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咸新区
有这样一个“邮局”
你可以向它投寄心事
它可以帮你传递心声
解决烦恼
石敏是服务站(原社工站)的一名社工,作为新区首批心理人才库成员,她也是“心事邮局”项目的一员。今年6月,她在“心事邮局”收到了一封匿名网友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残疾孩子的母亲,咱们社工站一直开展的‘喘息一小时’活动很好,但活动内容现在更多聚焦在知识普及方面,其实作为残疾人的家属,我们更希望社区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认识和理解,让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够考虑到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信里提到的“喘息一小时”,是专为失能、失智老人和孩子的照护者提供的服务,这些照护者因长期劳累容易出现情绪急躁、健康状况变差等身心问题,王寺街道每月举办这样“喘息一小时”活动就是为了帮助他们避免这些问题。但这封信中提出的构建全面的残疾人友好环境让石敏和同事们陷入了思考。
思考过后,石敏与同事认真回复了这位妈妈:“我们会通过个案服务、小组活动和社区残健共融活动来实现您的心愿,期待您能带着孩子积极参与我们后续组织的这些活动,进而带动更多人投身残疾人友好环境的建设中来。”
就这样,在王寺街道芊域溪源的社区活动室中,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喘息”服务一次次展开,现场借助影像等方法帮助心智障碍儿童的家长分享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点滴故事,促进其情感释放。“社区为我们打造一个倾诉平台,许多烦躁、内耗的情绪终于有了释放的地方。”参加活动的居民张女士觉得自己的内心轻松了不少。
据西咸新区利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师羽介绍,“心事邮局”的前身叫“王寺树洞”,是由街道民政服务站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治理而打造的品牌项目。
“王寺树洞”初现成效后,街道在共青团陕西省西咸新区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将项目升级为“心事邮局”。“心事邮局”依托街道的文明实践阵地,由西咸新区利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具体实施,通过引进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以“家校社”协同模式,开展前端心理预防及识别工作,专注家庭、学校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西安市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平台转介的困境青少年群体以及辖区其他青少年群体,并逐步从王寺街道辐射至高桥街道、渭城街道、上林街道等地。
11月27日,“心事邮局”在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东马坊分校举办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进校园主题线下活动。活动设置了“与友同行”“摸石头过河”“写给最好的自己”等多个环节,增强同学们的协作意识、探索意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我们通过线下投递箱、线上私信或留言的方式获取信息,也会在社区举办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注意收集群众们的‘心事’。”石敏介绍道,“服务站定期安排专人收集、分类评估,如果有实际需求并愿意接受深入帮助的对象,我们在组织小组活动或者团体辅导时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服务,把居民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
一座小小的“邮局”,解决了不少人压在心底的心事。来信中,有发现爷爷闷闷不乐但不知怎么办的孙女,也有生了小孩却失去了自我的年轻妈妈……自去年4月设立以来,“心事邮局”相继为辖区青少年儿童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30余场,惠及1200余人。
“未来,我们计划依托王寺街道芊域溪源社区,打造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基层实体阵地,在高桥街道丰京苑社区、渭城街道西电社区、上林街道沣太花园社区打造3个辅助服务点,同时为西咸新区各社区、学校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校园防欺凌等服务。”师羽介绍道。
基层治理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近年来,西咸新区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了许多明星服务“产品”,比如窑店街道“群众点单,小瑶上门”模式、窑店“老瑶说事”人民调解项目及“小哥帮办”“小哥送福”项目,还有高桥街道“阅伴妈妈”为留守儿童讲绘本、底张街道“幸福格格”“叨叨团”“西咸邻邻”等,为辖区人民带来更多贴心有温度的公共服务。
(融媒体中心 许丹娜)
往期精选
倡导文明新风
共建美好家园
西咸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