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蜜蜂为何多病,该如何解决?

百科   2025-01-02 00:13   安徽  

未关注的蜂友请先点击上方蓝字世界蜂联再点关注,以免走失找不到世界蜂联传递国内蜂业前沿资讯、经验交流、法律法规!是养蜂人的帮手,爱蜜者的助手!为了能让更多的蜂友看到这篇文章,请在文末点个在看。

现在蜂病多,蜂难养是养蜂人的共识。对此,笔者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蜂病发生和防治状况加以探讨,追溯其根源,找到今后防治蜂病之路。

一、蜂病防治状况的回顾

上世纪30~60年代主要的蜜蜂传染病有欧洲幼虫腐臭病(1929年传入)、美洲幼虫腐臭病(1950年传入),蜜蜂麻痹病(1963年蔓延,当时称之为“瘫痪病”),蜜蜂微孢子虫病(1962年发生)和大、小蜂螨的蔓延。我国自1958年发现大蜂螨,1960暴发以来,大蜂螨一直在侵害蜂群,成为难灭绝的蜜蜂体外寄生虫病。进入70年代,又出现新的传染性疾病,如蜜蜂囊状幼虫病(1972年中蜂囊状幼虫病流行)。

从上世纪80、90年代至今,老的传染病危害蜜蜂势头虽得到控制,但又出现蜜蜂螺原体病(1980年)、马氏管变形虫病(1983年)、蜂蛹病(1982年发现,1984年蔓延全国)、爬蜂综合症以及白垩病(1990年发生)等传染性疾病竟有10余种。

80年的蜂病发生史告诉我们:主要传染性疾病种类不断增加,由单一的细菌性疾病(欧幼病、美幼病)到细菌、真菌、病毒等一并向蜜蜂袭来,形成交叉感染或多病原感染。虽然养蜂者与蜂病作斗争丝毫没有懈怠,但病害势头仍然有增无减。



二、蜂群易生病多发病的根源

在科学不断进步,治病药物不断更新的今天,为何蜂病愈来愈多,危害程度愈来愈大?究其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蜜蜂适应性减弱,抗病能力下降。

1、农业生产施用的化学制剂危害严重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于依赖化学制剂(化肥、农药等)作为增产要素,而依赖于农业的养蜂业深受其害。统计显示:全国农药年均使用量近130万吨,受其污染的农田达1.36亿亩。地膜大量使用形成新的污染。化肥年使用量达4600万吨,而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每年千公顷土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2005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分别是日本、美国、法国的1.6倍、3.6和6倍。大量农药、化肥投入农田,污染土壤、水源和作物及其产品,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蜜蜂更难逃一劫。蜜蜂被毒死或慢性衰竭死亡,活着的蜜蜂生理功能紊乱,体质衰弱,寿命缩短,抗病力下降,这是蜜蜂多发病的根源之一。

2、人为干预破坏蜜蜂栖息环境

我国的养蜂管理有三个特点:一是开箱检查次数过多,间隔时间短,通常7~10天检查1次蜂群;二是长途,转地,追花夺蜜;三是勤取蜜,取稀蜜,大约2天取1次蜜,而每次取蜜开箱、提脾、抖蜂,翻腾一遍,使蜂群处于不定的状态。而一些养蜂发达国家的养蜂方式对蜂群人为干扰少。澳大利亚2周取1次蜜;法国每年仅在夏秋两季各取1次蜜。平时很少开箱检查。

3、对蜜蜂过度索取

上面提及的勤取蜜、取光蜜的做法是对蜜蜂过度索取,或称为掠夺式生产。很多国家养蜂的目的是取蜜和授粉;而我国养蜂要生产7种蜂产品,不少蜂场3~4种蜂产品同时生产,以获取高效益。蜜蜂疲惫“应付”,耗损大量营养和体力,寿命缩短。每年有7~8个月时间生产蜂王浆,放多框,每框置多台来获得王浆高产,加上批量生产雄蜂蛹,哺育蜂忙于吐浆育虫。采取掠夺式的生产,获得高产量、高产值,这就使得蜜蜂的体质下降、寿命缩短。

4、不科学用药

调查表明:蜂农防治蜂病施用抗生素、化学药物等多达几十种,由于缺乏用药知识和准确诊断蜂病的能力,乱用药,滥用药,无病用药防病,有病超剂量施药,日积月累产生较大副作用,造成蜂产品的药物残留,影响人的健康。

三、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蜂病发生

让蜜蜂回归自然繁衍,应从改善和提高管理技术入手,健康养蜂,这是当今势在必行的养蜂之路。

1、强群防病:采取新王、双王同群加快繁殖,达到15框蜂以上群势投入生产。强群能保持巢内温湿度的稳定,能密集护脾,抗病力与抗逆性较强。

2、留足饲料:2007年笔者测定本地意蜂在不同季节培育的工蜂体重,在蜜粉源丰富的4~5月工蜂体重平均为0.0962g(3次测定210只蜂平均值),而蜜粉源不足、气温不稳的2~3月工蜂体重平均为0.088g(5次测定380只蜂平均值),后者减轻9.09%。由此可见,蜜蜂体重与营养直接相关,足食才能壮蜂。平时蜂群要保持足够的蜜粉,特别是缺粉时要补充自然花粉,不得已才喂人工配制的花粉代用品。不能让蜜蜂在半饥饿条件下生活。这里要提及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越冬饲料。饲喂白糖成为补饲的一种模式。喂白糖让蜜蜂转化成蜂蜜越冬,比较经济,但对蜜蜂体质不能说没有影响,因为白糖(蔗糖)远不及蜂蜜的营养价值高。

3、适度索取:获取蜂产品是养蜂的目的之一,适度索取意指在保障蜂群正常生存和繁殖的前提下获取,而不是盲目索取。有人认为蜜蜂寿命短,要把巢内蜂蜜取光,逼蜜蜂出巢采集,这是错误的想法。在主要流蜜期可以多取少留,非流蜜期或小流蜜期则要少取多留,留足饲料蜜,特别要改变取稀蜜、勤取蜜的做法。

生产王浆和雄蜂蛹同样要适度。根据当地蜜粉源和天气情况,合理安排生产。外界条件不好,应缩短生产期和减少产浆、产蛹框数,不能维持低产量的“持久战”,而拖垮蜂群得不偿失。提早结束生产,使蜂群进入越冬前恢复期,“养精蓄锐”繁殖越冬蜂。适度索取,切莫“掠夺”,防止以损耗蜂群为代价获得小利,这是养蜂者需要遵循的管理原则,也是让蜂群得以充分休整、复壮的保障。

4、生产雄蜂蛹,降低蜂螨寄生率:研究表明,雄蜂幼虫血淋巴中保幼激素水平高并且封盖期较长,蜂螨喜欢在雄蜂房繁殖。雄蜂幼虫吸引蜂螨是因为其释放出比工蜂幼虫更多的脂肪酸酯,其中以十六烷酸甲酯对蜂螨吸引力最强。平时检查蜂群,割去成片的雄蜂蛹,把蜂螨控制在安全水平之下。

5、定期消毒:蜂箱、蜂具和蜂场,每年至少消毒2次。巢脾是藏污纳垢处,用消毒药液浸泡24小时,清水洗涤后再用。夏天将空箱、蜂具置于烈日下暴晒,低温季节用开水或火焰消毒。蜂场要洁净、卫生、干燥,无积水,公路边、废墟旁不宜放置蜂群。防治巢虫不再使用冰醋酸、升华硫等,采用冷冻的方法。用粘螨板铺在箱底代替药物治螨。一旦发现恶性传染病无法治愈,立即销毁,防止蔓延危及全场。更换旧巢脾是预防蜂病的重要措施,老巢脾巢房变小,不利于培育健康的幼蜂,并且藏匿病原微生物,必须4~5年把全场巢脾更新一遍。造新脾,更换旧脾是养蜂人必做的工作。

6、远离农药、化肥污染源:作为养蜂者要远离农药、化肥污染源和施药严重地区,特别不要把蜂群放置污水旁。蜂场设置人工供水器,减少或杜绝因蜜蜂采集污水而中毒受害。调查分析,当今化学制剂危害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防治疾病用药;二是种植业生产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后者对蜜蜂生存影响更大,要特别警惕。

7、选择培育抗病品种:平时注意观察记录,选择生病少或不生病的群体,尤其是传染病发作期,把抗病能力强的作为选育基本群,加以繁殖,逐渐取代一般蜂群。还要从外地引进抗病力强的种王或种群,防止近亲繁殖,不断提高整体抗病能力。

免责声明:本号发布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源自网络的部分,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有疑问敬请告知,定将妥善处理。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当敬请指正与补充!

世界蜂联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尽在世界蜂联!世界蜂联,将为你开启蜂业的世界之窗!商务合作请联系:1333369735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