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养废后,我才明白: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长大后有多可怕!

教育   母婴育儿   2024-09-10 10:07   河南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类人:


不管你怎样肯定、鼓励,他们总是习惯否定自己,认为“我不够好,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即便真实情况是,他已经足够好了;


他们倾向于认为自己不值得更好的,所以也不会主动尝试获得,经常在机会和挑战面前退缩、放弃;


他们总是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认为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优先考虑、迎合他人的需要;


他们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任何一点负面的评价就会让他们陷入自我怀疑,难以释怀······


这些表现综合起来,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自我价值感低。



自我价值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认可程度。


自我价值感强的人认为自己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通常表现为自信、自尊和自强;反之,则易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


一位妈妈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女儿今年上初三,马上就要升高中了。


曾经成绩非常好,在班上总能排上前三。


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突然变得不爱学习,变得什么都不在乎,成绩一落千丈。


咨询师两边一聊才知道:


原来是这位妈妈一直在打压孩子,哪怕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她也能从鸡蛋里挑骨头。


女儿一忍再忍,随着中考的临近,彻底崩溃了。


孩子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证明给父母看。


当有一天孩子发现这种证明太累,自己再也无力支撑,患上严重的心理问题。


正是这位妈妈对女儿的低价值感、自卑视而不见,才让女儿越陷越深……



于一个孩子而言,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和水平高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大。


一个家庭要培养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生活中家长要这样做!






如何才能培养高自我价值的孩子?


“你身上的闪光点真多”

父母的评价是孩子认识自我最重要的窗口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是他认识自己的第一个窗口,你不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品质,他自己也不可能看到!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很大程度上也会这样看待自己。


当父母眼里的孩子浑身缺点时,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也是“我很差、我不行”,破罐子破摔。当父母看到的都是孩子的优点时,孩子会相信自己是如此优秀,会更加自信、阳光,想要变得更好。


越是能发现孩子闪光点的父母,越能带给孩子正向的激励。


这个暖心小方法,你也可以试试:


用便利贴记下孩子“发光”的每个小时刻,贴在彼此都看到的地方,互相分享。


慢慢地,便积累了很多孩子的优点!


“你的存在就很有价值”

即便你没那么优秀,也值得被爱


网上之前有个很火的视频:4岁多的小朋友许果果,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走着,他问:


“妈妈,我考上清华会怎么样呢?”

“妈妈会为你很骄傲呀!”

“那考上北大呢?”

“也会很骄傲呀!”


“那我考(烤)上了地瓜呢?”

“啊!如果你把地瓜烤得又香又软又甜又美味的话,妈妈也会为你骄傲的!”“那我以后就当个烤地瓜的老板!”


“哈哈哈!恭喜许果果有了新的愿望呀!”


此情此景,不禁想起作家黛博拉·坦纳曾说过的那句话: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不仅要给孩子创造他所在的世界,还应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该怎样被温暖诠释。


告诉一个孩子如何温暖诠释世界的前提是,让他懂得:即便你没那么优秀,也值得被爱。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人不是事,要培养出高自我价值的孩子,必须在“人”上下功夫。


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本末倒置了,把大量时间花在孩子做的事情上,比如:学习、作业,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惜摧毁孩子的自我价值。


一个自我价值被摧毁的孩子,学习成绩再好,也是病人,未来的一生都会因此付出代价。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成绩好,不是因为你表现好,是因为你的存在本身。


有了这句话,孩子们在他未来前行的路上,不管遇到各种各样的挫败,他都绝不会因为挫败而否定自己,他的心力会非常的强大。



“你的感受很重要”

看见孩子,尊重孩子的主观感受


曾听过一个很悲惨的笑话,9岁的孩子吃了一碗饭后,问:“爸爸,我吃饱了没有?”


中国孩子从小就在被否定的环境中长大。李贝罗等一群美国科学家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一个孩子从出生到8岁,每天平均会听到35个“不”字!一个四岁的孩子,可能已经听了超过5000次“不”!我想,中国孩子听到“不”的次数会更多。


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最基本的饥饿感、冷暖感和疼痛感都不能得到确认,那么,他如何构建自我意识呢?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怎么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觉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


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怎样才是真正的看见孩子呢?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

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孩子了;

当你洞悉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的看见孩子了。


我们要做的是,从自己开始,打破这个遗传链条,勇于承认自己不是万能的,勇于告诉孩子:“我的感觉是什么,当然最主要还是要看你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更重要。”



“你是被需要的”

被需要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


一个人只有在被需要时,才会感到生命的价值,才会感到生命的意义。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到了你退休的时候,一下子空出大把的时间:


你想帮忙带孙子,儿子说:“不用,有月嫂。”

你想给全家人做顿饭、儿子说:“你做的我们吃不惯,我们出去吃。”

你想拖拖地,儿子说:“你赶紧放下,我来。你伤了腰,我更麻烦。”


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什么都不需要做、也就是不被这个世界需要了,你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老人如此,孩子也一样,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让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对于他们的成长和自尊心建立至关重要。这种感觉能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和归属感。


比如,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一些适合他们的家务任务,如整理玩具、摆放餐具、浇花;


在家庭日常中,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决策过程,比如晚餐吃什么、周末去哪里玩等。即使他们的意见不一定被采纳,但参与的过程会让他们感到被重视和需要。


“你属于这里!”

给孩子归属感


网上看到一段戳心的话:


“其实我这代人,很多是没有后路的,感到失败和望不到头时,没有外界默认的‘避风港’。


不会觉得‘就这样回家好了’,回到那个有爸爸妈妈的屋子里,重新振作再出发。


低谷时,家人甚至会给予更大的压力。


我看到很多的年轻人站在路中间,就那样站着哭。


身后没有灯火,身前白雾茫茫。”


人是趋利避害的,若是确信回家会得到温暖,告诉父母后,再难的事都不难了,再苦的路有出口了,孩子又怎么会不告诉父母?


记得当时出来创业时,父亲对我说:“你想好了,就大胆去闯,外面混得不行,就回家,家里不缺你的一双筷子,总能给你一口饭吃!”



父亲的话给了一种力量,让我知道我是有归属感的,是被接纳的,是可以去尝试、去试错的!


人是有归属需求的,只有当孩子有归属感时,他才有力量去面对外面世界的挑战!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


“童年时获得的原始自我价值感,是我们心理健康的原动力,即使在成年后遇到了重大的打击和挫折,那种根深蒂固的自尊、自爱和自信,也会让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


养出一个自我价值感高的孩子,就是送给孩子一把开启幸福人生的钥匙。


育儿女神蜜丝懂
蜜丝懂与百万宝妈分享育儿、亲子和购物经。 60秒育儿小视频,给你最科学、专业、有趣、易懂的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