盖6个镇街区共24个点位。”市科协副主席朱莉告诉记者,这样的高质量科普“矩阵”,为科教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让乒乓球‘潜入’水中吗?”“哇,这个实验太神奇了!”“老师,这就是力的作用吗?”在丰裕中心小学,一堂“科学工坊”公益科普助学课程正在开展,在一次次喝彩和惊呼声中,一个个设计巧妙、寓教于乐的实验让同学们学到了许多科学小知识,而这样的课程每周都在进行。去年开始,市科协便与麦田慈善基金会合作开设“科学工坊”公益科普助学课程,在我市部分学校和儿童服务站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科普课程,让科普与公益碰撞出文明的“火花”。
据了解,为进一步激发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拓宽科学视野,一直以来,市科协聚焦科学素质提升,围绕全域科普强翼行动,开展了各类精彩纷呈的公益科普活动。除了与麦田慈善基金会共同开设“科学工坊”周末公益科普助学课程,还通过“520荧光夜跑”公益科普活动、“青苗追光”夏令营活动、“一双球鞋的暴走”科普答题、科技展演和科普大篷车体验互动等丰富多彩的公益科普活动,用鲜活、有趣、更具特色的形式打通科技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将科学知识以更多喜闻乐见的方式“送”入青少年的心中。
主办:中共扬中市委宣传部
内容与技术支持:扬中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