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我,就像一个「行走中的马头琴自媒体」。

文化   音乐   2024-12-31 11:27   广东  

每一年的年末或次年年初,我都会用一篇文章去对过往一年的经历进行一些盘点和总结。这些经历,跟马头琴、蒙古族音乐家、图瓦音乐、蒙古文化以及蒙古地区的旅行有关。


2024年,除了春节假期的2月份以及主动停下来的12月份,剩下的每一个月我都有飞行记录,这里尚且不包括其他高铁等地面交通出行。这一年的收获是丰富而饱满的,我去了一些未曾去过的地方,也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完完全全改变我的一些认知。

以月份为时间轴60条“流水账”,在2024年12月31日这一天,跟大家一起回顾2024。

1月

1.结合青铜元素与当代马头琴的跨文化新产物-青铜首马头琴,从想象到落实,满达兄与设计团队历时37个月打造的作品。我在拿到这款青铜首马头琴后,亲自感受这种纹饰之中尽显夏商周的器物美学,并写下了一篇采访文章《满达|当夏商周的青铜美学,与马头琴的当代设计相遇》。

2.因为一次去宁夏中卫的出差,我偶然在午餐时候走进了距离仅仅有30km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遇见了冰湖,还有一期树林中的户外野奢下午茶。虽然来内蒙古很多次,但这次进入内蒙古地界是唯一一次来之前没有预料和计划的。

3.与团队一起拍摄了一条与蒙古文化、健康有关的片子。


4.策划并落地了90后蒙古长调歌者-都丽娜的广州首演。当自由舒展的蒙古长调响彻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中心,那是一种与过往迥然不同的极具张力的游牧美学。

5.杭盖乐队2024年巡演《原》,本年度第一次来到广州(因为8月还有第二次巡演的到访)。

6.远声空间八周年,我与卜军哥也合作了八年。音乐在不同场景有不同角色,但我们心中总会留有一片净土给它,无需别人告诉我们有没有用,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纯粹的治愈和快乐。

2月

7.在八周年活动后,我与卜军哥再度约了时间。不定期创作,留点空间给音乐。我们本次录制了5-6个马头琴与吉他合作的视频,也相继在我的视频号上发布。

8.「广州马头琴部落」策划了一批具有新年视角、文案有趣的马头琴版专属新年祝福海报。在新年到来之际,祝大家2024年过走心的生活。
‍‍‍‍‍‍

9.除了新年海报,「广州马头琴部落」还相继设计了“开弓(工)大吉”祝福海报以及两张“广州马头琴部落”的品牌海报: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七周年。这种海报的模式,也一度引起马头琴圈内和爱好者们的疯狂转发。

3月

10.首次给满达的两款马头琴作品——灵魂战马马头琴、青铜款马头琴合照拍摄。多年来,足以见到我这位朋友对于马头琴的当代造型艺术的执念。

11.我去年写的甘孜藏区旅行文《从稻城亚丁到色达》,发表在海南航空航机杂志《云端》3月刊上。后面也有很多乘坐海航的朋友给我发来了自己与这篇文章的偶遇。


4月

12.我刚刚从迪拜回来广州,就遇见了NaraBara的首次广州专场。蒙古民谣,游弋于传统与当代、原声与电声之间,自然与城市,融合表达,共振就好。

13.在广州终于等来了ALASH,四位先生带我们在城市里感受图瓦的浪漫。

14.东荡子- 诗·歌会。2017年,跟卜军哥一起走进录音棚合作了以诗人东荡子作品谱曲成歌的《暮年》(我演奏了马头琴)。4月末在军哥的邀请下,与诗人、艺术家朋友们相聚于此,一起通过多种方式再读东荡子。

5月

15.收到战马时代邮寄过来的蒙根先生唱作集《根》。

16.我撰写的关于黑鹤老师的文章,发表在《儿童文学》上。这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闭环。20年前,我在《儿童文学》杂志读到黑鹤先生的动物小说,非常喜欢,之后买了他不少书。他的小说开启了我对北方大地的认知。去年夏天我终于在广州见到他,于是我写了一篇关于“遇见”的散文。然后,这篇文章又发表在这本陪伴着我长大的杂志《儿童文学》(2024年5月刊经典版)之上。

17.2024年广州国际乐器展,马头琴在这里。与旺盛大哥再会琶洲。这些年来,马头琴被更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喜爱是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

18.5月底前往呼和浩特,来到内亚书店2.0,见到书店老板达来,并跟他们的团队进行一些交流。这里是一个可以给我带来灵感和启发的地方。

19.同日,我匆忙赶到鄂尔多斯。一天内从广州出发,跨越2400km,只为见证夜在鄂尔多斯大剧院圆满举办的孟克兄的职业生涯首场专场音乐会-孟克马头琴独奏交响音乐会《北疆之音》。那不只是一场一小时的音乐会,更是二十年的马头琴的深爱。他与鄂尔多斯交响乐团于鄂尔多斯大剧院首演《第二马头琴协奏曲》。这首情感丰富、刚柔并济的音乐,是创作才子安格尔为马头琴而写。在马头琴的慢板和快板中,似乎能听到一位演奏员职业生涯中的酸甜苦辣。

20.回到呼市后,在苏和巴特尔兄的4000m Cafe的呼市下午茶,店里播放着蒙古歌以及来自图瓦、卡尔梅克的音乐。藏于巷中的咖啡馆,在简约的细节里链接着当代蒙古生活。

21.与此同时,我还走访了改造后的「無南」。

22.探访了赫楚芒来兄的马头琴学校。出发机场前,在他的带领下,顺便去看了下有目前我一直觉得有点小遗憾的马头琴创意园。

6月

23.金满达马头琴新专辑《天马行弓》在京发布。红音堂唱片出品的这张专辑还获得2024北京国际音响展“优秀民族音乐”唱片奖。而「广州马头琴部落」也作为鸣谢单位出现在CD上。

24.满达最新设计的“咖啡遇见奶油”的琴包面世。在这个多雨的广州夏季,我终于选择一个晴朗的日子,背着新马头琴琴包出行。

25.6月28日,我抵达乌兰巴托,开启了为期10天的蒙古国之行。除了乌兰巴托。我还去了Arhangai牧区、哈拉和林、塔米尔河、策策日丽格市、木伦、库苏古尔、额尔登特、Tuv牧区等。体验实在太丰富,年终总结的篇幅有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在6月28日开始到7月初发布的新浪微博或者小红书(ID均为“阿桐宝力代”)。

7月

26.探访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从这里走出去的艺术家、音乐家数不胜数。正巧遇见蒙古国国宝级作曲家Jantsannorov Natsag先生。

27.乌兰巴托的夜,也许就像蒙古青年唱的一首爵士。奇妙的是,在舞台下偶遇了从欧洲回UB的Sedaa的马头琴手Nasaa Ganbold先生。

28.在乌兰巴托的酒店楼下,偶遇了内蒙古著名演员、导演巴音额日乐先生。曾看过他主演的电影《悲情布鲁克》、电视剧《嘎达梅林》,《斯琴杭茹》等也是他执导的代表作。

29.为了复刻一些乌兰巴托的体验,我把Modern Nomads的杯子和书买回广州。

30.草原与海,北与南,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与广东民族乐团,在星海音乐厅联合呈现。见证《草原与海》《四季》等曲目首演,见到很多老朋友,大家都很帅很美。奇妙的是我的马头琴也在这个舞台上(下方的图片正是《草原与海》的作曲家额·那日苏)。

31.我的加拿大朋友David的餐厅开业Party。这是他来到中国的第20年了。我送了他一张蒙古音乐黑胶唱片-巴音老师的作品《路》,祝福他的创业之路顺利。与此同时,我们当天还在游船晚宴上即兴给参与Party的朋友演奏马头琴与吉他。这是非常快乐的一天。

32.把蒙古国带回来的大的下琴码安在缺角琴上,音色变得特别厚实。找到适当的琴体共振,又收获了一种马头琴音色。但不是每一个马头琴都合适用大琴码。

8月

33.内蒙古原创舞剧《骑兵》,来到了广州大剧院。舞蹈语言永远这么奇妙,用马头琴表达马的情绪实在深邃,配乐里隐藏了多首蒙古民歌,而《四岁的海骝马》贯穿全剧。我也终于见到蒙古族青年舞蹈家那日迈兄弟。

34.这是杭盖乐队今年第二次来到广州。与1月不同,这是“杭盖20年:信马由缰,依旧热爱”的演出。2024年8月的广州站,一如既往爆满,这也是我认识杭盖的第十年。有太多缘分在这里面,感恩大自然,感谢美妙的杭盖。

35.Eduard Ondar先生,来自图瓦共和国的著名演员,在《成吉思汗的意愿》出演成吉思汗,曾主演蒙古国电影《戈壁传奇》等多部作品。几个月前联系时,没想到他的中国第一站来到了广州,于是我与这位尊贵的客人约在杭盖乐队现场。

36.重新整理一个月前从蒙古国带回广州的这些物品,我发现:我对于蒙古的记忆会附着在它们之上。蒙古美学在这种物品的视觉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37.“乐队的夏天”在深圳举办演唱会,安达组合也来到了这里。

9月

38.9月,HAYA乐团“迁徙”到广州。在这个南方尚且炎热的夜晚,那些关于远方的旋律,却穿透我们的心,直达灵魂深处。

39.9月底,我又回到了内蒙古,大概呆了十天。行程涉及巴林右旗、克什克腾;锡林郭勒以及呼伦贝尔的满洲里,还去了一趟呼伦湖畔。内蒙古对于我来说就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地方,这是我今年第三次抵达内蒙古,因此不做过多赘述(同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在9月底到10月初发布的新浪微博或者小红书-ID均为“阿桐宝力代”)。

10月

40.今年我第三篇发表在杂志的文章《旅行时,如何寻找在地体验?》,《云端》10月刊可看到此文。当中有我4月在阿曼和夏天在蒙古拍摄的画面,头图便是塔米尔河畔。

41.即将参与一个演出,带着马头琴来星海音乐学院排练。校园区域,还是一个十分宁静的地方。

42.把杭盖乐队的CD、EP基本收集完毕。《介绍杭盖》《故乡》《回到你身旁》《四季》《花斑马》《杭盖与铜管》等专辑大家都比较熟悉,但如EP《拜访》《鸿雁》以及现场专辑《长生天的眷顾》,还有国外发行的《远走的人》算比较小众。

43.“梦起岭之南-何小梅艺术之旅独唱音乐会”在剧场圆满落幕。我们用人声、钢琴、马头琴和舞蹈现场呈现《敕勒歌》。

11月‍‍

44.带着马头琴前往中山大学百年校庆。

45.做一些视觉的创作,带着马头琴拍摄度假画面。

46.旅居欧洲的蒙古国马头琴演奏家Mandaakhai Daansuren先生,来到了广州。我们在此之前是“网友”。曾在网上多次看过他的视频,也曾关注过他的跨界组合Gobi Rhapsodie以及Argusan。那时候,他就告诉我,2025年他自己的乐队将会来到广东。

47.时隔五年,乌仁娜老师带给大家的专场演出“礼物”。2019年的广州,2024年的广州,在《Tal Nutag》上的留字延续着与这座城市的链接。她的旋律充满能量,治愈着我们的心。

48.从「無南」到「戈壁计划」,综合体验伊德尔的艺术世界,用声音与视觉诠释Gobi美学。

49.UTA兀塔乐队在广州。这是我朋友Hussle的新乐队。深植于广袤之域,往昔之声、当下之物,皆可幻化为音乐创作的基石。

50.从呼和浩特抵达广州,来自苏尔格姐的礼物-马头琴现场专辑《家园》&文创笔记本。

51.收藏42年前的老杂志 - 1982年《十月》第6期。张承志1981年以《钢嘎哈拉》为线索创作中篇小说《黑骏马》,第一次面世便是在这本《十月》。这正是我想要收藏的原因。花了一小时,泛黄纸张中,把40000字的《黑骏马》读完了。

12月

52.时隔7个月多月,我在广州再遇ALASH。这次,我给ALASH做了开场主持。图瓦距离广州很遥远,但如果用心感受音乐,图瓦很近。

53.2024年广东那达慕,见到了很多朋友。今年,我给它做了一个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年度最能触摸草原的盛事,也是一场汇聚蒙古族朋友、蒙古文化爱好者并且会为蒙古而感动的大型户外游牧派对。后来,这个定位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反馈。

54.在佛山举办的千灯湖国潮音乐节。这是一场汇聚布里亚特(Namgar)、图瓦(Khoomei Beat)、蒙古国(Strawman&celine)、内蒙古(Taiga)的游牧世界音乐盛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图瓦乐队Khoomei Beat的首次中国演出。他们还给我们带来了工作坊。


55.在音乐前辈老狼先生(大家应该都有听过他的《同桌的你》吧)、智利音乐家Nano Stern前演奏Igil。


56.带着首次来到广州的意大利/蒙古国音乐人朋友Strawman&Celine(流行音乐组合)逛逛CBD。他们对潮汕牛肉火锅的口感表示很喜欢。

57.受藏族朋友邀请参加喜马拉雅藏餐的十七周年。一个在广州就能把我带上雪域高原的心灵之地。

58.12月24日,我来到了加拿大朋友David的餐厅度过很魁北克的平安夜。在一句句Merry Christmas中,我给David以及他的妈妈演奏了一段马头琴。

59.走遍世界的图瓦艺术家-珊蔻(Sainkho Namtchylak),刚刚结束意大利的音乐会,67岁的她又回到了二十年前曾演出的地方-深圳根据地。这些年,珊蔻一直在突破自我,当那首《Old Melodie》再现的时候,新的乐队编制下,依旧让人感动。这是我第三次见到珊蔻,这一次我带上我的Igil请她签字。

60.至此,我的这把Igil上汇聚了Huun huur Tu、Alash、Khoomei Beat、Sainkho、Eduard Ondar等图瓦艺术家的签字。这是一股来自于图瓦的奇妙且珍贵的能量。




有人说,2024年的阿桐宝力代,就像一个「行走中的马头琴自媒体」。其实,过往的7年,何尝又不是呢?2025年的2月,「广州马头琴部落」就要八周年。八年来,也许有不少读者甚至比我还更了解「广州马头琴部落」——令我感动的是,他们有时候能说出我自己都忘记的一些细节。

图|在蒙古国北境的Khovsgol

明天就是2025年,它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再回到此刻触手可得的2024。我想,需要持续动起来,因为只有移动和迁徙,我们才有更多的机会,才会产生新的认知,与此同时也会有新的挑战。

回想起来,我的2024年并没有辜负年初自己在海报文案上写的那句话“过走心的生活”。我觉得,我们每一个阶段都要尽可能去满足这种状态,而不只是做徒劳的等待未来。想见的人,赶紧去见;想做的事,抓住去做的机会。

感谢大家对「广州马头琴部落」以及阿桐宝力代的支持。2025年,我们再会。



【作者简介】
阿桐宝力代
「广州马头琴部落」自媒体创始人
8岁开始学画,10+年马头琴经历
行走在都市与自然之间的跨界策划人
当代蒙古音乐媒体传播研究者&游牧美学博主
生活方式&艺术美学研究者


撰文|阿桐宝力代
图|来自「广州马头琴部落」、现场拍摄团队‍‍‍‍‍‍‍
编辑&整理&排版 | 「广州马头琴部落」媒体组

 有态度、有观点的马头琴内容自媒体 
 我们尝试着吸引独立思考的马头琴人 
点击上方可关注「广州马头琴部落」

「广州马头琴部落」
商务合作添加微信:GZmtqbl

广州马头琴部落
驻地南方都市广州、放眼世界游牧美学的马头琴内容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