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元台阶;近3年,全省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1%,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今年前三季度,12个重点产业签约2204个项目,已落地1480个,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这样的“云南速度”,靠的是改革开放的勇气、资源和基础的底气,更是产业向新求变的锐气。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云南实施一系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全力以赴兴实体、强制造、抓创新、育集群、促融合,产业发展量效齐升,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乘势而上
重塑产业新格局
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短板。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顺应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大势,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出台《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光伏、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烟草、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出口导向型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并形成了以产业强省三年行动为统领,以农业现代化等7个系列专项三年行动、绿色铝等5个配套政策为支撑的产业强省建设“1+7+5”政策体系。
谋定而动,云岭大地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
全省上下紧扣“3815”战略发展目标,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培育、产业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上,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发展量效齐升,全省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大抓招商引资,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产业投资稳步增长。连续12个季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和调度推进会,推动8000多个项目陆续成形、落地;过去3年,全省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1%、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4%,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超过一半,工业投资规模居重点行业第一位,过去主要依靠房地产、基础设施拉动投资的局面得到根本转变。
一体推进“三大经济”,抢抓重大机遇承接产业转移,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经济发展呈现多点支撑的新局面。
以资源换产业,依托绿色能源、矿产、生物等资源禀赋,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铝、硅光伏、文旅康养等资源经济风生水起;以园区聚产业,园区产业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主阵地作用不断增强,“强磁场”效应加速释放;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经济通道”加快转变为“通道经济”,边境贸易日益活跃,口岸经济成为对外开放新增长极。
中国河口口岸 黄翘楚 摄
昆明、曲靖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和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推动形成“2+3+N”产业转移发展格局;高水平举办南博会、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重点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加速向云南转移;滇沪、滇闽等省际合作不断深化,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发展。
下大力气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方干事创业的沃土,滋养经营主体茁壮成长。深入推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探索形成“云南经验”在全国推广;创新建设云南省“融信服”平台,截至目前累计授信超过2200亿元,破解融资难题成效显著;创新推出“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每年抓实10件惠企实事,着力帮助企业群众纾困解难、安心发展。过去3年,全省经营主体数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今年9月,全省经营主体总量达666.54万户,同比增长13.93%。
迭代升级
“稳”的基础不断加固
瑞丽市铭豪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缅籍工人正加紧赶制发往西班牙的女装订单。从上海落地瑞丽,该公司成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家获得国际认证的服装生产企业,目前已完成出口订单生产22万件。
乘着对外开放和产业转移的东风,纺织服装产业在云南加快崛起。今年前8月,全省签约、在建纺织服装类项目超过80个,协议投资超过百亿元。
高速运转的生产车间、喜获丰收的田间果园、充满烟火气的边境贸易……放眼云岭,这样的新旧更迭、产业升级比比皆是,见证产业发展的繁荣与活力。在创新中向上突破,在蝶变中向下延伸,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铿锵。
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向由大到强跃升。茶叶、鲜花、坚果、咖啡、天然橡胶等种植规模、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花卉、中药材等育种创新水平全国领先,农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赏云花、喝云茶、品云咖、吃云果,成为消费新时尚。
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基地,绿色能源优势越发凸显。全省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近90%,清洁发电量占比达85%,新能源成为全省第二大电源,前三季度,全省新增新能源装机1058万千瓦,全省发电量、用电量分别增长13%、11.8%。“绿电+先进制造业”融合步伐加快,推动工业“新三样”发展壮大。
旅游金字招牌持续擦亮,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数突破10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领旅游新时尚。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以茶兴业带动景迈山持续“出圈”,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带火户外运动,文博游成为旅游新热点,元阳县阿者科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乡村游撬动振兴新空间。
“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速,物流大通道作用日益凸显,物流市场活力显著提升,口岸物流、冷链物流等重点领域蓬勃发展,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8520亿元,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47家。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快速发展,截至11月3日,中老铁路累计运输货物4670万吨,跨境货物量达1070万吨。
追新逐绿
“进”的动能加速集聚
发力新赛道,壮大新产业,以产业焕新之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是云南现实所需、长远所寄。云南深思谋变,通过“培新”助推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促新”实现创新生态加速形成、“向新”培育发展新优势,云岭大地“新”潮澎湃、气象万千。
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条全球领先的600千安生产线运行有序,红彤彤的高温铝水被装进场内专车直接运至下游加工企业。企业所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电解铝产能占全省一半,已成为全国绿色铝产能最大的州(市),今年铝产业产值将达到800亿元。
在“追新逐绿”中,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工业“新三样”强势崛起,“中国绿色铝谷”已具雏形,“光伏之都”、全国新能源电池基地建设跑出“加速度”,带动具有云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今年前三季度,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8.8%、14.3%,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8%、22%,对工业增长拉动明显。
曲靖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区 曲靖市委宣传部 供图
从云南国钛在楚雄产出中国第一炉转子级海绵钛,到保山混合稀土氧化物加工项目投产再到曲靖大容量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出口海外,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新材料产业已成为云南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值由2021年的约6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近1000亿元,形成了以稀贵金属、钛基、锡基、新能源电池为主体,稀土、化工等其他新材料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一台台智能自动化机器车穿梭于楚雄市晶科能源公司车间,忙着生产太阳能电池片;通过智能制造系统,昆明钢铁公司实现对生产全程监测。制造更“聪明”、生产更“智慧”,数字经济蓬勃之势正透过一个个企业“窗口”精彩呈现。
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云南省数字经济逆势上扬,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增长,近三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6.4%,产业生态持续培育壮大。
以创新为引领,以增加优质品种、做强龙头企业、提升云药品牌影响力为抓手,云南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中药、生物药、化学创新药等创新发展,疫苗、血液制品研发生产技术升级加快,疫苗批签量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1位。
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深化改革步履坚实,科技创新火花迸发,低碳发展绿意正浓,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新质生产力如同破晓之光,照亮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篇。
撰文:段晓瑞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郭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