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高度网
近日,反对仇恨亚裔犯罪关注组又收到关于ICBC针对华裔的区别对待的投诉。
投诉者KD说,2024年初,他在ICBC换证件时遭遇到严重的种族歧视——他和太太拿不到任何能显示BC身份的证件(驾照、BC省身份证卡或BC省的医疗卡),导致他们无法在BC居住,只能被迫离开。
KD是温哥华市土生土长的华三代,加拿大公民,英文是母语,懂少量中文。他的太太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长期持有加拿大永久居民卡(2024年1月成功延期她的第三张加拿大永久居民卡)。 他们婚后育有两个孩子,都是加拿大土生的加拿大公民。2021年,因为孩子太小,为了岳母帮忙照顾孩子方便,他们去中国大陆跟随岳母一家居住,2023年底返回加拿大。
2024年1月,KD和妻子一同去更换驾照。彼时,KD的驾照尚有一个月到期,妻子的驾照已经过期。在中国居住期间,KD妻子持有的PR卡也过期了。由于KD是加拿大公民,夫妻共同生活时,按照加拿大法律,对KD妻子在加拿大居住的时间没有要求。KD妻子持加拿大驻华使馆签发的旅行证件返回加拿大。
当他们向ICBC工作人员如实说明情况后,麻烦来了。ICBC工作人员随即将KD妻子的过期BC驾驶执照和服务卡直接拿走,放进了碎纸机。接着,又将KD的BC驾驶执照和服务卡也同样粉碎。于是,KD夫妇顿时没有任何BC有效证件。工作人员又询问他们离开加拿大的时间有多久,还问他们在中国大陆是如何出行的。KD回答说,他通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经常步行,而他的妻子与岳母共用一辆车。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离开太久,已经不再出于“定居目的”居住在BC。
随后,ICBC寄给他们一份内容“超级丰富”的申请表。这份表格要求填写例如“与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家庭关系”、“在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居住身份”、以及过去三年在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居住时间等问题。此外,这份表格还要求他们提供文件证明,例如出售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房屋的证明、从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工作辞职信、或出售其他司法管辖区的商业证明等。还询问他们是否持有其他司法管辖区的政府身份证明或驾照,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证明自己确实是在BC生活,在ICBC的审理过程中,2024年5月,KD向ICBC提供了5个月的信用卡账单,账单显示了他在温哥华的线下消费记录,但ICBC依然坚持认为他是BC省的长期访客,声称KD在BC不是为了 “定居目的”。KD完全不能理解ICBC的判断逻辑——他生于此长于此,父母、家人、朋友、同学等等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在温哥华地区,只是疫情期间跟随太太去中国大陆住了两年多,再回来就变成了“访客”?!他实在搞不懂为何ICBC下结论说他不想在这里定居?!KD从2007年就持有BC驾照,并无任何违章记录。但是,无论KD出具什么证明都未能阻止ICBC在2024年5月底就吊销了他的BC驾照。
没有驾照和BC政府的服务卡(医疗卡),在BC相当于没有有效证件。如果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只能随身携带加拿大护照和加拿大出身证。但是,如果出生证明丢失、被盗或损坏,将不能补办。如果护照丢失、被盗或损坏,又需要提供两份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件才能申请补办。这不是陷入了死循环?谁能想到土生的加拿大人如此轻易地就变成这个国家的“陌生人”?
之后,KD开始他漫长的投诉之路。他找MLA(Trevor Halford),找省政府,甚至给总理办公室写信,遗憾的是,毫无进展。总理办公室回复说,ICBC属于BC省管辖,联邦无法置喙。MLA办公室职员说,他们听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况,他们也无能为力。他们建议KD去阿尔伯塔省申请驾照,或者去其他国家/地区申请驾照和国际驾驶许可证,然后再回到BC换驾照。
省政府方面的反馈更无奈。在ICBC的问题上,没有任何上诉程序。ICBC和BC省政府是一体的。而且,实际上是ICBC在控制/主导BC省政府,而不是省政府说了算。ICBC还曾游说BC省政府,将诉讼时效从原来的几年大幅缩短到仅仅两年。并且,为了“有法可依”,KD聘请的律师在审查了法律后告诉他:ICBC自2018年以来就一直在实施类似做法,并聘请人员游说时任司法厅长的尹大卫,在2022年1月修改了《BC机动车法》(BC Motor Vehicle Act)以保护ICBC的法律立场。
ICBC审查KD驾照更换时提出来的“通常居住”(ordinarily resident)实际上是在第二次审查“移民身份”。至于为何ICBC要如此难为居民、给自己换驾照/BC服务卡的工作增量?KD与BC省公共安全和司法厅的一名员工交谈时,员工透露:BC省政府内部有些人对那些希望同时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和中国公民的“来自中国的人”或那些希望同时成为加拿大公民和香港永久居民/中国永久居民的“来自中国的人”有意见,他们认为“来自中国的人”在占用住房资源,导致房价高涨、本地人无法负担。
竟然,这是针对华裔加拿大人的??!
据统计,大温哥华地区242万人中,华裔约50万,占比21%。这个比例远高于大多伦多地区的华裔占比12%(大多586万人,华裔约70万),卡尔加里的8%(人口137万,华裔约10万),埃德蒙顿的6%(人口129万,华裔约7万),渥太华的4%(人口130万,华裔约5万),蒙特利尔的3%(人口400万,华裔约10万)。难道,因为华裔占比高,就要受到BC省政府的嫌弃??
KD发现,网上有不少人吐槽和他有类似受害经历。
比如,2018年,来自于中国的移民杜先生更换驾照时,也遇到类似待遇。尽管杜先生提供了“以他为名的电费单、妻子为名的地税单、妻子为名的手机使用纪录,以及中国护照资料,他还根据中国海关入出境章计算出自己在过去一年当中实际在本省居住时间是239天,超过了ICBC的要求183天。”
但是,ICBC认为,“以他妻子为名的单据并无法证明他是否真实居住在本省,而以他为名的电费收据只是证明他有按时缴费,是为了让房子有暖气,也无法因此就证明杜先生就是住在本省。” ——这简直比证明“我是我妈妈的孩子”还困难。
在reddit上,KD找到了一组相关讨论。一路看下来,他发现ICBC的不利判定总针对华裔(亚裔)居民。
KD目前在香港工作。他原本是打算去香港申请国际驾照再返回BC更换驾照。但是他们到香港后,发现在那里找个工作并生活下来貌似比在BC更容易——为了家庭生活的稳定(孩子们要上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他们暂时选择了“不受任何麻烦的情况下留在加拿大以外的地方生活”。
回顾对这段魔幻现实经历,KD的感受是,“在我妻子于2024年3月收到她的第3张加拿大永久居民卡之前,她完全没有任何可接受的政府签发的身份证件来获得必要的医疗服务。如果我妻子或我发生了意外情况,我们无法与医院或警方沟通,而我们又没有任何显示我们姓名、地址和照片的身份证,该怎么办?ICBC这样做显然是违背加拿大的人权宪章,但是提起宪章诉讼的费用超出了我的预算。ICBC和BC省政府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他们尽可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困难,希望像我、我的妻子以及我们的两个孩子这样的家庭会‘自愿’将自己‘遣返’到中国(香港),因为在那里生活会‘更容易’——没有所有这些来自政府的歧视。然而,有些白人离开BC省多年或每年在加拿大以外生活半年,却没有遇到这些问题。但对于华人,他们却希望我们放弃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公民权利/身份,他们想让我们在加拿大和中国(香港)之间做出选择。”
关于ICBC的严苛审查是否仅针对华裔,有待更多证据。但是,毋庸置疑的是,ICBC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公司,承包了政府的一些服务项目,并没有权利对居民的身份做出最终裁决。如果服务过程中出现争议,应该提交仲裁机构或第三方机构来审核申请人的资质。ICBC不能又提供服务又负责仲裁。
目前看来,ICBC这样“一手遮天”的做法,已经给许多BC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呼吁BC省政府相关机构予以重视,并严肃审查其中是否有针对华裔(亚裔)的倾向性。
注:本文事件的真实性与评述由作者负责。
参考信息:
https://www.bcbay.com/news/2018/07/19/588234.html
https://www.reddit.com/r/icbc/comments/17xoguz/icbc_racism_unfair_practice/?rdt=58696
-END-
本文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思想的深度,就是人生的高度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高度与您不见不散!
editor@riseweekly.ca
揭秘|卡尼是何方神圣? 为何说他将成为加拿大新总理,而方慧兰构不成其对手?
重磅|加拿大新总理正式亮相,联邦开启对美关税反击战,谁会是最后赢家!
突发|卑诗保守党提选举申诉,助尹大卫上台的关键选区票数再度存疑!
独家|特鲁多辞职“他”才是重要推手,新总理会坚持到十月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