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国内厂商发布AI眼镜计划
作者/ IT时报记者 沈毅斌
编辑/ 郝俊慧 孙妍
AI浪潮已经席卷至各大终端厂商,AI手机、AI PC、AI手环等数码产品层出不穷。曾被视为最有可能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全民级智能设备的眼镜,也开始在AI赛道上“一路狂飙”。
近日,闪极科技发布其首款AI眼镜。该款AI眼镜具备AI算法、摄像功能和云端算力,可以接入云天励飞、讯飞星火、通义千问、Kimi、智谱等国内十余家主流大模型,最低售价仅999元。
互联网大厂和AR硬件厂商也纷纷公布各自的AI眼镜计划。百度在2024世界大会上宣布,首款“小度AI眼镜”即将上市,将成为全球首款搭载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镜;小米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推出全新一代AI智能眼镜;AR眼镜厂商Rokid打造的AI眼镜Rokid Glasses默认接入通义大模型,与AI进行实时语音交互,计划于2025年开售;雷鸟V3 AI眼镜将搭载定制的大语言和多模态模型,也将于2025年发布。
对标去年的“百模大战”,如今入局AI眼镜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即将打响“百镜大战”,更有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有望成为AI眼镜元年。不过,10年前曾被谷歌验证失败的命题,这次会是充满希望的“燎原之火”,还是重蹈覆辙的“虚火”。
巨头的热情从未消退
消费者对于AI眼镜的幻想和期盼,也许来自电影《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托尼佩戴的具备识别图像、分析数据、热成像透视、智能交互等功能的科幻眼镜,而最早将AI眼镜带进现实的是谷歌在2012年发布的Google Glass。
“骨感”的是,搭载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等硬件,并且能够通过语言交互和触控板操作的Google Glass,由于续航不足、售价昂贵(1500美元)、摄像头和语言识别能力弱、缺乏“杀手级”应用场景等问题,最终在2015年停产,被定位为失败产品。
不过,谷歌对AI眼镜的热情始终没有消退,在2024年5月举办的谷歌I/O大会上就公布了“Project Astra计划”,即用户打开摄像头,该多模态AI就可以直接解释画面中物品,而这也将成为谷歌新一代AI眼镜的核心能力。会后,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公司早期尝试的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过于超前,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但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现在可能是回归的好时机。
2024年12月中旬,谷歌DeepMind网站已为Project Astra项目开设新的测试频道,计划邀请部分用户,测试配备AI和AR技术的原型眼镜,以便于进一步收集用户反馈、推进该眼镜的商用落地。
相比还“虚无缥缈”的谷歌新一代AI眼镜,2023年,Meta联合眼镜厂商Ray-Ban(雷朋)打造的AI眼镜——Ray-Ban Meta,已在市场上取得不错的反响。
Ray-Ban Meta
据The Verge统计,2023年第四季度,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销量达到30万副;2024年5月,销量突破100万副;预计2024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150万副。
在硬件的带动下,数据平台SensorTower的应用下载数据显示,Meta View配套应用的下载量在10月同比暴涨超过200%,成为全球唯一一款商业落地的AI眼镜。
Ray-Ban Meta暂时未在国内上市,功能上仅支持音频+摄像头,可以做到接打电话、拍照录像、语音交互等,但缺乏视觉AI体验。
Meta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英国《金融时报》最新报道称,Meta正计划与眼镜厂商EssilorLuxottica合作开发新的智能眼镜,并在眼镜上添加显示屏,用于显示通知和Meta虚拟助手的回复。
摸着谷歌和Meta过河
前有谷歌的前车之鉴,后有Meta的初战告捷,国内AI眼镜厂商开始有目标地“卷”起来。
在外观设计上,国内厂商选择了与Ray-Ban Meta类似的路线。有不少从业者和消费者认为,Ray-Ban Meta的大卖与国际知名眼镜品牌雷朋有着很大关系,扎克伯格在Meta Connect 2024开发者大会上也表示,人们首先希望眼镜有不错的设计,然后才轮到AI应用。
于是,闪极选择与眼镜品牌LOHO合作,“小度AI眼镜”和Rokid Glasses都绑定了时尚眼镜品牌BOLON,雷鸟则与博士眼镜联合研发雷鸟V3 AI拍摄眼镜。
图源:闪极
舒适度方面,Ray-Ban Meta的重量约为49g,与普通太阳镜相差无几。以此为参照,国内AI眼镜厂商向轻量化继续发力,闪极的AI眼镜重量约50g;具备AR功能的Rokid Glasses仅49g,其解决方案是将左右镜片上各安装一个光机的双光机方案,精简为鼻梁中间单光机双镜片的显示方案。
续航是Google Glass失败的重要原因,Ray-Ban Meta也只能支持三分钟左右的视频录制时长。有博主测评,在连续拍摄情况下,Ray-Ban Meta电量只能支撑半小时,若不拍摄,电量也撑不过半天。
根据官方信息,闪极AI眼镜搭载了450毫安的电池,容量是Ray-Ban Meta的三倍;Rokid Glasses官方表示,AI眼镜续航可以达到4小时,并配备快充眼镜盒,20分钟充满。
国联证券研报表示,目前AI眼镜增加续航有两种路径,一是增加电池容量,二是降低应用能耗。其中第一路径需要在不提升电池重量的情况下,增加容量;第二路径则要芯片厂商打造一款专门针对AI眼镜的SoC,无论哪条路径目前都存在技术瓶颈。因此,国内相关新品大多还停留在宣传层面。
作为AI眼镜,AI体验是重中之重。XREAL创始人徐驰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AI眼镜还处于上半场的“弱智眼镜”阶段,所谓的智能大多来自外部大模型的加持,而非实质的技术突破。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翁冬冬也表示,现阶段的AI眼镜是在原有AR眼镜的基础上,加入一些AI算法,取消AR显示模块,降低算力需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上的突破,反而表明这些眼镜仍然是“简化版”的AR眼镜,缺乏真正的技术创新。
纵观当下AI眼镜的使用方式,无论蓝牙、Wi-Fi,还是直连,几乎都需要外接手机,被大肆宣传的接打电话、AI语音交互、拍摄记录等都是手机最基本的功能,而具有“AI含量”的实时翻译、识别等功能,需要通过摄像头将图像信息传递至手机云端处理后,再反馈到眼镜上。
手机是目前AI大模型的重要载体之一,若AI眼镜不能脱离手机,并作为独立的使用个体存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AI版“你是我的眼”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和实用性是购买产品的核心驱动因素。目前已知AI眼镜中售价最低的是“闪极AI拍拍镜”共创版,仅需999元;华为智能眼镜2售价约为2299元;全球销量最好的Ray-Ban Meta定价在300美元至379美元之间。
成本方面,以Meta为例,根据维深wellsenn XR的拆解分析以及基于当时市场行情调研统计,一代(Ray-Ban Stories)和二代(Ray-Ban Meta)智能眼镜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分别约为155.7美元和174美元,其中成本差异主要来自于主板和芯片。
随着技术的进步,当AI眼镜的价格被“打下来”,使用场景便会“提上日程”。
目前来看,国内入局AI眼镜的方向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以华为智能眼镜为代表的音频AI眼镜。这款眼镜没有摄像头,也没有显示屏,只能支持语音通话交互、听音乐等功能。由于技术门槛低,产品具备相当成熟度。
“整体感受智能化程度一般,主要功能类似于眼镜形状的蓝牙耳机,最多使用场景是听音乐和接打电话,续航大概八九个小时。”消费者小袁(化名)向《IT时报》记者表示。
第二种方向是音频+摄像头,以最近官宣的“闪极AI拍拍镜”和“小度AI眼镜”为代表。这类产品的亮点在于具备AI记忆功能,例如通过眼镜摄像头记录停车位、门牌号等,AI能随时调用记录的信息与用户交互。
第三种是音频+摄像头+显示,得益于AR技术优势,Rokid Glasses是该类型的代表。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认为,AR眼镜和AI眼镜会共同存在一段时间,但布局AI眼镜的厂商未来也会在视觉上做加法,AI眼镜必然会具备显示功能,并集视觉、听觉、记录于一体。
2024年9月举办的Meta Connect 2024开发者大会上,除了展现Ray-Ban Meta视频录像、实时翻译、语音交互等功能外,扎克伯格还提到AI眼镜的另一个应用场景“be my eyes”(做我的眼睛),即通过佩戴AI眼镜,将盲人、视力低下人群与视力正常的志愿者连接,志愿者利用眼镜摄像头实时观察周围环境,并用电话告诉视障人群,实现“视力共享”。
尽管目前AI眼镜的智能化程度还离不开人类志愿者的辅助,不过可以畅想的是,未来当AI的视觉识别速度与精准度能与人类无异时,AI眼镜也将有可能成为视障群体的“眼睛”。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谷歌 Meta 闪极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大家都在看
请加「星标」不错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