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有智慧:人工智能高地 传统制造更新

科技   2024-10-31 18:46   上海  

从石库门到云端——我们的人民城市


作者/  IT时报记者  贾天荣

编辑/  孙妍 

编者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杨浦滨江杨树浦水厂段矗立着一座红色雕塑,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点”。五年前的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里考察时,首次提出“人民城市理念”,上海城市更新自此进入新篇章。


从石库门里红色通信的发源地,到今日云端上的智慧城市,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上海不断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


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年间,人民城市的理念深植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上海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用科技赋能城市生活,用文化滋养城市灵魂,用绿色装点城市容颜,让每一位人民在这座城市中都能找到归属感,让每一位建设者在这座城市都能获得成就感。


为此,《IT时报》推出从石库门到云端——我们的人民城市”系列报道,感受这座城市建设中的温度和速度,体验它进化中逐渐涌现出的“智慧”和韧性,然后眺望它的未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人民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人民城市是宜业的城市。企业作为城市的经济基石,是人民城市的核心力量。在创新浪潮下,上海不断为这些“城市细胞”提供成长的沃土。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已成为“人民城市”服务民生、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无数企业汇成江河湖海,为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截至2023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到超3800亿元,居全国前列。目前上海已有41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广泛应用于制造业、金融、具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数据背后,是上海不断增强的“智造”底气。


人民城市有智慧,AI应用已深入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的每一层面。作为未来不可或缺的支柱,AI不仅为企业赋能,更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未来格局。上海正以企业为基础、以AI为驱动,描绘出属于人民的智慧城市蓝图——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在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感受到科技的温度,享受智造带来的生活新篇章。

“智造”之城

传统制造业的5G蝶变

在宝钢厂区,一辆辆装满废钢的卡车缓缓驶入检测区域,厂房上空腾起的热气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诉说着这座钢铁巨人的繁忙景象。


作为全球上市钢铁企业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二、汽车板产量排名第一、硅钢产量排名第一,全球碳钢品种最为齐全的钢铁企业之一,宝钢得益于“5G+AI”智能化技术的加持,其质检流程已然焕然一新。


在过去,质检员需要在灰尘飞扬的现场攀爬、观察,如今只需坐在中控室,通过屏幕就能实时监控废钢的自动判级过程。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上海电信与宝钢共同打造的系统能够精确捕捉废钢的图像,对废钢的类型、杂质含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级,告别了过去“凭经验、靠肉眼”的粗放作业方式。5G大上行的特性使质检效率大幅提升,废钢检测的准确率显著提高,让曾经的重体力劳动转变为轻松高效的智能操作。


如今,不仅废钢分级如此,钢材表面的质检也已借助5G+AI实现高度智能化,显著缩短了检测周期、减少了人力成本,开启了宝钢智能制造的新篇章。


5G+AI双管齐下,也为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解决方案,上海正崛起为全球AI领域的高地。


从制造到“智造”,宝钢只是上海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在上海已建成的智能工厂中,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2023年至2025年,上海要实现新增3000万平方米“智造空间”目标。


上海正加速完成“智造”引领,释放澎湃的新质生产力。通过多方协作、产业链资源整合以及不断优化的政策环境,像宝钢一样的上海传统制造企业同样在AI产业链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推动城市在全球AI舞台上不断向前拓展。

人工智能高地

算力成为普惠生产工具

清晨的徐汇西岸,“模速空间”园区内已有员工步履匆匆,咖啡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展示区内,数字虚拟模特的展示屏幕闪烁着微光,仿佛真人般的神态令人驻足。走廊中,几位工程师正专注讨论大模型的最新进展,间或轻笑着指向屏幕上由AIGC生成的视频。这里,AI创新的成果正在被一点点呈现,成就一幅科技与现实交织的图景。


作为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自成立一年以来,已吸引近百家大模型初创企业入驻,汇聚了稀宇科技、阶跃星辰等“六虎”成员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生态链。在这片智能创新的沃土上,书生通用和商汤“日日新”等基础模型不断迭代,推动AI技术从蓝图变为现实,为上海的AI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在这场科技竞赛中,算力需求成为初创企业的关键瓶颈。作为国产AI基础设施供应商,刚刚入驻模速空间三期的中科加禾负责人感慨道:“对我们来说,算力需求巨大,但运营成本始终是压力。入驻模速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优惠政策支持,有效降低了成本,加速了业务发展。”


在模速空间,上海电信融合算力与网络优势,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一跳入算”的服务,从“模速空间”到临港智算谷,全光一跳直达,时延低至1ms。开放传神创始人陈冉透露,一个大模型的训练时间大大缩短,整体成本降低了60%。


通过“智云上海”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让算力真正成为像“水电”一样的公共服务产品,可按需调用,不仅提高了算力的利用效率,还使得算力成本下降了约30%,让算力、算法真正成为普惠的生产工具。这正是近两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接连打造大规模智算中心,启动东数西算战略,并出台一系列算力优惠政策的目标所在。


在上海,从徐汇滨江的AI企业集群到张江的科研创新基地,数字化浪潮推动着城市的科技脉动。

宜居之城

智慧医疗的革新之路

人民城市既要宜业,也要宜居。医疗、教育等都是衡量宜居的重要标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率先应用人工智能,给出了智能惠民的生动实践。


医院走廊里,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穿梭在病区,安静而高效。有的载着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各个病房间往返穿行;有的专门负责消杀任务,确保环境的安全与卫生。在医生办公室,大模型应用平台正帮助医生实时分析病情、提供诊疗建议,成为诊断过程中的可靠助手。而在病房区,AI数字人随时待命,病人一旦有疑问,便能立即得到清晰解答。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加持,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智慧病房的无纸化系统彻底改变了护士们的工作模式。曾经,交接班时的烦琐笔记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显示屏上集成的患者信息,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看,确保无缝管理。


谈及近几年的变化,资深护士长虞正红感慨万分:“从反复手写记录到信息化一目了然,真的是天壤之别。”她回忆起过去夜班中因输液提醒铃声此起彼伏,影响患者休息的日子,而现在,物联网系统提前5毫升警示,既提升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也让病区恢复了安静的秩序。


作为区域最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上海电信全力支持中山医院的智慧医院建设,已为医院提供了行业专属云、医疗专网和5G专网,并配置了丰富的算力资源,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上海电信还整合了安全服务,为医院的内外运营提供了全面的技术和业务安全保障。


肝肿瘤外科病房的医生办公室内,医生们正使用“肝外科医生助手”平台,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制订诊断方案。这个大模型应用平台,不仅能帮助医生准确分析病情,还能提供全方位的诊疗建议。


在医疗领域,上海电信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医疗服务体系的流程再造和功能优化,打造“医疗服务+数字智能”应用场景,包括就诊陪诊、病史记录、收费支付、公共卫生等智能应用,有效缓解传统就医过程中烦琐和耗时问题。


何为最先进的医疗科技?既要提升医院的高效运转,更要提升人民的就医体验与获得感,以人为核心的医疗科技才能真正地为人所用。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费锋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