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阅读总量超360亿,这家主流财经媒体迎来创刊20周年

楼市   2024-12-09 16:22   四川  

今日(12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每经)重磅推出主题为“智见未来”的200版特刊,以纪念这家主流财经媒体创刊20周年。
业界震动。在纸媒版面日渐珍稀的今天,200个版承载的不只是纪念日的仪式感,更是新闻的厚重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每经创刊20周年“智见未来”特刊封面
时间回到3天之前。12月6日,节气大雪。每经主办的“2024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成都举行。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闻达)在活动上“致敬新闻”、致敬“每一位努力前行的新闻人”。
显然,沉甸甸的200个版特刊,也是对新闻另一种特殊意义的致敬。
“媒体人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刘学东说,“我一直认为,始终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媒体人的一种职责。”
12月6日,每经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在“2024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演讲
在12月6日的活动上,每经AI电视4.0测试版也首次亮相,其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百亿级流量平台。
2019年底以来,每经坚定推进AI战略,探索了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作为每经AI战略的最新成果,每经AI电视4.0的框架,将每经推行AI战略以来的重要成果几乎“一网打尽”,用刘学东的话说就是“集大成者”。它在每经20岁生日前夕上线,可谓一份正当其时的献礼。
传媒茶话会也借此机会,对话了每经“掌门人”刘学东,请他畅谈新闻价值的坚守与拓展,财经媒体的创新与未来。
谈坚守:新闻是媒体的生命线
传媒茶话会:首先祝贺每经创刊20周年。我们注意到,您在12月6日发布了一个“致敬新闻”的视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致敬新闻”?
刘学东:每经20周年了,我也常常在思考媒体人的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我始终认为,坚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我们媒体人的一种职责。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媒体,他们做出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报道。尽管在“致敬新闻”视频中,不能够全面地概括,但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向20年来,一直在新闻战线上,坚持新闻原则、坚守新闻理想的媒体同行,也向20年来,那些引发了广泛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的优秀新闻作品,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

12月6日,每经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发布“每经20年 致敬新闻”视频

因此,在这份名单上,我们致敬了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三联生活周刊、东方早报、南方周末、成都商报、新世纪周刊、北京青年报、财新周刊、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新京报……等媒体及其代表作,当然其中也包括每日经济新闻优秀作品。
我想,对媒体来说,新闻永远是媒体的生命线。
传媒茶话会:媒体是新闻的载体,没有新闻就没有媒体的生命力。从每经20周年的发展历程,如何解读“新闻是媒体的生命线”?
刘学东:每经从创刊开始,就确立了“新闻决定影响力”的宗旨,一路秉承、始终不移。并始终坚持“专业、深度、故事、传播”的编采理念。
20年来,每经坚持“新闻决定影响力”,涌现大量优秀新闻作品
在这样的宗旨和理念下,20年来每经涌现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比如:

2008年,每经揭露立立电子IPO黑幕,证监会调查终结其上市之路,被誉为国内媒体 IPO 监督报道的开山力作;


2010年,每经曝光胜景山河IPO造假,监管紧急叫停其上市,被誉为经济界年度十大标志性事件;


2019年,每经《ofo迷途》融媒体作品引领新闻内容生产的融合创新之路,荣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一等奖”;


2023年,每经《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报道,督促跨国企业履行在中国市场的社会责任,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一等奖”;


2024年,每经揭露假国企的“350 亿氢能项目”独家调查,荣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三等奖”……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也很好地践行了舆论监督的公共价值和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近5年来,每经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的新闻奖达到83项,其中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项,中国新闻奖三等奖1项。
作为财经媒体的每经,正是因为一直坚持“新闻决定影响力”,秉承“专业、深度、故事、传播”理念,用户群体越来越大,全媒体数据证明了这一点:触及1.2亿+用户,年阅读总量达到360亿+,影响力居国内财经媒体第一方阵。
全媒体数据显示,每经影响力居国内财经媒体第一方阵
谈价值:主流财经媒体的多元角色
传媒茶话会:刚刚提到每经系列代表作,其中很多作品彰显了每经在财经监督报道方面的影响力。如何定义媒体在这方面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刘学东:财经媒体不仅是市场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市场秩序的守护者。
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信息的缺失和不对称往往会加剧市场的不公平。而财经媒体正是这种信息缺口的填补者,通过揭示真相、梳理经济脉络、监督市场,使经济与社会良性发展。
每经走“专业化”之路,以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分析深度和力度,印证了财经媒体在增进市场透明度上的不可替代作用。
每经积极搭建沟通平台,推动企业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当然,财经媒体的影响力不止于市场监督层面,更应积极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推动企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每经连续13年推出“百名企业家建言全国两会”策划报道,传达基层心声和建议。同时,连续8年在全国两会上提问部长。仅最近5年,每经采访副部级以上官员就有60多人次。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为中国经济鼓与呼,是每经创刊20年来始终不变的主旋律。
这是更高层面的“新闻决定影响力”。
传媒茶话会:财经媒体和其他媒体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除了新闻的专业性,还有它属于财经的专业性。您怎么理解这种专业性?
刘学东:财经媒体还需要服务资本市场和投资者,为他们提供财经资讯、观点和价值,推动投资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现。
我举个例子,每经近年来非常重视品牌价值和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的研究与传播。因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品牌经济的成长,需要企业在ESG可持续能力的提升。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也是品牌经济时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
2022年5月10日,每经品牌100指数上线
所以,每经从2017年起,就在每年的中国品牌日推出“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系列榜单,以其客观性、结构化填补国内上市公司品牌价值领域的空白。2022年5月10日,每经又联合中证指数上线了“每经品牌100指数”(代码:931852),以品牌价值引领价值投资,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全新标的。
在ESG方面,每经联合权威专业智库在2022年5月推出“ESG行动派”数据平台,同时,致力于构建中国式ESG传播评价体系,以助于讲好中国ESG故事,推动ESG传播实践,提升中国ESG的国际话语权。
我认为,品牌价值和ESG价值,都是对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也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预期。相关价值的高低决定了投资价值的大小,优秀的品牌价值ESG价值应该受到资本更多的关注,同时也能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这种专业价值,也体现了每经作为主流财经媒体的多元角色。
传媒茶话会:看来,财经媒体的专业性和专业价值是个复合的概念,那么对于财经媒体人,您会怎么定义呢?
刘学东对未来财经人的5个定义
刘学东:在我看来,无论五年、十年抑或更长时间,财经媒体人都应该充当这么几个角色:他们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瞭望者;财经事件的平视者(而非仰视、俯视);财经领域专业深耕者;面向新事物的学习者;财经行业的创新者和观点提供者。
谈创新:每经提供了一个什么样本
传媒茶话会:您定义财经媒体人的其中一个角色,是“面向新事物的学习者”,为什么这么说?
刘学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习新生事物,是媒体行业融合创新发展的需要,甚至是媒体生存下去的必由之路。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现代经济的关键特征,就是不断地向前“发展”;发展的本质是创新,也就是持续不断的“创造性破坏”。
媒体发展亦是如此。纸质媒体的辉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日渐式微。行业面临“创造性破坏”的生存压力,也必须在持续创新中求得发展。
接受新鲜事物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属”能力,身处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体需要不断学习,财经媒体更需要走在前列。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慢慢陷入经验主义。
特别是在当下,AI成为未来的驱动力,几乎可将所有行业重做一遍。AI也是残酷的,它将“摧毁”无动于衷的人、埋头做鸵鸟的人。而持续学习的人将获得另类先机。危机之下,机会只会给拥抱危机的人。
传媒茶话会:您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AI时代来了,媒体怎么办?每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您可否介绍一下每经的核心经验?
刘学东:每经创立之初,其血液中本身就流淌着“创新”二字。始于2019年末的“每经AI战略”,正是肇始于每经人这种骨子里的创新基因。它是一个基于媒体自身发展需要和行业转型逻辑的必然选择。只是每经的确启动比较早,走在了行业前面。
2020年是技术转型元年,每经开发上线“每经AI快讯”,实现对A股上市公司资讯的秒级全覆盖,日均发布量上千条;2021年是视频转型元年,每经上线“每经 AI 电视”;2022年是平台重构运营整合年,每经推出了“雨燕智宣——AI短视频生成平台”;2023年是媒资库建设年,每经启动覆盖全部A股上市公司和重要城市的智能媒资库建设;2024年是创刊20周年,每经结合一系列AI产品,探索“AI+个人IP”模式,推出20+记者、编辑的“超级个体”,构建起金字塔传播矩阵……事实上,每经的AI战略,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经也注册了50多项软著权、发表20多篇转型论文。
每经AI电视4.0的框架,囊括了每经系列AI产品
其中,以AI快讯自动写稿系统为抓手的“每经AI战略项目”和基于“每经AI电视”打造的“每日经济新闻全平台内容传播矩阵”,连续获评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和2021年度的“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每日经济新闻也受邀成为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旗下AI应用工作组首个媒体成员单位。
总的来看,从传统媒体到智能化平台的转型升级,每经近5年在技术浪潮中不断地迭代,生产效率和传播手段不断提升,并已逐步实现商业化变现。
谈产品:智能中台打破孤岛效应
传媒茶话会:每经AI战略催生了众多创新成果,特别是最新推出的AI电视4.0,我看它在整个框架中处于引领的地位,怎么理解您所说的它打破了“孤岛效应”?
刘学东:作为每经AI战略的创新产品,每经AI电视早在2021年底就上线,它是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化”、7×24小时AI驱动的视频直播产品。
今年5月,每经发布了AI电视 3.0版本,真正做到“一个人就是一个电视台”,也就是说,一个人、一台电脑、一键成稿、十秒成片,这种效率是传统电视台难以企及的。
但我们还发现,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不同信息平台(如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之间的隔离状态,导致媒体内部多部门之间无法有效沟通和协作,引发资源分散、人员冗余、效率降低,也影响到媒体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这种“孤岛效应”,已经成为媒体进一步融合的一大障碍。
在每经AI电视4.0框架里,每经AI系列产品形成了完整闭环
每经AI电视4.0则形成一个集文、图、视频编采一体化的智能中台,整合打通媒体内部包括APP、网站、微信、微博等不同平台资源于每经Al电视4.0上,使得原本各自为战的“孤岛”得以互联互通。
实际上,在每经创新产品之间,也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在AI原生、跨模态、智能标签的每经智能媒资库基础上,加上其他大模型的接入,才有了雨燕智宣AI短视频自动生成平台和财经垂类智能体;由此高效进行新闻源视频内容生产,为每经全媒体矩阵和超级个体赋能;经过每经智能中台人工审核后,大模型算法自动匹配推荐,不管是视频、海报还是稿件,都可以一键分发到第三方平台;或者通过AI电视导播控制台,在AI电视进行新闻呈现,同样可以实现对第三方平台的一键分发。
这样,每经新闻产品的传播从“独立”走向“融合”,让传播矩阵从“孤岛”走向“聚合”,实现高效全域传播。
传媒茶话会:我们注意到,在每经AI电视4.0的框架体系中,智能媒资库处于一个比较基础的地位,它为什么重要?每经怎么做的?
刘学东:在全量视频化的时代,媒资库是媒体高效高质进行视频内容生产的基座。是否拥有媒体自身的数字资产,以及相关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也是衡量媒体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传统媒体在多年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原创作品、图片、视频等内容,这些都是数字资产的基础元素,也是媒体的宝贵财富。但是,痛点是海量素材的碎片化、无序存储、检索不易、复用困难。如何盘活这些资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由此,每日经济新闻从2023年开始,通过技术创新,成功自研推出“智能媒资库”。尽管“打标签”过程艰难,我们仍然坚持“笨鸟先飞”,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建起来。
每经打造智能媒资库,构建AI战略基座
目前,每经媒资库总量已超过百万,包含每经自有版权媒资、自研AI媒资及外部授权媒资,完成全国多个重要城市和 5000 多家上市公司的媒资素材整合,形成视频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数据资产基座。
AI越超前,真实世界的媒资就越重要,而“盘活”数字资产也是媒体未来的出路。当媒资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在AI技术的辅助下,传媒行业的深度转型变革将催生出新质生产力。
另外,每个城市、机构和企业都应该建立自己独有的媒资库,形成自己的数字资产。他们其实都有“堆积如山”的资料、“封存已久”的资源,这些东西都是有应用价值的,只是还没被清理出来。如今,已有多家客户表达合作意愿,我们的技术已经形成了商业输出。
谈挑战:科技成就媒体未来
传媒茶话会:大模型时代到来,新闻媒体一边见证激烈的“百模大战”,一边也在思考如何被AI“赋能”而非被“替代”,您怎么看新的挑战?
刘学东:大模型和AIGC是近两年的传播热词,代表了AI的发展趋势。大量涉及“写作劳动”的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包括记者、编辑、科研人员等。
拥抱AI的挑战,科技成就媒体未来
我的观点就是科技成就媒体未来,媒体应敢于拥抱AI的挑战,机会永远垂青直面危机迎难而上的团队。
其中一个核心的挑战是,在AI时代,产品的逻辑和传统的新闻逻辑有所不同,因为产品设计和新闻传播的目的、方式不同。
产品的逻辑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体验和反馈,通过系统设计、精心打磨和反复迭代来不断完善和优化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而新闻的逻辑,不只是追求时效和独特内容,吸引读者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做好舆论引导,这就要求新闻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真实性和价值性。
传媒茶话会:应对这样的挑战,从每经的经验您有什么建议?从媒体的角度应该怎么做?从编采的角度又该怎么做?
刘学东:对于媒体,在进入AI应用领域时,可以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创新性,不断探索新的AI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媒体融合创新;二是适应性,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灵活应用AI技术,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效果;三是持续性,保持长期的技术关注度和投入,确保在快速迭代的技术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对于采编团队,我认为有三点很重要。一是要坚定走出长期习惯的“舒适区”,敢于直面大模型时代的变革,不恐惧、不惊慌;二是需要努力学习大模型的应用技术,充分利用大模型来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三是需要扬长避短,思考大模型不能涉及的领域,比如做现场采访、深度调查和高端资源采访等。
谈情怀:每张新闻纸都是历史初稿
传媒茶话会:我们了解到,每经在12月9日20岁生日这天,将重磅推出200版特刊。这在纸媒日渐式微的当下非常罕见,每经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特别意义?
刘学东:200个版的特刊的确厚重,我想它代表的不只是每经创刊20周年的仪式感,更重要的表达我们作为媒体人的一种执着和情怀——在这个时刻,回归媒体最初的形态,无论外在如何变化,不改内在新闻初心。
致敬新闻的同时,我们“智见未来”。这200个版面的策划,特点就在于把浓墨重彩留给了“见未来”。

每经创刊20周年“智见未来”特刊版面

围绕“智见未来”这个主题,200个版面分成了8大板块:
在“预见篇”,让大模型在14个行业里看未来,聆听AI的声音;在“高见篇”,10余位院士站在时代前沿,解码科技发展方向;在“照见篇”,通过40多位中国企业家的践行,印证他们的企业家精神涌现,彰显中国经济活力;在“远见篇”,邀请30多位跨国企业企业家和高管,聚焦中国机遇,把脉全球化新阶段;在“洞见篇”,请30多位各界权威专家,探讨科技应用之道,赋能千行百业发展;在“创见篇”,通过走访9大行业龙头,探秘新质生产力,发现榜样力量;在“睿见篇”,以每经实践见证,AI融合创新转型,引领智媒新未来;在“共见篇”,则邀请各界精英聚会,打造资本市场年度盛典。
200个版主要聚焦中国经济热点进行前瞻,多方面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投资中国的机遇。它的重点在“见未来”,而核心在“智”。虽然以报纸呈现,但传播上是每经全媒体形态,电子版也将成为数字藏品。已经有许多企业家表示,要珍藏这份厚重的200版特刊。
我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每经编委会带领我们的编采小伙伴,精心策划、充分筹备、连夜奋战,捧出了这份精美的纸媒“盛宴”。
传媒茶话会:最后一个问题,每经20岁了,您有什么寄语?怎么看每经的未来?
刘学东:其实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但每一张新闻纸都成为历史的初稿。于每一个个体,都会阶段性伴随每经,匆匆而过,留下某个灿烂的瞬间,而这些灿烂瞬间的聚变创造出每经过往的辉煌。未来的每经会不断迸发出更加辉煌的瞬间,这或许是每经人的一种执念: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但始终坚守与每经的那份契约,共同成就每经的辉煌。
展望每经的未来,它不是必然的鲜花铺就的光明之路,甚至充满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坎坷。但新闻始终是媒体的生命线,技术转型则是每经的未来。对于这一点,我确信不疑。
这里也借传媒茶话会,感恩一路陪伴的读者用户,是你们始终的不离不弃,才让我们一直坚持,才会成就每经的今天。每经20年发展也离不开四川省委宣传部、成都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成都市委市政府也对每经发展始终支持、充分关怀。2022年4月,每日经济新闻等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被写入了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这是对每经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每经未来发展的强烈期许。同时,正是成都传媒集团的战略部署和有力支持,每经才能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不断推动财经媒体融合创新和转型发展。
每经也感恩一路陪伴每经的机构、企业、合作者;特别感恩现在和曾经在每经工作的小伙伴;特别感恩每经创业之初所有的参与者和卓越的开拓者。
最后也特别致谢传媒茶话会提供这样一个媒体交流学习的平台。
本文转自传媒茶话会

每经房产
《每日经济新闻》旗下地产频道。
 最新文章