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次徒步提上日程,来得突然且毫无准备。前半年里和队友有过几次计划,但到最后都不了了之。甚至就是这次,出发前的一晚差点没睡着,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直奔凌晨四点,趁着来之不易的一丝困意睡了一个小时不到。睡之前还在想要是真的睡不着就不去了,可不想猝死在山上。闹钟响了之后发现也没有很乏,于是利索地出了门。
(这次小伙伴报的中国人组的团,本社恐在出发前的一晚甚至想到了可能会遇到认识的人所以准备了冠冕堂皇的开场白。还好,还好,一个都不认识。——是可以放飞自我的场合。)
去程大概三个小时,但并没有睡着。在晨雾里穿过一片片的村庄和农田,空气有点凉,裹着冲锋衣靠着窗发了很长时间的呆。到目的地,九点左右,太阳出来,温度不高,是适合爬山的天气。
(整个队伍里只有我穿的是登山的鞋子和衣服,正经得让我觉得自己像个沙雕。——明明报团的时候被告知了是简易模式的行程。。。)
起始路程是一片竹林,在肯尼亚还没见到过这么大片的竹林,地面铺满了松软的竹叶,阳光透过缝隙在地面洒下斑驳随影。杨万里看到这样的风景会写: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李白写了: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我就只会说:啊,好舒服。
简易模式持续了半个小时之后,进入一段下坡路,好在路况还行,不至于打滑,再走了半个小时,进入密林,仍然是下坡路,但坡度更大,地面潮湿,每个人都在不停打滑,不抓着两侧的树枝或者杂草的话可能会直奔山底。每一步都要计算是否可以抓到可靠的扶持物,惊慌中抓到的救命稻草很有可能带刺,还有可能是蜇人的类似“荨麻草”的植物。抱怨声加尖叫声此起彼伏。明明一直听得到流水声,但就是走不到尽头。在一步一滑的状态下持续了一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山底。这段全程没有摔跤只是多次劈叉的我,在山下的大石头上歇的时候打滑摔了结结实实的一个屁股蹲。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去过Chinia瀑布的原因,这次第一眼看到Ragia瀑布,并没有震撼的感觉。底部的温度很低,夹着溅落起的水雾,空气潮湿又冷。和小伙伴们一顿狂吃之后,才暖和了一点点。停留了大半个小时后,我们又按原路返回,下坡容易打滑,上坡也没轻松多少,稍高的埂子就很考验腿长。抵达山顶休息的时候,大家开始推销各自背包里的零食,经验告诉大家,背包越重,行程越难。
去第二个瀑布的路况好了很多,全程阳光灿烂,路也平。一直到瀑布的上部,都是相对轻松的一段。但目的地并不是这里,而是瀑布底部。于是又是一段下坡路,而且潮湿到踩上去,挤出来的水会没过脚面。路更窄,有的路段只能侧身走,两侧可以抓的植物更少,也有可能是被薅秃了。有一棵倒了的大树挡住了路,还要抱着树干翻过去。虽然是很短的一段路,但是走得非常艰难。到谷底的时候已经累得有点怀疑人生,队伍里有人带了自热火锅,可真是机智的中国人。
(还是庆幸自己穿了登山鞋,鞋子里头是干的)
路面的野花
不是特意去拍AP的,他一直关注看报,我又懒得挪半步。。
瀑布旁边的植物,水雾在相机的未知功能加持下给它罩了一个光环
上山补充能量吃了东西,返回的路好漫长,长到走不到头,我们明明还是比较靠前的一撮,却被告知全队的其他人都已经回到原点并上车走了。队伍里的有个人说我们走错了路,走到尽头要三个小时。这时候再返回到路岔口也要两个小时。——虽然大家知道返回走的不是原路,因为路岔口遇到了另一支徒步的队伍,带队的AP指路给我们说这条路更近,那群热情的人在听说他们去第二个瀑布再返回到这里需要两个小时后的时候,他们马上决定不去了。连车里的椰枣、水都拿出来分享给我们。——走错路这个消息太令人绝望了,好在原地等了一会儿后,领队出现了,他带了队伍的最后的一撮人朝我们走来,至少至少证明路没走错。这个时候有人突然崴了脚,领队打了电话叫大巴车进来接,谢天谢地,因祸得福。
回程睡得一塌糊涂,脑袋在窗子上砸了好几下也没醒。腿跟灌了铅一样沉重,到家洗了热水澡,终于可以趴在床上歇着了。那晚的入睡速度快到可以按秒计,手机放下还没转到侧睡位就着了。第二天一早下床就感受到了大腿传来的酸痛,一瘸一拐去上的班。
这一天的续命神器是椰子糖
徒步的意义:
去的次数越多,我越来越不觉得徒步有啥特殊意义。对我来说,更多的是对当下一成不变的状态的短暂回避。对熟悉的风景会厌倦,来一场新的视觉体验切换下心情。
每一次的徒步都是去一个未知的山,因为未知,所以预料不到路途的艰辛,在每一个精疲力尽,长途跋涉过才能看到的风景,哪怕短暂,也是回忆里专属于自己的点,在海拔3600米的Alice湖腾起的浓雾,在Rurimeria下山途中遇到的不会说英语的小孩子,在Chania第一次见到瀑布带来的震撼...
Chania瀑布
虽然辛苦,但仍然期待下一个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