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他们把“上网”变成一种城市品格

科技   2024-12-20 17:04   上海  

一部宽带进化史,“上网”不只是“上网”

作者/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王昕 钱立富 孙妍

编辑/ 王昕  孙妍

回望1994年,上海初尝网络之甘霖,那一粒智慧的种子于黄浦江畔悄然萌芽。从那时起,这座城市与数字世界逐步开始交融,“数字基因”与城市的每一个细胞紧密相连,激发出这座城市深藏的潜力与活力。


网络如织,渗透至上海的每一个角落。从最初的电话拨号,到万兆光纤入户,从最初的线下排队办理各种业务,到便捷服务通过网络送至市民指尖,上海的网络发展,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自我进化,更是对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次积极探索。


如果说,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是一个系统的生命体,那么推动这个生命体不断加速循环的无疑是信息化、数字化进程。在这场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变革中,有一批人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引领者,在他们的记忆中,互联网世界的每一次革新都像打开一扇未知的大门;他们前行的脚步,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走在探索与创新的前沿。


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中,他们的故事如同繁星点点,微光虽渺,却能照亮前路。致远之行,始于足下,通信建设者的每一次坚持和探索,滋养着这片数字热土,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数字时代的温暖与力量。

技术篇

一部上海的宽带进化史

提速

从14.4K到万兆

在1999年跨向新世纪之时,一种新的上网方式在国内普及,推动国内互联网从窄带向宽带发展,这就是ADSL。虽然ADSL的网速最高也只有8M,但相比窄带有了几何倍数的增长。

作为上海电信产品开发管理与运营领域的高级专家,张君几乎完整见证了30年来中国互联网翻天覆地的变化。1997年,张君进入上海电信,第一个岗位就是拓展窄带拨号业务。“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象20多年前‘艰难’上网的情形,要靠调制解调器和电话线拨号,传输速率只有14.4K,放不了视频、听不了音乐,只能在聊天室内打几个字,或者收发邮件、看看网页新闻。而且上网之后,固定电话就不能打了。”张君说。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多种上网新技术涌现,比如ADSL、FTTB+LAN、VDSL等。上海电信经过试点后把ADSL以及FTTB+LAN作为拓展重点。“2000年,上海电信正式推出ADSL宽带业务,一开始下行速率是512K,后来有了1M、2M、3M、4M。2004年~2005年,我们推出端口不限速服务,下行最高可达8M,这是ADSL所能达到的极限。”张君说。

2005年,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上海电信宝山局公众客户运营中心挂职副主任曹俊华刚刚成为一名装维人员,用他的话说,工作之初就经历一场网络大提速,从天天爬杆子修电话,逐渐向宽带维护转变,练就了听声判断线路是否有故障的“绝技”,成为一名解决疑难杂症的装维能手。


谁曾想到,网络大提速可以“停不下来”。2009年,上海电信启动“城市光网”建设,拉开了从“铜宽带到光宽带”的帷幕,为用户提供光纤到户FTTH接入服务。


光纤网络全城覆盖,犹如打通了城市信息网络的“任督二脉”,上海电信因此成为“提速狂魔”,先后11次开展宽带大提速行动,“提速行动开始后的几年,用户平均带宽每年都会翻一番,直至现在的千兆、万兆。”张君说。

进化

从挑战暗管

到“扎克伯格级”智慧家居

“上海最早推广光纤宽带,国内没有可借鉴的案例。”让曹俊华记忆犹新的是,当时跟着日本专家团队,“1对1”学习光纤装维知识和技术,用数码相机记录每一个手法,也是这场培训,让曹俊华认识了挚友——一位在技术上非常较真的“师傅”徐珺。

2011年,曹俊华加入上海电信FTTH攻坚队,几个数字记录了他所在“攻坚一队”的征程:4万公里,1200户,成功率超90%。虽然辛苦,但是曹俊华自豪地表示,“穿管成功率远高于当年带教的专家,而且上海老建筑的暗管比日本的还要复杂,难度更大,这主要是依赖于徐珺工作室发明的‘四小工具’”。


2019年,中国电信向智慧家庭市场转型发展,超前地将“5G+光宽+WiFi6”三千兆接入用户家庭,敏锐地洞察到用户对全屋WiFi的需求。


曹俊华也迅速转型,对他来说,打造智慧家庭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自己的爱好。2020年,曹俊华在自己家打造万兆家庭局域网,智慧程度可以比肩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改造的智慧家。

每天早上,家中窗帘自动打开,智能音箱自动播放音乐;离家上班后,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铃便会“上班”,监测到陌生人会自动告警并发信息给他;客人来访时,智能音箱发出欢迎语,简直是“i人”必备;做饭时,厨房中的燃气和漏水告警装置就会开启守护模式;空气监测仪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空气质量不佳时,空气净化器便自动启动;睡觉时,手机控制家里任何区域的每一盏灯……


如今,他不仅将自己家的宽带升级到政企用户级别的专线速率,而且将热爱传递给用户。近几年,他帮几十户家庭装成了“理想家”,用户满意度100%。当用户家还在装修时,他就会对照装修图纸,实地勘察,最终确定网线布置方案,指导用户购买哪些设备。

如今,曹俊华还有一个身份——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经常有用户会问云宽带有什么用,我会告诉用户,如果在家里打游戏、做直播、下载大量数据,都可以临时将100M宽带升级为1000M,上国外教育网站学习也可以定向加速……”他把经验倾囊而授,而中国电信有10万名装维员工正在经历一场向云网安全能手的转型。

巨变

从单一升速到云上生态

2024年,新的巅峰时刻来临。3月,首个基于50G-PON(无源光网络)的“万兆云宽带示范小区”在杨浦区落地。8月,上海电信在全国首发“美好家万兆融合套餐”,并宣布年内完成首批26个万兆标杆小区覆盖。


上海网速水平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宽带接入技术每隔七八年就有一次迭代升级,再过几年,200G PON技术极有可能上场,届时,网速还将会惊人提升。”张君这样畅想。


当网络供给侧能力不足矛盾逐渐消除,如何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变革业务模式,推动技术、网络、应用、产业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上海电信又一次率先破题——由“网”入“云”,推动“全城上云”,从此前单一满足用户接入带宽需求,演进为向家庭、企业提供更多的数智应用。

2024年5月,上海电信正式发布“智云上海”,这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型城域网,也是国内首个实现“全城上云”的城市级云网平台,用户规模居全球之首。


“智云上海”的创新之处在于,这是一个高效、智能、普惠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其中融合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强大的算力资源、普惠的服务体系等,可深入城市公共服务、智慧社区、家庭数字空间和企业信息服务各个应用领域。 


在上海,依托“智云上海”打造的云宽带已经进入家庭、人才公寓、酒店等场景,为用户带来新型的宽带上网和应用模式。在家里,用户不仅可以上网,云宽带还提供智家硬盘、绿色上网等丰富应用,“比如智家硬盘,我们在万兆云宽带现网条件下测试过,下行速率超过4.5Gbps,上行速率超过2Gbps,8K电影可以直接在智家硬盘上打开观看,不用下载到本地。”张君说。

服务篇

“上网”从不只是“上网”

上网

从上海热线到魔都在线

上海是中国最早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城市之一,但上网不仅仅意味着提供接入服务,作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上海电信曾创建最大的中文信息网站“上海热线”;榕树下曾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文学社区;上游棋牌红火一时,是首屈一指的线上游戏平台;上海热线最早提出区域门户概念,让世界知道,互联网也可以属于一个城市;互联星空是最早探索视频收费模式的网站,领先爱奇艺、优酷等至少十年……


20世纪90年代,沪上老百姓通常只能通过163国际上网服务登录浏览国外的信息,为此上海市邮电管理局提出要建立本地互联网服务,“一网五库”应运而生。

“一网”即上海本地公众信息网免费开放,“五库”为新闻、黄页、旅游、经济信息、国外库五大数据库。严格来说,“一网五库”不能算是互联网,还只是城域网。随着上网人群的增加,最早的“五库”资讯很难满足人们的上网需求。


1996年9月22日,“上海热线”应运而生。在2004年、2005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时任上海热线负责人杨杰提出了“互联网为生活服务和地方门户服务区域化经济”的超前理念,出乎不少专家和互联网大佬的意料。上海热线提出要做“最上海的热线”,杨杰说:“我坚信‘民族的才是最好的’,上海热线的目标是紧扣上海文化,做深、做透上海。”

从一开始,上海电信就没有只把“上网当成上网”,而是要为上海网民提供多元化、泛在化的普惠信息服务。


20多年后,在全球领先的“智云上海”网络架构的加持下,一种新型网络和互联网门户再次出现在上海,它叫“魔都在线”。它不仅是一根“随开随用”的云宽带,而且是一个“永远在线”的惠民门户,围绕市民“衣食住行”,在“大内网”上集成了医疗健康、智慧助老、视听娱乐等丰富内容。

借助上海电信遍布全市的光网接入和边缘算力优势,“魔都在线”集普惠数字服务与数字基础设施于一体,推动数字普惠从普遍接入向普遍信息服务跃迁,而这也是上海电信秉承30年的理念,上网本身是一种公共服务,是为市民提供通信和泛在普惠服务的平台。

升级

从线下排队到“线上全能办”

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网络的无处不在。尤其当移动互联网与生活深度融合后,更多的人希望更好地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


电信营业厅曾经是办理电信业务的“主阵地”,热闹得很。随着上海开始沐浴信息化浪潮的洗礼,电信服务也逐步向线上迁移,那个以ct10000.com为域名的电信网厅吸引了诸多用户尝鲜。虽然能办理业务有限,但在线查询的便捷性和即时性让许多用户眼前一亮,随之而来的便是“掌上办”需求日益高涨。


“中国电信上海网厅公众号上线之初可以办理部分电信业务,但以查询为主,有的业务是‘半自助’的。”上海电信客户服务部服务管理室主任潘瑱瑶说,用户在网上先下意向单,等待客服人员电话联系。


服务在变,能力在变,理念在变。如果说,最初的线上渠道只是让用户多了一种“赶时髦”的选择,那么随着上海电信全面数字化转型,线上渠道更是一种“必须”。

2022年8月,上海电信发布“六项服务承诺”,其中一项就是“所有业务,线上可办”,到2023年7月,上海电信推出“线上全能办,最多跑一次”服务,上海电信瞄准“全能办”“全爱办”“全好办”,增强线上服务能力,梳理打通线上线下全流程服务,电信用户通过“中国电信”App、“上海电信”公众号、“中国电信上海客服”公众号等线上渠道,可以在线查询并办理缴费、拆机、补换卡等200多项电信业务。


比如,过户是电信业务中较为复杂的一项业务,之前,需要双方都带齐证件一同去营业厅办理,但现在,通过上海电信线上渠道中的视频客服认证,就可以办理过户。


不少电信用户已经真切感受到这种便利,市民刘先生此前为孩子买了一个电话手表,新增一张电信卡,但套餐里电话卡已满5张,他想把母亲的电话卡过户出去。“我和母亲离得远,还要上班。当我知道过户可以在线办,趁着去看望母亲,和母亲一起通过视频客服在线办理了过户。”刘先生说,既不用请假,也不用特意去营业厅。

流量不够,直接加个流量包;在异地手机掉了,直接在线申请异地补换卡……上海电信线上全能办的“朋友圈”正在逐步扩大,“为了方便外国用户,线上渠道不仅多了英语界面,还支持外国用户通过永久居住证在线办理电信业务,而之前外国用户必须凭护照到营业厅办理。”潘瑱瑶说。

云图

从梦想到现实

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工匠、上海电信政企客户事业群业务架构师华静的记忆中,政务信息化虽然不断发展,但不少政务还是需要到线下办理。随着“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目标的提出,打破数据孤岛,让政务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成为政务服务的大方向。


2016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电子政务云建设工作方案》,政务云建设蓄势待发。华静曾为上海世博会搭建志愿者培训和管理平台,还参与过“金融云”建设,于是他成为政务云建设上海电信相关项目组的总技术负责人,“政务云的规模和体量很大,对扩展性、安全性、时效性、可靠性的要求极高,覆盖范围更广,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华静告诉《IT时报》记者。


电子政务云对政务信息化的通畅、统一和高效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提升政府现代治理能力,成为各级政府迫切的需求和急需解决的难题。


上海电信政务云项目团队三次集结、三次推翻、三次定稿,成立政务云运营中心,助力上海政务云建设和运营。2017年,上海电信政务云项目团队建设了业界首个“双活”高可用性政务云,浦东浦西两个节点互为补备的创新构架如今已成为国内大城市电子政务云的标配。


政务云底座承载着上海一网通办的各种应用,让市民在线办理政务有了更多选择,覆盖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社会保障等热点服务。从最初的100多项到现在3000多项可在线办理的政务,一个全民政务App犹如“最强大脑”,几乎涵盖公民的全生命周期。随申办在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上都有入口,作为静安区政协委员的华静曾提出《加强“一网通办”互联互通,提升“随申办市民云”使用感知》的社情民意,建议充分依托互联网产品的公众用户触达能力,实现更多的随申办互联网访问方式。

随着教育云、健康云等一批云上新场景出现在上海数字化转型的蓝图上,上海电信打开了市区两级政务云搭建格局,将上海市电子政务云拓展至各区。华静带领团队探索出基于全栈智能可信电子政务云架构,实现了区政务云与市级云在逻辑上的一体化,助力政府部门最终形成市区两级云体系。


一张更加紧密、高效、智能的服务网络在上海这片数字沃土上不断延展,不仅连接了政府与市民,更打通了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上海市民上网三十年,每一步都踏着科技的节拍,回响着未来的呼唤。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胡宝平 费锋 东方IC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记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ps. 使用IT产品有问题?留言与编辑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