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嘤鸣】第21期 · 仇金选 | 陆游诗词中的“驿”
文摘
文化
2024-10-30 08:56
甘肃
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开辟学术嘤鸣栏目,旨在引领陇上诗歌理论研究探讨风气,主要发表广大会员和诗友们撰写的有关诗歌方面的理论文章,包括诗词作品集的序跋,对某诗人或某作品集的评论文章,对诗歌音韵、格律方面的研究探讨等等,让大家在交流、探讨中争鸣、碰撞,为陇上诗歌理论研究探讨增添活力和生气,欢迎大家赐稿。
本期推出仇金选先生《 陆游诗词中的“驿”》一文,今刊发以飨读者。
责任编辑:徐维强
作者简介:仇金选,男,汉族,籍贯甘肃省灵台县,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供职于省直部门。业余爱好古诗词、楹联,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楹联学会名誉理事。
前段时间写了《从白居易的诗歌看唐代的“驿站”》这篇小文章后,又抽空读了一些唐宋诗歌中写驿站的诗作,本来想分析一下整个唐代或者唐宋时期诗歌中有关驿站诗作的特点,并追溯驿站的发展变化。但考虑再三,总觉得自己学力不逮,不妨继续以诗人个体为例,先把切口放小一点,看看陆游诗作中“驿”的特点。在这篇文章里,之所以选择宋代陆游作为分析对象,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陆游是中国古代诗人中除乾隆皇帝以外,传世诗作数量最多的诗人。我统计了一下,在陆游存世的9300多首诗词中,写驿站的诗词就有170多首,大概也是古代写驿站最多的诗人,具有代表性。第二,宋代的驿站相比唐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北宋初年,宋太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邮驿交通线,整饬驿道,建设驿馆,全国的州、府、县、镇的驿舍、亭、铺相望于道。同时,宋代的官方机构林立,官员数量众多,加之当时规定地方官必须三年一调,中央的官员也不定期外放,所以官员出行多、时间长,“在路上” 往往是宋代大部分官员人生的常态。第三,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与陆游的“诗歌创作论”有关。从陆游的《 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二首其二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这首诗来看,虽然写的是题萧彦毓秀才诗卷后,其实是完全可与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绝句五首》等量齐观的古代诗歌批评史上十分重要的诗歌创作之论,也就是陆游眼中的诗歌创作“真谛”。即诗人认为,写诗决不能墨守书本,镂刻虚空,正所谓其教育儿子读书道理的诗作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陆游的思想中,写诗必须要放开脚步行走,吟咏于细雨之中、驴背之上,题诗在山程水驿之间、荒山破驿之墙。可以说,以上三点是我写这篇《陆游诗词中的“驿”》的小文章的主要考虑。 总体来看,陆游诗中的“驿”与白居易诗中的“驿”既有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也有区别较大的不同特点。先说相同或者相似的方面,主要是描写住宿在驿站的诗作,放翁与乐天的都较多,如《寓馆晚兴》“随牒人间不自怜,衢州孤驿更萧然。百年细数半行路,万事不如长醉眠。发短经秋真种种,腹宽耐事只便便。晚窗商略唯当饮,安得黄花到眼边。”诗人感慨自己随着任命状游走四方,一辈子算来大半时间都在行旅之中,描写了晚上住宿在孤驿冷馆之中寂寞的心境和感慨。又如《三泉驿舍》“残钟断角度黄昏,小驿孤灯早闭门。霜气峭深摧草木,风声浩荡卷郊原。故山有约频回首,末路无归易断魂。短鬓萧萧不禁白,强排幽恨近清樽。”大致也是同样的心情。《月中归驿舍》《驿亭小憩遣兴》《梦藤驿二首》《早发新都驿》等等都是写这方面的诗作。同时,驿站墙壁题诗的风气,宋代仍然传承保留了下来,如《题旅舍壁二首其二 》“地旷风号木,天高日脱云。村名步头换,县界驿前分。蒿艾春侵路,鸡豚暮识群。敲门就炊爨,一饭敢忘君。”等许多诗作都是题壁诗。再如《梦题驿壁》“半生征袖厌风埃,又向关门把酒杯。车辙自随芳草远,岁华无奈夕阳催。驿前历历堠双只,陌上悠悠人去来。不为途穷身易老,百年回首总堪哀。”看来连做梦都在题驿壁,可想而知其在驿站墙壁题诗已经成为习惯,怪不得诗人对此感慨万千:“骑驴夜到苍溪驿,正是猿啼月落时。三十五年如电掣,败墙谁护旧题诗。”(《自春来数梦至阆中苍溪驿五月十四日又梦作两绝句记之其一 》) 当然,陆游写驿站的诗歌与白居易写驿站的诗作也有许多的不同,除却陆游诗歌中的驿站主要集中在川蜀和闽赣地区特点以外,从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来看,一是陆游诗中的驿站更加日常化。“履霜常早驾,秉炬或宵征。”从早发到夜行,每每与驿站相伴;“岁岁常为锦水行,驿前双堠惯逢迎。”从驿亭小憩到月下归驿,时时穿行在蜀山闽水之间;“邮亭草草置盘盂,买果煎蔬便有馀。”从驿舍小酌到驿馆卧读,驿站生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从驿站晚兴到独坐忆旧,驿站成为诗人的心灵栖息地。这些特点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并没有如此突出。二是陆游的诗作中很少写到驿站送行的场景。这个特点与白居易写驿站的诗歌中有许多描写驿站送行的场面差别很大,我认为这可能一方面与宋代驿站的发展普及有关,使得出行更加常态化,出行的仪式感也相应的有所减弱,另一方面,可能与南宋时代国家面临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威胁以及陆游自身的身份、地位等等有关,特别是长期担任僚属类官职,热闹的送行场面往往是达官贵人们的,与“客路一身真吊影”的诗人无关,所以,在描写驿站的诗歌中,陆游常常是以“细雨骑驴入剑门”的独行者形象出现。三是“驿”作为诗歌意象在陆游诗歌中的运用已经完全自觉和成熟。在陆游的诗歌中,虽然有不少的诗作描写具体的驿站,但更有许多仅仅把“驿”作为一个典型的诗歌意象来运用,在这些诗句中,“驿”作为诗歌意象,往往兼具“具象”性和“抽象”性,诗人运用起来非常熟练,如“驿门犹淡月,街树正清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朝行过栈暮渡笮,夜投破驿火煜爚。”“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等等,这一点与唐人诗作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反映了“驿”作为行旅诗歌意象在宋代诗歌创作中的定型和普及。作为“六十年间万首诗”的伟大诗人陆游,在诗歌创作上,从学习“江西诗派”起步,最终在关注现实、师法自然的基础上自成一家,与他“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诗歌创作认识论有关。作为陆游自得之言的“诗外功夫”,除了躬身实践的含义外,突出强调了山水游赏、行旅见闻,所以他的诗句中常常有“地胜顿惊诗律壮”“诗思寻常有,偏于客路新”“挥毫当有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等一系列论诗的诗句。在《与杜思恭书》中,他更明确地说:“大抵此业(指作诗)在道途则愈工,虽前辈负大名者,往往如此。愿舟楫鞍马间,加意勿辍,他日超尘迈往之作,必得之此时为多。”以此观之,前文引用的“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的诗歌创作之论绝非诗人一时信口之言,而是其深入总结诗歌创作经验得出的“真知灼见”,这也是陆游写驿站诗歌的独特体会和价值所在。
甘肃省诗歌创作研究会
2024第41期(总第261期)
审稿|廖海洋 马宝明
责任编辑|徐维强
本期编辑 | 朱泓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