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有新消息!

楼市   2024-11-21 17:01   山东  

据悉,《报告书》是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片区规划及建设等情况基础上,历经多轮专家及行业主管部门评审而编制完成。《报告书》识别并预测了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定了跟踪评价计划,开展了碳排放评价工作,并提出了符合园区实情、具体有效的意见和建议,以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对规划的优化作用。作为引进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的重要依据,《报告书》通过审查后,将与园区项目环评形成有效联动,入园项目环评可在有效期内直接引用《报告书》中的监测数据,进一步优化了项目环评审批流程,助力项目的加速落地。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位于青岛开发区北部,于2020年4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核心区面积10.68平方公里。近年来,锚定“创造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新样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定位,青岛开发区坚持平台思维和开放观念,依托国家级园区云集、高端化要素集聚和对日区位及资源等优势,深入实施品质提升、产业集聚、要素赋能多轮驱动策略,着力打造对日开放新高地,圆满完成国家发改委阶段总结评估。今年以来,第四届中日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等系列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相关日资重点项目的签约落地,与日本相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先进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核心区内“四纵两横”等路网建设相继竣工,域内节能环保、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正加速集聚,整个示范区建设全面起势见效。


以上消息来自西海岸传媒

下面为去年发布的:

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端产业融合发展、国际地方经贸合作新高地,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日合作,全面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中日合作示范区),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聚焦节能环保等产业,推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高端制造等领域开展对日合作,加快形成开放创新新格局、产业升级新机制、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努力创造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新样板,为全面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发挥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等政策叠加优势,集聚日本先进技术、专业人才等高端要素,深入开展务实合作,实现规划共商、园区共建、产业共育、市场共拓、利益共享。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内引外联大产业、搭建先行先试大平台,优化中日地方合作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合作、技术协同创新政策,加快塑造层次更高、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竞争新优势。

高端引领,绿色发展。突出绿色低碳理念,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控新上“两高”项目,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发展,构建绿色高端制造体系,高标准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示范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中日合作示范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生态质量稳步提升,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的合作交流机制初步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日合作发展新高地。引进一批先进日资创新型企业,其中世界500强大企业2-3家,累计使用外资金额10亿美元以上。中日双方在节能环保等领域相互赋能,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到2035年,富有活力的中日地方合作体制机制全面构建,高度开放、创新引领、产业繁荣、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化园区全面建成,成为全国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的样板。以节能环保、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2-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

二、总体布局

(一)实施范围。

中日合作示范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北部,东至环胶州湾高速,南至王台路、黄张路,西、北侧以错水河为界,面积10.68平方公里,按照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管控。联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青岛中德生态园,撬动青岛西海岸新区高质量发展。

(二)功能分区。

遵循“多规合一”要求,统筹考虑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现实条件,构建形成“一环、一核、两带、三组团、多节点”的总体布局。

一环:沿“岛耳河二路-纵三路-黄张路-园区二号路-王台路-石梁三路-黄渔路”两侧绿带构建蓝绿休闲活力环。

一核:结合岛耳河三路以南、园区二号路以西、岛耳河四路以北、黄渔路以东的科研用地,打造绿色产业创新之核。

两带:设置南北两条东西向产城融合发展之带,形成与周边互动发展格局。南侧沿王台路设置,向东连接青岛自贸片区、桥头堡国际商务区,向西联系王台镇驻地;北部沿岛耳河三路以南、岛耳河四路以北设置,横贯烟墩子山与果老山,向东联系西海岸综合保税区、日韩商务城,向西联系王台新城。

三组团:

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纵三路以东至纵二路,岛耳河二路以南至黄渔路区域,重点布局节能环保产业;纵三路以西至黄渔路,岛耳河四路以南至王台路区域,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衔接青岛中德生态园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产业创新孵化区:围绕北部烟墩子山开敞空间节点布局,主要布局科创研发、创业孵化及工业楼宇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北部双创服务空间,适当配建部分职工公寓与人才公寓,满足产业区就业人员生活需求。

滨水生活服务配套区:位于错水河东岸,黄渔路西侧,黄张路以南,衔接该区域上位规划功能布局,于错水河东岸布局产业配套生活服务区,根据各项设施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按标准配置15分钟、10分钟、5分钟三种层级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确保生活品质与空间宜居性。

多节点:结合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多处配套服务节点,服务生活区和产业区。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

1.强化节能环保产业链合作。围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车船和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与日本相关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先进企业深度合作,逐步向关键关联技术和典型应用延伸,形成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集聚区。

高效节能装备产业。聚焦高效锅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高效节能电机、节能风机等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制造,重点研发节煤、节电、节油及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等高效节能技术,实现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内领先。鼓励区内优势企业与日资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突破高性能变频、高效节能、分布智能控制、语音交互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效节能电器和半导体照明产品。加大系统优化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先进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的集成优化运用,加强工业系统节能。

先进环保装备产业。聚焦环境监测装备业、大气治理装备业、水处理装备业、海洋环保技术装备业、固废和土壤处理装备业,重点开展大气治理、环境检测仪器、水污染防治、新型水处理、污染土壤修复等装备技术对日合作,加快重点环保装备的产业化发展及其推广应用。发展以膜材料为主的关键零部件、环保测量仪器仪表以及水处理设备制造,探索与日资公司在超纯供水设备、水处理化学品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在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推广新产品。培育支持海上溢油快速处置技术装备、浒苔无害化处置技术装备等研发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装备产业。聚焦工业废物、工业余热、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海水淡化等领域,提高资源化利用装备水平。开展赤泥、污泥发电设备、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和综合利用装备的对日合作,重点研发电力、钢铁等行业余热资源利用技术。引进日系先进焚烧锅炉技术,建设日式垃圾焚烧和垃圾能源处理示范项目。

绿色交通车船和设备制造产业。聚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加强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电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及能量回收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合作,提高本土企业配套能力,重点引进日本锂电池关键技术,积极开展太阳能及燃料电池等技术的应用落地。

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加强与日本环保企业合作,打造以节能环保为主的产业超级链接者平台,深化对日金融租赁、股权投资、载体招商等运营合作。加强与日本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合作,发展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合同环境服务和再制造服务业。推进节能诊断、节能评估、节能改造技术服务、节能环保融资、第三方监测等模式,支持“环境医院”等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与日本公司合作实施节能改造。开展环保管家试点、环境顾问试点和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制定环保管家行业国际化服务规范。加快发展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价、绿色认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新兴环保服务业。建立环保服务企业黑名单制度,规范服务市场。

2.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链合作。打造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基地,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企业和机构。在制造环节上,重点发展以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Nand Flash(闪存)为核心的存储器制造,着力发展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PMIC(电源管理集成电路)、CIS(图像传感器)等特殊应用产品制造。在设计环节上,重点发展以声音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为核心的传感器领域,以智能家电芯片、汽车电子芯片、物联网芯片、5G芯片为核心的ASIC领域和以光显示为核心的光电子领域。在产业链条上,重点补充完善以电子气体、硅片为核心的材料环节,以封装测试装备为核心的设备环节和以系统级封装、三维封装、凸点封装为核心的封测环节。

3.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合作。聚焦氢能、生物能、海洋能、风能等领域合作,开发可替代能源、促进能源高效利用以及能源清洁应用等领域设备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加大低成本制氢、管道输氢、高压储运氢、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等领域对日合作,重点突破质子交换膜、双极板、高性能碳纸、低铂催化剂等关键材料,提升氢能装备制造与应用水平,壮大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链条。以推进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等产业高端化为重点,引进日资相关领域企业,支持新材料研发生产项目,发展先进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引进一批海藻纤维、甲壳素或纤维素复合纤维及功能材料日资项目,发展药用辅料级、创面敷料级、体内植入级的褐藻胶、壳聚糖、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重点开发止血、创伤修复、组织工程和药物缓控释等海洋生物医用材料。

4.扩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合作。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引进日本现代服务业,聚焦零售批发、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电子产品、金融与商务服务,积极引进日本商业模式、消费模式,重点推进“消费专区”建设,打造立足青岛、面向日本、辐射亚太的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消费先行区。深化与日本金融企业合作,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境外投资(QDLP)试点。谋划筹建中日(青岛)工业设计谷,开展工业设计孵化、成果交易和人才教育交流。围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和健康医疗产业配套服务,积极承接日本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认定、咨询、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面向跨境物流需求,加快与日资航运公司合作。重点培育运输、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积极推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教育等文化服务进出口,大力促进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文化服务进出口,加强中医药、体育、餐饮等特色服务领域的对日交流合作。

(二)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1.搭建科技创新协作平台。支持日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中日企业、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联合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建设联合实验室、中试基地、一体化运营平台等科研载体。共建中日数字走廊,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先进制造等领域深化大数据应用合作。积极承办高层次中日科技成果洽谈会、科技论坛。

2.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聚焦污水处理、清洁能源利用等领域,争取组建中日联合企业技术中心。引进日本工业机器人、机械装备、精密仪器技术,加强与日本数控系统、伺服电机、压铸成型成套生产线装备、高端仪器仪表制造企业合作。面向国内产业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与日资企业开展第三方技术委托开发合作,合力攻关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信息通信等领域共性技术。

3.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创新孵化合作,推动驻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与日本知名高校、产业联盟、咨询机构等联合成立科技孵化转化中心。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中日技术研发应用基地,推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落地。探索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加强低碳节能领域中日技术交流合作。加强中日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合作。

(三)建设新日本客厅。

1.打造国际商贸会展综合体。加强与日本知名会展企业合作,构建集展览展示、金融服务、国际贸易、产业配套于一体的国际会展平台。重点建设新日本客厅综合体,打造具有浓郁日本特色的商业商务区。以大宗商品、特色商品为突破口,推动期货保税交割、现货保税和非保税交易、一般贸易、转口贸易联动发展。支持企业联合日本大型商社、贸易机构,共建共享仓储设施、跨境电商零售交易分拨中心。

2.建设中日文化交流连心桥。开展高层次中日人文交流,积极承办中日国家层面机制化双边交流促进活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双边经贸合作论坛,增强与日本政府部门、知名城市、大学、智库、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建设中日青年交流会客厅,增强中日青年企业家和优秀青年代表交流互访。

3.建立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平台。主动参与中日国家层面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建设,争取设立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促进中心。建立中日第三方合作重点国别项目信息库和企业库。建立中日第三方合作企业标准服务平台。

4.构建国际一流产业生态圈。争取设立中日企业和两国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产业投资基金。加强与日本知名智库合作,开展中日合作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加强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中经济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等机构合作,吸引中日节能商会、机电商会、承包商会设立办事机构。

(四)打造高端生态智慧园区。

1.建设“蓝绿”特色园区。推动地铁6号线建设运营,构建第4代城市自然公园型TOD站城一体化服务核心。实施外部区域“两纵一横”和内部“四横两纵”的道路主干网络,打通与外部区域空间联系通道。规划设置DHC系统和生物集群净化生态系统,形成BCP防灾与抗灾对应系统及可持续保证能力体系,打造安全、安稳、安心的蓝绿市政支撑体系。

2.建设数字智慧园区。加快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数据平台。加快中日合作示范区智慧大脑建设,打造政务云平台和“智慧教育”云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改造,加强数字技术在园区企业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物流”,优化园区物流配送网络。

3.建设生态示范园区。开展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构建绿色环保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造、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施绿色制造、节能降耗、循环发展行动计划,强化能源消耗强度控制,做好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全面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清洁生产,健全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实施差别化能源配置。

(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施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加快构建与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相适应的规则框架。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允许中日合作示范区内企业进口专业设备,开展软件测试、文化创意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跨境服务贸易。建立完善对日本农产品食品检验检疫国际互认机制,探索实行对日农产品食品进口便利化政策。

2.加强财税金融支持。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节能环保产业财税支持政策,引导各级国资平台和产业投资基金向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倾斜。支持区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用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强与日本金融机构有效对接,鼓励企业到日本发行债券。

3.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支持中日合作示范区以清单式申请授权方式,在经济管理、营商环境、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加强竞争政策的统筹协调,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开展第三方评估。推进政府、市场、社会协同的诚信建设,在市场监管、税收监管、贸易监管、投融资体制、绿色发展等领域,推进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创新。

4.推动区域产业联动。依托青岛中德生态园、青岛国际招商产业园,放大国际招商政策优势,共用生产设计、科研办公资源,共享商务服务、生活居住便利。依托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拓宽对日开放领域,构建适应中日跨境电商贸易特点的海关、退税、物流监管和跨境支付支撑体系,建设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际供应链重要枢纽。

四、保障实施

(一)加强组织推动。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细化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中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支持指导,及时帮助解决中日合作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青岛市要加强对中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做好统筹推进工作。青岛西海岸新区要强化主体责任,细化时间表、路线图,确保中日合作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畅通人才交流。支持中日合作示范区依法依规开展针对日本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提高出入境便利化水平。依托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放宽聘请日籍白发工程师工作签证条件。研究对中日合作示范区引进的境外人才给予生活补助。

(三)落实土地保障。将中日合作示范区纳入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考虑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中日合作示范区建设用地根据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体确定。对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在市、区土地指标范围给予安排支持。深化产业用地“标准化”出让方式改革,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探索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

(四)拓展友城合作。依托中日地方发展合作机制、中日创新合作机制、中日经济合作机制、中日韩区域合作机制,以日本下关、福冈、北九州、京都、川崎、札幌、宫崎、神户、鸣门等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和经济伙伴城市为重点,深化与日本地方政府、重点城市之间的合作,为中日合作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以上消息来自山东发改委



王台吧
千年商贾重镇,中国-青岛-王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