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院士在《Cell》旗下期刊发表论文,发现新的低温感受器

学术   2024-11-01 22:18   北京  

寒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通过挖掘信号途径核心基因模块,利用分子设计技术培育寒害韧性的品种是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第二信使是介导信号途径的核心上游组分,直接响应低温感受器信号。已有研究发现,低温感受器大多触发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的信号途径,其它分子作为第二信使信号途径罕有报导。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组在前期研究中揭示了膜蛋白COLD1及COG1感受低温引起防御反应,它们分别通过钙离子和激酶级联信号途径激活下游基因的应答。

近期,科研人员发现,水稻中定位在细胞膜的蛋白复合体COLD6-OSM1感知低温信号、触发新的细胞内第二信使2',3'-cAMP积累,进而激活低温防御反应。他们利用粳籼稻的重组自交系,鉴定到一个负调控水稻耐寒性的QTL主效基因COLD6(CHILLING TOLERANCE DIVERGENCE 6)。实验证明,粳稻和籼稻中的COLD6等位基因在编码区的亮氨酸密码子CTC的数量存在差异,导致低温条件下来自粳稻的COLD6在细胞膜上的积累较少,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耐寒性。通过基因编辑敲除COLD6后也能提高水稻的耐寒性,说明COLD6在细胞膜上积累量与耐寒性负相关。群体遗传学和进化分析显示,携带粳稻COLD6等位基因的品种能够适应较低的环境温度,该基因是起源于印度和尼泊尔地区的低频等位基因,在温带粳稻中受到人工选择,而且现代“三系”杂交稻亲本大都携带粳稻的COLD6等位基因。

进一步实验发现,低温诱导的膜蛋白OSM1与COLD6蛋白形成复合物感受低温,引发细胞内第二信使2',3'-cAMP水平升高,增强水稻的耐寒性。另外,外源施加2',3'-cAMP类似物也能模拟细胞内2',3'-cAMP水平升高引起耐寒性增强的效果,说明2',3'-cAMP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引起细胞的低温防御反应。

这些结果说明,COLD6在低温胁迫时与冷诱导的OSM1形成细胞膜定位的蛋白复合体,感知细胞外低温信号,触发新的第二信使2',3'-cAMP积累,启动水稻的低温防御反应。该成果揭示了植物响应寒冷环境的新机理,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新的靶位点。

低温条件下,COLD6与冷诱导的OSM1互作,触发胞内第二信使2',3'-cAMP水平升高,从而增强耐寒性

该研究成果于10月30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Cell。植物所罗伟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种康院士为通讯作者。植物所葛颂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王毅教授、扬州大学梁国华教授和钱前院士也参与了研究工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molecular-cell/fulltext/S1097-2765(24)00822-0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全球植物研究进展,更多精彩将会为您呈现!

全球植物研究进展
关注全球植物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