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罕走廊,这块细长的土地,像一根刺,扎在中国近代史的地图上。
它已成定局,再无争议。
但萨雷阔勒岭以西那两万平方公里,那片曾被沙俄染指的帕米尔高原,还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吗?
答案恐怕令人失望。
历史的伤疤,难以轻易抹平。
帕米尔,这片“世界屋脊”,曾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西汉的商队,唐朝的高仙芝,清朝的边防哨所,都见证了它与中原的紧密联系。
然而,清王朝的衰落,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英俄两大帝国,如同贪婪的秃鹫,盯上了这块肥肉。
沙俄的步步紧逼,从《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到《伊犁条约》,蚕食着中国的领土。
1892年,沙俄军队更是悍然越过萨雷阔勒岭,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帕米尔土地据为己有。
英国,为了维护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也加入了这场瓜分盛宴。
1895年,英俄两国背着清政府,私自划定了在帕米尔高原的势力范围。
瓦罕走廊,这块连接中国和阿富汗的狭长地带,被划给了阿富汗,成为英俄之间的一块缓冲区。
清政府的抗议,如同石沉大海。
二战后,英国撤出南亚,瓦罕走廊的归属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1963年,中阿两国通过谈判,最终将瓦罕走廊一分为二,东段归中国,西段归阿富汗。
这块争议之地,总算有了一个相对明确的归属。
然而,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土地,命运更为坎坷。
苏联时期,这片土地被划入塔吉克斯坦版图。
苏联解体后,塔吉克斯坦继承了这块领土。
对于这个国土面积狭小的中亚国家来说,这片土地几乎占其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其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中塔两国就边界问题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谈判。
1997年,部分争议地区达成协议。
但帕米尔高原的2.8万平方公里争议区,始终是谈判的焦点。
塔吉克斯坦,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不可能轻易放弃这片富含资源的土地。
最终,双方做出了妥协。
2002年,塔吉克斯坦同意归还争议区中3.5%的土地,约1158平方公里。
2011年,中塔双方举行了国界交接仪式。
这意味着,萨雷阔勒岭以西的大部分土地,已彻底无望回归。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至今仍令人热血沸腾。
然而,历史的遗憾,却无法弥补。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帕米尔高原再次成为连接亚欧大陆的桥梁。
它能否成为中国 westward expansion 的新支点?
这或许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们失去了土地,但不能失去记忆。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的伤痛,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在新的国际格局下,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如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帕米尔高原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