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陈浩:5G商业成功如何迈向新阶段?开启二次创新正当时

科技   2024-06-27 21:25   上海  

历经五年耕耘,全球5G发展取得阶段性的商业成功。在网络层面,全球320张5G网络服务了18亿用户,用户发展速度是4G同期的3倍。在商业层面,20%的5G用户带来了30%的移动流量和40%的移动服务收入,加速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当前业界最关心的是,如何深入挖掘5G潜力,推动其从技术革新迈向商业成功?


在MWCS Day2的“5G与AI碰撞激发5G商业新动能”峰会上,华为运营商销售部总裁陈浩发表了“5G二次创新 开启商业成功新阶段”主题演讲,对此问题进行全面解答。



笔者注意到,陈浩讲述了中国5G二次创新从场景创新、融合创新以及合作创新三个方面,加速商业变现落地,开启商业成功新阶段。


“5G商业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从探索、实践与创新一路走来。一次创新释放技术红利,二次创新加速商业繁荣。目前5G正处于二次创新的历史性时刻。”陈浩指出。


你是否也想知道,5G二次创新的大门该如何开启?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价值?


01

  5G二次创新三重奏:

场景、融合与生态


相信你也深有同感,当前以5G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加速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及各环节。


咱们来看一组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5月末,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达383.7万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同时,中国5G用户数超9亿户,5G用户数占全国移动通信用户数50%以上,实现了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


不仅如此,我国还在持续推进5G规模化应用,实现5G应用案例数累计超过9.4万个,在工业、矿业、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了规模应用,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数超过1.3万个,建成了一批5G工厂,为全球制造业可持续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5G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关键问题。在陈浩看来,业界应该从场景创新、融合创新和生态创新三大维度发力,开启5G商业成功的新阶段。


02

  第一重奏:

场景创新,重构比特价值

现在直播经济发展如火如荼,相亲直播、电商直播、旅游直播等各种直播层出不穷。相较于普通视频,直播强调的是即时互动与情感传递。当前,我国有1000万常播主播,这类人群对网络的上行速度和稳定性要求严苛。


这个场景的答案在何处?据陈浩分享,运营商依托5G大上行和网络优先接入能力,运营商端到端满足了直播人群特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有15家运营商开通了大流量、保障直播视频上传体验的直播套餐,使得ARPU值提升了76%,非常可观。


在以下行能力为主导的网络场景中,直播场景开启了网络上行变现的大门。陈浩表示,运营商可以通过业务级加速、确定性体验、感知可视等新能力,未来还可以逐步延伸到更多场景、更多人群和更多应用,真正实现在场景中重构人群时空价值,加速网络多维度变现。


在直播业态的蓬勃兴起中,运营商通过将5G技术深度融入直播场景,不仅成功突破了传统网络上行瓶颈,还巧妙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在笔者看来,直播套餐的推出,标志着网络服务正在从“通用”向“精细化”转型,也为其他的大上行业务变现提供了不错的思路。


03

  第二重奏:

融合创新,拓展DICT业务

在推动融合创新的道路上,华为有哪些新思考?陈浩指出,业界应该加强网云智协同发展,从新通话、云手机、车路协同三大领域共同入手,全方位加速5G二次创新。


其一,新通话打造信息服务新入口。从大哥大到视频彩铃到5G新通话,我们的通话体验变得更加有趣,沟通更加便捷。新通话如何走向成功?在陈浩看来,运营商需要不断孵化高价值场景和精品应用,做精做细运营保障,依托不断推陈出新的互联网营销。


以中国某运营商为例,新通话上线仅8个月,发展了1000万用户,速度相当可以。笔者认为,运营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用户量的爆发式增长,充分验证了消费者市场对高品质的通话体验有着迫切的需求,我们也希望新通话能够开启人与信息交互的全新时代。


笔者在思考:未来新通话业务将如何发展?陈浩指出,新通话发展经历会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高清通话体验叠加AIGC打造好产品,做大订阅用户基数;第二阶段,孵化2C和2B高价值场景、快速打造精品应用,持续提升月活用户;面向未来,新通话将融合多个通话产品,通过网、云、智协同打造全场景信息服务入口。


其二,云手机打造个人算力+AI新门户。云手机简单来说就是在云端运行的虚拟手机,其主要依托运营商“网+云+算力”优势,当前已发展1800万用户。


云手机的体验和运营情况如何?据陈浩分享,在体验方面,云手机已达到“类真机”体验,未来云手机将把画面分辨率升级到2K,时延降低到100毫秒,基本实现 “真机”体验。


在运营方面,浙江云T卡推出1张SIM卡=云手机+定向流量+云盘+权益,云手机业务快速发展。面向未来,华为将和运营商持续做好生态和产品演进,孵化AI新应用,让云手机成为个人算力+AI新门户。


笔者在华为展台体验了解了浙江云T卡,发现该卡通过整合SIM卡服务与云手机、定向流量、云盘、附加权益等多重功能,实现了服务的打包与增值。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值得肯定。


不难看出,浙江云T卡不仅简化了用户的使用流程,还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增强了用户粘性,促进了云手机业务的快速增长。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体现出了运营商在数字经济时代对于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资源整合能力的高效运用,值得点赞。


其三,赋能数字行业新车联。未来5年,全球每年新增1亿辆网联车,全球汽车行业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其中,在乘用车市场,汽车越来越智能化,5G上车势不可挡,手机、家庭与车将深度融合。此外,高性能eMBB模组和RedCap高性价比模组可分别满足车企高中低档连接需求。


与此同时,在商用无人车市场,5G大上行已满足1080P高清视频回传,QoS和切片将进一步保障视频回传和远程控制,并通过边缘云算力支撑无人自动驾驶训练。


在笔者看来,汽车行业的变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一次社会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的重构。为了让变革走得更远更稳,业界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让老百姓的出行方式更加安全、高效和便捷。


04

  第三重奏:

合作创新,激发视频流量

在探索5G时代媒体内容的变现路径上,华为正引领两大关键领域的合作创新变革,旨在推进端到端产业协同,激发视频基础业务流量。


一方面,提升泛视频1080P全高清体验。当前我们观看视频和视频通话,分辨率主要以540P和720P为主。近日,华为向全行业提出共同迈入全高清时代,以此提升消费者体验,充分发挥中国领先的网络能力。


另一方面,催熟裸眼3D终端和内容生态。今年以来,裸眼3D终端数量快速增长,从去年的20款提升至今年的40款。同时,裸眼3D的价格正在下降,内容生态不断成熟。基于此,陈浩希望通过多方产业联盟推动3D内容、技术、体验进一步突破,达成多方共赢。


笔者深切地感受到,陈浩的上述两大举措,不仅是对5G潜能的深度挖掘,更是对媒体内容产业未来格局的重塑。它不仅展示了技术进步如何改变内容消费模式,还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值得肯定。


笔者观察:



开启5G商业成功新阶段


在推动5G走深向实的过程中,华为作为通信设备商,没有局限于技术本身的迭代,而是更深层次地思考如何通过“二次创新”实现5G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双重提升。


从技术创新到应用创新,再到模式创新的递进思路,笔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华为作为行业引领者的战略远见。华为通过构建开放合作的5G生态系统,鼓励跨行业融合与共创,不仅加速了5G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也促进了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单一的技术或产品创新已经难以持久引领市场。那么,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我认为是构建开放合作的生态,通过持续的场景探索与融合技术,深化行业合作,以此实现持续创新和商业成功才是正道。


成功的奥义始于勇敢的启程。面向未来,笔者希望华为携手运营商和生态伙伴,推进5G二次创新,通过场景创新、融合创新以及合作创新,共同开启5G商业成功新阶段。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海峰看科技》侧重科技通信技术和产业分析,定位解读延伸,深度思考。
《黄海峰的通信生活》侧重科技通信资讯和数码产品体验,定位快速、有趣。

往期推荐

终端如何才能更智能?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给出解决之道

谁将引领小折叠屏未来?荣耀以极致产品力打破“花瓶”画像

国云向新,手握智算之剑的天翼云开启“智算云”新征程

做厚智能时代黑土地, “硬”华为亦有“软”实力

曙光存储发布FlashNexus、升级ParaStor,助运营商驰骋AI时代

低空经济如何“扶摇直上”?中国电信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给出答案!

直击MWCS | 推魔速计划,发套餐应用:上海移动5G-A商用飞速,价值多大?

上海电信5G-A成果全面开花,魔都人民幸福感直线UP!

  • 黄海峰,独立科技评论员,多次接受央视、环球时报、科技日报采访。

  • ICT行业杂志前副主编,从业十多年,聚焦5G、手机、IoT、光、云、AI、互联网等。

  • 每年与超100位科技行业企业CXO/VP/总监面对面交流。

  • 多年度《中国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报告》特约撰稿人。

  • 获十大通信行业自媒体、IT科技十佳创作者称号。

  • 覆盖今日头条、百度、新华、人民、搜狐、凤凰、新浪、网易、知乎、腾讯、一点、微博等。

  • 微信号:174455367

海峰看科技
黄海峰,科技评论员,长期跟踪5G/5G-A、IoT、光、AI、云、手机、芯片、OS、互联网、智能车等ICT技术与产业发展。ICT行业期刊前副总编,科技媒体从业十多年。北邮毕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